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地下“腾”巨龙 行业树标杆

2019-08-15 16:49:58来源:湖北十堰地下综合管廊   
核心摘要:--湖北十堰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侧记
中华建设网讯  (特约记者  潘思名  刘小鑫) 八百里武当拱卫荆襄,三千里汉江穿境而过。除仙山、秀水、汽车城之外,湖北十堰的另一张“名片”越发亮眼:管廊。
 

十堰管廊是全国首批试点、湖北首个PPP管廊,中建三局首个运营期回款项目,全国400多家企事业单位慕名学习,财政部、住建部点赞中建三局探索的“十堰模式”--“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模式、生态敏感区绿色开发模式、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线体系整合模式,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堰管廊长44.5公里,涵盖18条,概算总投资约50亿元。从2015年12月开工,到2017年12月启动试运营;从2018年9月全面运营,到2019年4月获取首笔付费近1亿元……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运作位于行业前列。
 

样板引路的背后是中建三局抢占市场先机、引领行业发展的勃发干劲,是对南水北调核心区生态环境红线不可逾越、悉心呵护的清醒认知,是高效安全运营、打造“中建管廊”品牌的奋力探索。
 

示范管廊 为城市铸心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一新模式,把各种地下设施都引入管廊,可以逐步消除‘拉链马路’、‘空中蛛网’等问题。”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时为医治“城市病”提供一剂良方。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管廊上升为国家城市建设战略的一部分,也成为基础设施建设“新蓝海”。
 

争当行业领跑者。
在国家启动管廊建设顶层设计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在2015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加快推广建设城市地下管廊综合管道“共同沟”的建议》。中建三局抢抓十堰市在2015年4月成为湖北省唯一、全国首批10个管廊试点城市之一的契机,明确“加快推进地下空间等新领域、PPP等新投资模式领跑行业”的思路,组建专班专攻管廊市场。凭借十堰市火车站北广场等项目的品质履约及近年来的良好投资口碑, 中建三局于2015年11月6日以中建股份名义在22家央企中脱颖而出,中标十堰管廊,抢占行业先机。
 

打通融资“肠梗阻”。万事开头难!
第一个“拦路虎”不期而至--钱从哪里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50亿元,除开9亿元注册资本金和9亿元国家财政补贴,还有约32亿元的巨额资金“缺口”。对此,中建三局借助传统融资领域的优势,先后获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累计45.25亿元的授信额度,平均期限25-30年,批复利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强金融市场研判及与金融机构、政府方的沟通协调,合理规划提款规模和节点。截至目前,累计提款18.23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精打细算“花好钱”。
开弓没有回头箭!好钢如何用在刀刃上?项目制定系列“花钱”规章制度--在资金使用顺序上,优先使用注册资本金和中央财政补贴,协调9亿元中央财政补贴及时到位,极大降低资金压力;在资金支付上,及时足额支付进度款,确保工期进展。为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项目正加速推进全国首单管廊类ABS业务--十堰管廊资产证券化业务。
 

标杆管廊 为品质代言
 
项目面临许多难题业界罕见,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参照对比。为实现“百年精品管廊”目标,建设者向一个个难关发起冲锋。
 

打响集团大会战。项目长44.5公里,建设规模全国首批试点第二,遍布新城区、旧城改造核心区和重要工业区,涵盖18条干线,需治理34座山体(全国最多),除去断面移交、征地拆迁、管线入廊时间,有效工期仅一年半,如何品质履约?中建三局开展集团化作战。通过一次次观点交锋、头脑风暴,一次次跋山涉水、实地勘测,一次次集中“歼灭”、逐个销号、全面突破,施工高峰期现场3000人集结,400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创造“1周1公里、产值1个亿”的“十堰速度”。


攻克国家级难题。
北京北路管廊为了不给市民“添堵”,创新采用全国首例小半径急转弯管廊盾构,节约工期70天,大大降低成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法和超前支护弱爆破开挖法,打通全国最长管廊穿山隧道--全长505米的发展大道管廊穿山隧道,打通“通关”最大“壁垒”。为使汉江南路段与清潭路铁路段“牵手”,筑起全国最长管廊桥,长300米,让施工不用再看神定河“脸色”。此外,项目大胆“吃螃蟹”,国内首次应用格林早拆模板体系、无人机全景监测管廊施工、研制新型专利工具式夹具--“猴娃子”……50余项新材料、新工艺,16项国内专利,3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三局智慧”筑起“地下长城”。
 

保护生态核心区。
在南水北调核心区大动“手术刀”,在十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关键节点“大兴土木”,难度可想而知!项目在国内首次将分块预制拼装技术应用管廊建设,在建设大道、天马大道、浙江路等6.1公里路段“搭积木”建管廊,节省工期60%,减少70%-80%的建筑垃圾;为保护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永续北送,项目将14公里污水入廊,并巧借地势,利用现状地形纵坡,使污水在市政管网与入廊管道之间借助重力自由切换输送;中建三局投资公司2016年4月发布《投资项目花园式工地标准》,各参建单位“一张蓝图绘到底”,倾力打造花园式工地。
 

智慧管廊 为运营立规
 
中建三局立足管廊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构建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为实现投资回报,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下坚实基础。
 

填补湖北管廊运营政策空白。
中建三局协助十堰市政府出台管廊管理办法、入廊行政管控办法、收费标准、绩效考核办法、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指南、运维实施细则6份政策文件,构建全方位的运营外部政策体系。发布《市政运营工作标准》《管廊运营管理手册》,编制运维实施方案、管理制度、作业手册、入廊协议、安全应急预案等16份内控文件,明确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和风险管控措施等运营核心内容,厘清运营期供需双方权责、运维标准及入廊审批程序等,建立全周期运营管理体系,为行业立规提供“中建方案”。
 

打造城市管廊行业运营样本。
中建三局多次联合十堰市住建局、物价局、财政局前往厦门、上海、吉林四平等地考察管廊,20余次提请十堰市政府召开入廊协调会,2次提请湖北省政府高位推进管线入廊,并积极为管线单位入廊提供技术指导、水电保障……在十堰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截至2019年7月31日,13家管线单位全部入廊,入廊里程20.3公里、管线里程78.4公里,7家管线单位已缴纳首笔有偿使用费;十堰市政府2019年3月7日对项目运维管理进行首次绩效考核,评级优秀。4月4日,十堰市政府支付首笔付费近1亿元,运营管理走在行业前列。
 

智慧运维塑造管廊行业标杆。
中建三局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湖北省内首个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GIS、BIM等技术为支撑,在国内首次将《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应用于实践,借助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子巡检系统、防入侵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全天候监测管廊、管线“身体健康”,发现“身体不适”,系统立即“呼救”,管理人员“靶向定位”进行“医治”,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该系统开创国内管廊平台化管理先河,获国家软件著作权。十堰管廊享有“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管廊”美誉。
 

中建三局探索的“十堰模式”入选财政部PPP项目示范案例、住建部《管廊施工技术案例》。凭借十堰管廊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投资、建设、运营能力和优势,中建三局在全国多地实施管廊里程突破300公里,向行业输出“中建方案”,在业内打响“中建品牌”,引领管廊行业发展。
下一篇:

河南鹤壁市住建局开展“住建干部上讲台”第二讲

上一篇: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阔步前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