邵阳:古城盛世展新颜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9-16 16:42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048倍
 
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邵阳,在新中国成立后城乡面貌从百废待兴变为万象更新,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迈入全面小康,如今已成为一座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现代化新城。
 
1949年,邵阳地区生产总值仅1.7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邵阳经济活力空前释放,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8年,邵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2.65亿元,是1949年的1048倍。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邵阳精锐尽出、多方发力,至去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8.31万人,3个贫困县(市)摘帽。今年,剩余5个贫困县有望全部出列。
 
盛世写华章,古城展新颜。新时代新邵阳,再奔新征程。当前,800多万邵阳人民正勠力同心,向“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古城盛世展新颜——
 
这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现代化新城。
 
从旧中国积贫积弱中走来,从战乱年代炮火硝烟中走来,邵阳这片曾发生过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解放战争衡宝战役的土地,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发起了一次次筑新城、修道路、办水利、建工厂、兴园区、壮产业等大会战,创造了“三线”建设工业辉煌,迎来了改革开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写就了“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沪昆百里工业走廊”的建设传奇。
 
而今,古城再奔新征程,被成功纳入国家级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雪峰山下的邵阳大地,正成为我省对外开放新高地、承接产业转移新洼地,朝着建成“两中心一枢纽(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十世纪70年代的邵阳昭陵西路住宅区。(资料图片) 
 
1. 交通先行,夯实发展基础
 
9月2日上午,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高管章新主,在深圳安排好孩子上学后,乘坐高铁,4个小时便到达邵阳市区,赶上公司会议。他感慨道:“现在从珠三角来邵阳,很方便!”
 
邵东县创亿达公司董事长邓彪也有同感,他说,邵阳市便利的交通十分有利于企业发展。公司从深圳迁回邵东1年多,营业额实现翻番,进入全国行业前5强。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完工后就把总部迁回邵东。
 
交通条件,深刻影响一个城市的地位和发展。“要致富,先修路。”邵阳市交通局退休干部石世伟回忆,1949年,邵阳市境内仅有4条公路,总长368公里,且无铁路、无机场,交通闭塞,出行不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邵阳市交通建设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960年,邵阳市有了第一条铁路——娄邵铁路。到2018年,湘黔铁路、洛湛铁路、沪昆高铁、娄邵新线和怀邵衡铁路已纵横邵阳大地,邵阳人乘坐高铁可直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不久后,途经邵阳的呼南高铁、兴永郴铁路也将“呼啸”而来。
 
说起高速公路,石世伟更感骄傲。2000年以来,境内邵怀、邵永、邵衡、洞新、安邵、武靖等9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2017年,全市12个县(市、区)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通车总里程居全省第4位,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
 
邵阳人“飞天”的梦想,也变为了现实。2017年6月,邵阳武冈机场建成投用,成为我省第7个通航的民用机场。2018年,客运量跃升至全省第5位。
 
路通业兴城市活。跨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突出抓扩城提质和产城融合,城市建设走上快车道。2018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4.5倍。邵阳大道、世纪大道、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市中心医院东院和雪峰大桥、桂花大桥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和品位显著提升。
 
3月30日,邵水河一景。 

二十世纪70年代的邵水河两岸。(资料图片)
 
2. 民营突破,激发发展活力
 
7月29日至31日,湖南省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邵阳举行。在重点项目推介会上,签约省级项目60个,投资总额325亿元。其中,邵阳市签约29个项目,总投资208.68亿元。邵阳市的经济活力可见一斑。
 
活力,源于上世纪60年代国家的巨大投入。1949年,邵阳市工业总产值仅0.31亿元,GDP1.7亿元,可谓“一穷二白”。1964年,邵阳市被国家确定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一大批国有工业企业落户邵阳,以手工业为主的邵阳工业迅速蝶变。邵阳生产出了全省第一台汽车、第一台计算机、第一台印刷机、第一台纺织机、第一台电风扇和第一包洗衣粉等,工业总产值一度约占全省六分之一。
 
活力,源于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我省第一家民营企业、我国第一个民营经济试点县、我省第一个财政收入亿元县,均在邵阳市诞生。上世纪90年代,邵阳市在全省率先掀起民营经济发展热潮,城里人、乡下人纷纷投身商海,开店办厂,兴建市场,发展专业村。邵东县更是被誉为湖南“民营之都”。
 
2016年7月17日,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自动化生产线。(资料图片)
 
邵阳人立足家乡,耕耘四海。一批批邵阳人成群结队走向省外,创造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阳人”的神话;又成群结队走出国门,形成“十万邵商闯东盟”的奇观。邵阳市商务局统计,分布在全国、全球的邵商有近100万人,资产总规模达4万亿元。
 
活力,源于邵阳市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战略。多年来,邵阳市把邵商作为最重要的招商资源,持续推动“邵商回流”反哺家乡。2012年至今,邵阳市共引资2245.4亿元,其中80%以上为邵商直接投资或参与投资。
 
活力,源于“湘商产业园”工程。2014年以来,邵阳市在全省率先建设“湘商产业园”。13个湘商产业园厂房建成及使用规模,均居全省前列。去年,在全省产业发展“135工程”综合考评中,邵阳市名列榜首。今年5月,邵阳市境内沿沪昆高速公路沿线的“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成。
 
去年,邵阳市工业总产值达2108.04亿元,形成了轻工、建材、食品、机械等百亿产业集群,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566家。纳入统计范围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3家,总量居全省第2。邵阳特色产业一次性气体打火机、发制品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70%和20%。去年,全市GDP总量达178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为1949年的240倍,年均增长8.3%。
 
1月19日,邵阳市拓浦精工智能制造注塑车间。 
 
3. 消除贫困,奔向全面小康
 
9月上旬,阳光温和,秋意渐凉。傍晚,开放式的邵阳市城南公园热闹起来了。广场上、浓荫下、草地边,跳广场舞的、散步的、玩健身器材的……各得其乐,一派祥和欢乐景象。
 
72岁的曾新城和老伴每天都会来散散步、跳跳舞。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他说,城市变大了,环境变美了,社会治安好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强了。
 
作为“老邵阳”,曾新城不会忘记,邵阳曾因“脏、乱、差”被人诟病。通过多年持之以恒努力,2017年邵阳市跻身“全国卫生城市”行列,去年又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一个崭新的邵阳,令人刮目相看!
 
在保障民生的路上,邵阳市脚踏实地,精准发力。邵阳是我省人口第一市,也是贫困人口第一市。到2014年,全市8个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重点县有贫困村107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1万人,约占我省贫困人口六分之一。近年来,邵阳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精锐尽出,多方发力,积极探索精准扶贫邵阳路径。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8.3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6.58%下降到2.44%。去年,新邵、绥宁、武冈3个贫困县(市)摘帽。今年,新宁、洞口、城步、隆回和邵阳5个贫困县有望全部出列,向全面小康迈进。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57元,比1981年增长51.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67元,比1978年增长64倍。
 
一手甩掉“贫困帽”,一手穿好“生态衣”。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邵阳市已将绿色打造成最靓丽的城市底色,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65%,林业综合指标位居全省前列。邵阳着力打造的西部生态圈里,2008年诞生了我省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崀山,2016年我省唯一的国家公园试点区——南山国家公园问世,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资水奔腾,雪峰巍巍。古老的宝庆大地,70年重整河山,如今换了人间!
 
9月5日,邵阳市人民广场。  罗哲明 摄
 
◎名片

1.世界自然遗产崀山
 
湘桂边界的新宁县崀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丰富程度和品位最有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堪称“丹霞地貌博物馆”,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8月,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我省继武陵源之后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
 
崀山景区包括天一巷、八角寨、辣椒峰、夫夷江、紫霞峒和天生桥等6大景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新宁县高标准建设、改造和完善崀山旅游基础设施。2016年8月,崀山景区获批为国家5A级景区。
 
2.南山国家公园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也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区整合了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白毛坪乡、汀坪乡部分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总面积619.14平方公里。自2017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区坚持最严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智慧保护“四轮驱动”,重点实施科研监测、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社区发展、环境教育“五大工程”。通过3年努力,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武冈机场
 
2017年6月28日,一架从长沙黄花机场起飞的南航客机稳稳降落在邵阳武冈机场,标志着武冈机场正式通航,为邵阳人民出行架起了一道空中通道。
 
邵阳武冈机场是国家民航“十二五”规划新建机场项目,是湘西南首座民用机场。目前,武冈机场已开通7条航线,飞往北京、长沙、重庆、郑州、深圳、海口等城市。武冈机场拉近了邵阳与外界的距离,也优化了邵阳的营商环境。
 
2017年6月28日,邵阳武冈机场正式通航。(资料图片)  
 
4.怀邵衡铁路
 
2018年12月26日,怀邵衡铁路通车。从此,邵阳市成为洛湛铁路(含娄邵铁路快线)与怀邵衡铁路十字相交的新的区域铁路枢纽,洞口、隆回两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一步跨进高铁时代,同时形成了我省高铁网络大闭环。
 
怀邵衡铁路正线长318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是国家I级客货运共线电气化铁路。邵阳段共设洞口、隆回、邵阳西、邵阳、邵东、杨桥6座客运站,从邵阳市前往衡阳市或怀化市,均只需1小时。怀邵衡铁路连接京广、沪昆2条高铁干线,邵阳到广州由原来5小时缩短至3小时,为邵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快捷通道。
 
2018年12月26日,怀邵衡铁路开通首日,一列高铁从邵阳市区驶出。(资料图片)
 
5.彩虹(邵阳)特种玻璃
 
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邵阳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是该市高端制造业标志性工程,对加速我国盖板玻璃产业升级、促进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9月9日,总投资20亿元的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项目正式开工。2018年10月17日成功点火,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世界领先的高端盖板玻璃生产基地,将有力带动全省关键装备材料和关键装备智能制造发展,推动高端光电显示玻璃行业自主创新发展。

6.邵阳市体育中心
 
2018年8月,邵阳市体育中心竣工并交付使用,是目前全省布局最优、功能最全的市级体育中心之一,主场馆可容纳3万人观看比赛。
 
邵阳市体育中心是邵阳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城市建设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而规划建设的大型文化体育场所,也是邵阳承办2018年第十三届省运会邵阳赛区比赛的主会场。按照“将体育中心建在公园里,将体育中心建成公园”这一理念,邵阳市规划建设“两场两馆一校一公园”,即体育场、全民健身广场、体育馆、游泳及综合训练馆、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公园。该中心建成,为邵阳市民开展体育运动和承办大型赛事提供了优越的场地,成为邵阳市新的地标性建筑。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