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北京:规划之笔“落地生花”勾勒多彩幸福画卷

2020-01-17 15:12:41来源:北京日报   
核心摘要: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如何让首都规划的美好蓝图,变为市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场景?如何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2019年5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推行街乡责任规划师制度,以专业力量助力基层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协助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治理平台。
由责任规划师深入社区、街道、乡村与市民、村民一起进行陪伴式的规划设计,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体系。西师联盟、小海师、葵花籽、小蜜丰、筑梦石……这些萌萌哒的名字,是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的责任规划师给自己起的,特别接地气的名字。过去的一年,这些责任规划师团队的名字频繁出现在街巷整治、街区更新、老城复兴、人居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中。截至2019年年底,已经有195名责任规划师分别签约北京市170个街、乡、镇、片区。作为全国首个将责任规划师制度写入城乡规划条例的城市,北京的城市治理正显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局面,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责任规划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留住老城文化老街小巷宜居更有“北京魂儿”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是最早试点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街道。扎根基层的规划师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北规院社造团,寓意促进社区健康发展和市民精神营造的团队。在公众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年来,社造团脑洞不断大开,工作领域不断拓展,编制《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促进成立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与街道共建和运营史家胡同博物馆,协助搭建和运营东四南精华区治理创新平台。
 
依托风貌保护协会,社造团探索开展了众多惠民项目,如传统建筑修缮、院落公共空间提升、菜市场环境品质提升、胡同微花园设计、胡同口述史收集、社区公约、小院公约等,同时借助博物馆作为居民会客厅和议事厅,及时收集居民意见、通过文化活动和工作坊与居民共同解决身边问题。“老城的环境改善了,文化留住了,我想这就是责任规划师应该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秘书长赵幸说,“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而责任规划师就是那个穿针引线的人,未来我们将为街区编织出更美好的新梦。”
 
崇雍大街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规划师团队的匠心作品之一。团队发挥责任规划师与设计师“双向桥梁作用”,发挥“推动规划落地、提供技术咨询、规划设计把关、施工监督指导、推进社区营造”五大作用。以雍和宫大街为示范段,设计探索文化引领一条主线,创新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探索老旧建材回收利用的方式,对大街原有的55万块旧砖、13万块旧瓦及大量木构件等进行了回收利用;重点塑造了“雍和八景”文化景观节点,如雍和宫地铁口展现国学文化的“儒道禅韵”和展现宝泉局造币及机械制造文化渊源的“宝泉匠心”,织补胡同天际线的“翠帘低语”,都成为了具有文化认同感的景观节点和居民喜爱的活动场所。同时还利用腾退空间,重点保留与植入了四联美发、永安堂、同日升、藏医院等便民和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了五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设立和运营了“崇雍客厅”实体空间,长期驻地参与社区营造。
 
升级城市品质小微空间重获“新生”
 
一块闲置的空地、一个老化的小广场……这些城市的“边角”空间,看上去不起眼,却影响着一座城的生活品质。随着责任规划师深入社区、街道、乡村,专业规划人员“盯”上了这些“边角”空间,为它们带来了新生。
 
朝阳区常营福第社区2号院的6、7号楼之间,有一处小花园。说是花园,其实就是一片简易的公共绿地,零零散散地种植着几株乔木、一片月季,草地还有些斑驳。绿地旁边更是杂乱,一边摆放着4个大垃圾桶,有的还敞着口,一边是五颜六色的被子、床单,直接搭在栏杆上晾晒。
 
这么好的一块阳光地,只用来晒被子岂不可惜?责任规划师团队来到社区后,看中了这块“阳光地”。一直以来,常营福第社区老人和孩子缺乏足够的空间休憩、娱乐。责任规划师团队组织了一场居民参与式工作坊,收集居民和朝阳区实验小学学生们的“金点子”。在多方参与下,一个“玫瑰童话花园”设计方案就这样成型了。根据方案,原本的简易绿地未来将变成玫瑰花园,还设计了艺术晾晒区提供了艺术科普展、健身休憩等服务。
 
这是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与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北京市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和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主办“微空间·向阳而生——朝阳区小微空间改造”活动的小小缩影。为直面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大城市病”,回应朝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年6月12日,朝阳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在全区43个街乡及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朝阳园、奥林匹克公园、金盏金融商务区、国家文创实验区、温榆河6个功能区全面正式启动,“葵花籽”们建立了依托“大数据”、突出“首席制”、强调“国际化”的“朝阳而治”责任规划师体系,由责任规划师为责任街区提供“大数据体检化验+责任规划师开方/专家会诊+街乡去疾”的全过程、陪伴式“诊治”服务,聚焦百姓关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重点问题。2019年11月,朝阳区启动小微空间改造活动,创新探索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公益基金支持路径,打造责任规划师指导街区更新实践工作样板,共收到来自21个街乡的50处项目申请。经前期综合评审与实地调研,最终16个项目进入方案孵化阶段,涉及大屯街道、小关街道、东湖街道等16个责任街区,“玫瑰童话花园”仅是责任规划师带头、居民共建的参与式设计方案之一。据了解,未来朝阳区将从这16个试点项目中,评选出代表性试点项目,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支持。预计今年3月15日正式进场施工,5月底前全部项目落地实施。
 
补足民生短板瞄准百姓需求做规划
 
责任规划师就在老百姓身边,每天走街串巷,跟大爷大妈们聊天已经成为规划师们的日常。他们时刻想着读懂居民的需求,以做出最好的空间规划。在居民需要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出现。
 
京张铁路城区段见证了北京的建设发展,却也为城市交通和沿线居民生活带来诸多烦恼。包括五道口在内的几个铁路平交道口成了北京西北部令人头疼的交通堵点,一些支路因为铁轨的阻隔成了断头路,铁路沿线用地更是成了城市的“灰色空间”。而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建设让这些问题得以缓解。
 
2019年,海淀区以“1+1+N”架构组成了名为“小海师”的责任规划师队伍,覆盖全区29个街镇。“1”名全职责任规划师、“1”支高校合伙人团队以及“N”支多专业特色团队,他们形成的规划合力,通过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设为周边老百姓托起了幸福生活。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全线贯穿了整个海淀区,规划研究范围涉及9个街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专业设计团队,相关主管部门、铁路方、居民、公众、高校师生都成为“小海师”的一分子,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建设贡献力量。随着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五道口启动区的开放,沿线居民告别烦恼,迎来了一个花园式休憩地。
 
公园开放,责任规划师的陪伴式服务却没有结束。“希望启动区的西侧可以开辟出入口。”一个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打进来,责任规划师又立刻行动起来。五道口启动区是鸟语花香的绿廊花径,也迅速成为了居民的聚集地。但有一栏之隔的中关村街道居民想进入绿廊花径,必须绕道公园最北侧五道口城铁站广场进出。这么近,却那么远,“打开西侧入口”成为了很多人的愿望。
 
获悉居民需求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海淀分局立刻组织中关村街道、学院路街道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一起现场确定了公园西侧开门的具体位置。紧接着第一版设计方案出炉,街道、设计方、施工方多方合力,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公园西侧出入口终于完成。几米宽的公园西门,缩短了几百米的步行距离,增加了上万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没想到这个入口开得这么快,太感谢了!”居民们的肯定成为责任规划师新的动力。
 
建设美丽乡村个性微花园扮靓小村落
 
家住大兴区青云店镇北部顾庄村的老季今年七十多岁,和老伴儿两人生活。最近,老季家的院子发生了不少变化。原本毫无艺术感的院落摇身变成了一处美丽花园。而背后的推动者就是刚刚走进大兴区大小村落的乡村责任规划师。
 
随着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乡村地区发展的需求日益突显。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手段去提升乡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也要通过自发行动去激活村庄内生动力,自下而上,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顾庄村就成为探索以共同缔造的方式实现乡村振兴实践之一。
 
顾庄村责任规划师杨飞带领团队在充分的摸底、沟通和讨论后,提出了“乡村微花园”的概念,准备用“共同缔造”的方式开展一场由责任规划师推动引导的乡村改造行动,利用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空地,开展微花园改造,从而引导村庄自下而上实现微更新,进一步带动村庄产业发展,实现顾庄美好宜居大花园的愿景。
 
老季家的院子是乡村责任规划师打造的乡村微花园代表案例。“乡村微花园在设计美学上乡土化,材料循环本地化,家庭元素体现个性化,同时还融入多样化功能。”杨飞介绍,整个建设过程中,责任规划师不仅全程参与,还随时与老季夫妇沟通,根据其生活习惯以及改造成本需求修改设计方案。例如,房屋墙壁上设置了木格栅花架和藤席,可挂上玉米、葵花、老丝瓜等当地特色农作物;将路边的废木桩拿来摆花造景,季老家的手编篮子变成富有特色的“花盆”。
 
乡村责任规划师团队还充分挖掘休闲需求,开辟各类功能性空间。在季老家院子里,可以看到一个精心设计的地台,农忙季可以晒玉米、柿子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平时则作为户主的喝茶以及与邻居交流的一个实用空间,一举两得。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36名乡村责任规划师在大兴区采育镇、长子营镇、魏善庄镇等9个镇开展工作,走在田间地头,扮靓美丽乡村,在他们的带动下,村庄规划必将展现出新的活力。
 
搭起共建平台多方建言推动参与式设计成型
 
3名责任规划师、1-2位居民以及另一位社会身份人员共同组成了一个有趣的团队,6个人以贴图游戏的形式,围绕社区治理和规划,展开了讨论。“我已经很久没舒服地在户外空间里晒太阳了。”家住牛街的刘大爷感慨。与刘大爷同组的责任规划师随后便提出了“走出家门”的概念。通过交流沟通,责任规划师们不断地修改方案,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实现空间功能的分时共享,创造回忆的空间、温暖的厨房和相聚的影子等人性化、持续化的生活场景。这个“有温度”的设计深深地打动了刘大爷:“这个成果要早点建成,我多出门走走去。”
 
在西城这样的场景不时出现在人们眼前。基于街区整理规划编制,西城区为辖区内15个街道配备了团队,形成了规划、建筑师领衔,专家学者和居民代表参与的组织构架,建立了工作评估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及“西师联盟”的轮值主席制度,每月定期召开沟通交流会,通过“社区会客厅”的形式,共同讨论社会治理问题。每一次探讨,都会形成许多基于居民真实需求的设计方案,而“建立沟通平台引导公众参与,逐步实现社区共建共治”正是每场活动的初衷。
 
孩子们能参与城市更新吗?海淀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厂洼中路南段有一块1096㎡的场地,横跨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北门两侧。绿地幽闭、墙面形象杂乱,一千平方米内,除了有20根电线杆,还有4、5个变压设备。个人搭建的洗车房、菜站侵占了人行道、消防通道和绿化带。海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每天都要穿过“重重阻碍”才能到达校园,这可愁坏了学校和周边的居民。
 
海淀区实验小学的学生是这个空地最直接的使用者,而他们也变成了设计者,四、五、六年级共200个同学拿起画笔,经由专业规划师引导统筹、深化图纸,完成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这些小小的设计成果不仅融入了孩子的独特思维,还加入了家长的建议。
 
“接送休息亭”“公共种植区”“冬日温暖座椅”“地面画进校园”“足迹引导灯”“手机充电站”“立体展示橱窗”……越来越多有趣的思想开始落实呈现。2019年底,孩子们的规划设计在改造过程中落地成真了,周边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的希望在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帮助下顺利展现。 魏昕悦
 
(责任编辑:常乐)
下一篇:

辽宁省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上一篇:

湖北襄阳:市区海绵城市规划出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