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喀什古城:民居建筑艺术 见证新疆文化历史的延续

2020-06-09 15:57:16来源:快资讯   
核心摘要:·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汉书西域传》里有他对喀什古城最早的文字记录:“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有市列。”从他文字里的描述,足以证明疏勒当时已有了较为繁华的集市,也见证疏勒国都已有了城市规模建筑。如今,纵观新疆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喀什古城无疑就是新疆古民居建筑的代表,由于它厚重的历史与保存完整的延续,的确值得我们去探访这座古城的历史遗迹,更值得向世人展示古民居的建筑装饰文化艺术。
 
 
1、历史发展背景:荟聚中西文化建筑艺术

喀什古城,是中原文化、古印度佛教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文化四大文明交汇融合之地,因此这些古民居,是以汉代时期的古疏勒城廓为基石,以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延伸,经过千年来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属于中国古建筑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多元文化在喀什碰撞和交融之后,这些宗教历史沉淀、宗教仪规和建筑艺术对新疆的建筑艺术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经过本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新疆原有的文化并未消失,而是始终保持本土建筑自身文化的多元性。
 
不难看出,从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新疆建筑找到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创造了辉煌的建筑艺术造型手法,以及种类繁多的建筑装饰表现技法。
 
中国建筑艺术最早产生于石器时代,自从甲骨文的出现,真正有了文字记载之后,才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建筑艺术,这也标志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中国原始社会进入氏族社会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开始出现了房屋建筑。比如:仰韶文化半穴居屋,原始社会晚期的河姆渡和半坡遗址出现了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先秦时期的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河北平山中山王陵等等。
 
 
根据《史记》等史书中“铜雀居其上”等描述,可以看出在秦宫殿的屋面上,已出现了铜雀等各种神兽为主要形象的饰件。而汉代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相结合,足够满足社会多放牧的需要,这时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与其同时,公元前二世纪的古希腊,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与古罗马柱式又区别)等古代建筑和雕刻已形成。此时也刚好同步于中国秦汉时期,而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逐步向东传入,开始沿葱岭(帕米尔高原)到达南疆的疏勒和于阗。
 
秦汉时期,中西文化开始在西域与本土文化交汇,逐步融合多元化文化,直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比如:喀什塔县曲曼墓地发现战国丝绸,库车市古墓发掘出魏晋时期的龙砖雕、唐王城遗址发现的木雕龙头等等,这些考古发掘,证明了中原文化早已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那么建筑艺术也随之被西域各国所运用。
 
在中国建筑艺术中,木雕、石雕、竹雕起源于原始社会,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曾发掘出木雕品。自有了制砖技术后,而砖雕又成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种常用材料。
 
从秦汉开始,西域各地开始出现较为简单的建筑装饰,发展到唐朝佛教鼎盛时期,西域建筑装饰艺术才逐渐成熟,这说明在交汇融合中西文化后,再经过长期的“继承、融合、发展”过程,才具有了新疆古代建筑艺术文化。
 
结合喀什古城的古民居特色,这里重点叙述“木雕和砖雕”的艺术文化特点:
 
 
2、木雕艺术:喀什古民居的建筑形象
 
五年来,我曾去过四次喀什古城,最近的一次,是去年的五月中旬。每一次到喀什古城,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心情,特别是在迷宫般的古民居之间静静地漫步,那种心灵上的震撼,令人激动与振奋,同时也为文化历史的传承深感慰藉。
 
从喀什古城东门走进阔纳代尔瓦扎路,发现街道两边几乎全是土黄色房屋,大多是两层或三层,大部分都经过后期修缮和改造。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房屋的木门和窗户的新旧程度,以此来辨别它的历史年代。那些门和窗户的木雕或图案,完全是对东西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象征。
 
当走过一段深深的巷子,我发现喀什古民居采用木雕装饰艺术很是普遍,基本属于浅浮雕、透雕、圆雕、贴雕的木雕手法较多,这种处理技术能快捷方便地形成花带、组花等艺术表现形式。只要细心地分析和对比,似乎每栋古民居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雕刻手法。
 
比如,每家居民门板上的木雕,像椭圆形的顶端,有细腰有圆形也有其他形状,就是明显的传承西域佛教时期的木匠艺术。而每扇窗户的正面像一个佛龛,窗户棂上的雕花,有莲花座、盛开的莲花、蝴蝶、花草,还有各种菱形格,这些建筑艺术分明就是东西文化的重现。
 
 
这种木雕艺术,最常见的是用于古民居的门、门楼、门楣、门窗框、廊柱、顶棚、屋檐、藻井、梁首等建筑部件。从这些木雕,还可以看出每家每户的生活条件如何,采用简单的木雕,那是普通人家,而采用多种或复杂的木雕,那必定是富裕的居民。
 
从历史的传承和延续看,门窗上的佛龛、莲花等纹样,是新疆石窟遗址中最常见的图案,如: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千佛洞、库牧吐拉千佛洞等壁画上到处都能看到。而花草纹样,在温宿县、拜城县、库车县、吐鲁番等地的天山岩画上也可以看见。
 
还有一些荷花、牡丹等纹样都是来自中原地区,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在西域交汇融合后,形成了具有西域文化的特征,然后随着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诞生,最终被本土接纳和传承,并成为了具有新疆地域性的文化特色。
 
漫步于纵横交错的土黄色房屋中间,沿着那些弯弯曲曲的小道,看着眼前古民居建筑艺术文化,特别是沿街的古民居,真正代表了喀什古民居的建筑形象,也见证了新疆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3、砖雕艺术:喀什古城建筑艺术的象征
 
喀什古城的民居,大都至少在百年以上的历史,有的濒临坍塌,有的经过改造和修缮。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蜗居于此,过着属于自己的独有生活方式,一直维持着子孙后代的延续。
 
走在每一条巷道里,一般有眼光的游客,都会发现古民居大门两边的建筑装饰别具风格,这就是门楼或外墙装饰有菱形格的砖雕等,大部分是黄色的,采取的艺术手法不同,有的采用的是砖雕、釉面白色底花砖,还有的是琉璃釉面花砖等建筑装饰。
 
比如,喀什古城的“百年老茶馆”门外墙的装饰,就是采用的砖雕和白色釉面花砖装饰,而香妃故园的建筑,则采用的是琉璃釉面花砖,颜色有绿、蓝,釉面花砖分白底色或色底白花砖,色彩通常一两种或两三种,多为蓝、白、绿,题材是植物花卉、藤蔓卷草、几何图形和经文装饰。
 
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花砖或砖雕,有大有小,形状有菱形、方形、梯形和多边形,但在喀什古城采用最多的是菱形,这就体现了新疆古代建筑艺术文化风格。一般的普通古民居,墙面大都没有砖雕和釉面花砖。
 
 
这些砖雕,如果是用普通的眼光,只能看见外表的破旧和衰败,只有深邃的目光,才能从表象洞察到它的深层和生命。其实,无论是木雕和砖雕,只有那些有艺术眼光的人,才能真正地读懂这些土色房子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和使命。
 
从釉面花砖的形状看,菱形是佛教常用的图案,在新疆很多石窟中,那些残存的壁画,大都采用的菱形格,每个菱形格内就是一个佛的故事。因此,喀什古城的建筑装饰,也融合了古代佛教文化元素,
 
探访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从挖掘建筑艺术文化的角度出发,时刻要保持着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境,一点一点地深入那些隐藏在古民居深处的历史。
 
站在一栋古民居前,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那些时光久远的土墙和古旧的门窗,以及那一片片花砖,从它们的温度里,我能切肤地感受到,那些保存在厚重土坯中间的灵魂的呼吸声,也许它们还眷恋着记忆中的时光。
 
 
4、其他建筑装饰:喀什古城建筑艺术的体现
 
无论是在喀什古城,还是在新疆整个地域,很多建筑都采用了石膏装饰,不过对于平民来说,这种建筑装饰是很少用的。喀什古城沿街的民居,都是后来经过修缮或重建的建筑,这些房屋室内都采用了石膏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走进一家叫“蓝院子”的民宿,这是一位汉族老板承包了这家民居,里外装饰全部采用的是当地建筑风格,门口的木柱子,门两边的砖框,都是典型的中西文化建筑装饰风格。而室内的装饰,则采取了石膏雕刻,真正展现了新疆建筑艺术文化。
 
在喀什古城古民居中,这些石膏雕刻的制作方式,分为直接雕刻解二摸具翻制两种风格,后者可以连续拼接。种类一般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透空石膏花等。采用的图案,大都是前面说的花卉纹样,这种由主题花饰、经文图案和纹样边框构成的装饰建筑造型,就是一幅完整的装饰画,也体现了新疆建筑艺术的特点。
 
据喀什古城高台民居泥雕制作专家王志民说,喀什古城高台民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城池,不仅具有历史的沧桑和厚重的感觉,还继承了古疏勒城廓的战略意义。虽然疏勒城廓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本地居民仍继承和延续了历史先民的建筑艺术,这种为适应外来侵袭而布置的建筑格局,真正体现了古代西域建筑文化的历史,对于现代的建筑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常乐)
下一篇:

今年辽宁计划投资86亿元建设普通公路

上一篇:

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