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庐山:“毛细血管”脉络重塑生态蝶变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14:36 来源:本站原创

主要内容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肖岭峰 通讯员 占传国)庐山,这座灵秀名城,正悄然开启地下生态新章。一场关乎古城永续发展的“静默革命”正以“绣花功夫”重塑庐山的“毛细血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生命线”改造,这项工程将终结雨污混流的历史,让城区摆脱污水淤塞之困。管网新建、翻建与修复,为千年名城注入新的生命力。

 

 

地下12公里:重塑庐山的“生命线” 

 

庐山市中心城区管网改造工程规模空前。根据项目规划,市政污水管道新建DN400~DN800约12公里,翻建DN400~DN800约24.3公里,修复管道DN300~DN800约13.9公里。这片约18.6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涵盖了庐山市老城区、九江绕城高速以东村庄及工业园区东南角村庄。  

 

“庐山雨污分流项目是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孕育而生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对城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控排区整治、错接治理以及非开挖修复实现城市水环境提升。”庐山雨污分流项目总工程师陈熙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项目完成整体进度约80%。主要剩余白鹿大道、庐阳北路幸福大道3条市政主干道以及20余个小区的支管接户管改造。”  

 

 

攻克难题:老城区的生态突围

 

庐山的老城区里城中村、自建房占比大,建筑密集、道路狭窄,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犹如时空交叠的“地层迷宫”,给管网改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团队采用先进的物探技术,结合人工排查,精准定位地下管线,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施工团队创新实施“微创手术”,采取分段施工、分段围挡措施,制定“错峰施工”方案,避开居民出行高峰,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项目团队还成立专项沟通小组,深入社区倾听居民意见,针对居民意见优化施工方案,得到了广泛支持。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施工团队逐一攻克难关,确保管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过去管网问题靠人工巡检,现在靠数据说话。”陈熙旭介绍道,“管网改造不仅是物理上的联通,更是智慧化的升级。项目团队引入物联网技术,为管网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流、水质与压力,实现精准运维。” 从管线排查到智慧管网建设,中铁大桥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团队以“零事故、高质量”的标准,践行着对城市的承诺。

 

 

民生答卷:看得见的“隐形工程”

 

“庐山市城区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将解决因生活污水堵塞影响居民的生活问题和城市污水直排问题,大大改善我们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股干部钱强强向记者介绍道。  

 

 

这场历时18个月的生态手术证明:最深刻的城市更新,既需要重塑山河的魄力,也离不开对每寸文脉的敬畏。

 

“施工不是冷冰冰的工程,在施工中团队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与街区风貌,确保工程与庐山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庐山雨污分流项目项目经理陈洪华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专业与匠心,为更多城市提供管网改造与生态治理的“庐山样本”。  

 

 

随着最后3条主干道管网本月贯通,庐山将实现从“终端治污”到“全程控污”的跨越——这正是千年古城留给未来的生态答案。管网虽在地下,但它的意义却在每一个市民的笑容里,在每一寸清新的空气中,在庐山绿水青山的永恒底色中。

(视频 肖岭峰 邱凌峰)

71
推荐视频
暂无数据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