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住建之声

常州市住建局推进规划师进老旧小区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23 15:11 来源:常州日报

核心摘要:日前,钟楼区永红街道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招标工作,计划本月开始施工。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永红街道与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设计单位合作率先组建的设计师团队,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老旧小区勘察现场,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已经形成尽可能满足居民诉求的初步改造方案。

日前,钟楼区永红街道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招标工作,计划本月开始施工。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永红街道与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设计单位合作率先组建的设计师团队,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老旧小区勘察现场,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已经形成尽可能满足居民诉求的初步改造方案。
 
推进规划师、设计师参与“旧改”,是市住建局今年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共建新模式,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倾听心声,关照居民每一步回家路
 
“与新建住宅不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在现有房屋和已有设施的基础上实现小区功能强化和人居环境提升,更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具体细节需要听听居民的心声。”设计师杨叶告诉记者,他们团队除了通过无人机等对小区实况进行记录,还多次到小区亲身体验道路等多方面情况,“把居民们每一条‘必经之路’都走一遍,了解他们的需求。”
 
设计师自己走、自己看,也听居民们说。
 
家住清潭西村7号楼的王奶奶告诉设计师:“我家门口虽然有楼道灯,但一点都不亮。晚上上楼还是两眼一抹黑,害怕摔倒,要非常小心。”
 
杨叶说,老旧小区里,老年人占大多数,他们的诉求往往就是困扰小区居民的老大难问题。此次改造方案中增加了楼道入口处的无障碍坡道、足够亮度的感应灯,更新了路灯系统,让居民不用再“摸黑回家”;小区道路将在完成雨污管道分流后,铺设沥青,让回家的道路不仅平整畅通而且干净卫生。

盘活空间,实现绿化停车双赢
 
走访交流中,有两个意见让设计师犯难。有居民多次到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的驻场设计师办公室反映:“小区里的停车位实在是太少了。”一部分居民则担心现有的小区绿化会被改作公共停车位。
 
“小区的空间、场地要重新梳理、盘活,这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也是突破点。”设计师张长弘告诉记者,他们在走访中看到,小区停车位紧缺,原本的活动场地被占用变成停车场;同时,也有一些场地荒废,既不适合停车,也没有进行绿化。于是,设计团队将目光瞄准了小区边角的零星空间和荒废场地。“比如许家巷小区2栋南侧,有一片闲置场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我们计划把这块地利用起来,增加一排停车位。”
 
设计方案通过对地面空间“见缝插针”“可用尽用”,最大化挖掘、盘活现有空间,增加停车位,并按比例配建机动车充电桩,推动“一位难求”向“有位有序”转变,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建管并重,一次改造长久保持
 
“小区活动用房是老旧小区管理的盲点,往往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也没有专业的运营。”设计师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区活动场所因长期缺乏维护而破损不堪。如荆川里小区,很多居民在几十平方米大的房间里打乒乓球,房间位于一楼,湿气重,墙皮都掉了。
 
街道、社区、设计师团队与小区居民代表共同商讨后,确立了“一次改造,长久保持”的目标,在方案中增加了8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中心,提供舞蹈、歌咏、乒乓球等专用场地,并在公共空间布置益智游乐机器、自助饮料机等设备,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通过商业运营覆盖部分管理成本。
 
“这个中心由位于二层的非机动车停车场改造而成,内外墙出新、外墙做防水措施,彻底解决渗水问题。”设计师潘备说,原本2楼停车就不太方便,居民上下楼推车也不安全,现在另外增设了8处地面非机动车车棚、约100个充电桩,居民停车更方便了。
 
设计师团队还采纳了多项合理化建议满足居民心愿,包括在小区内布置文化墙、纪念廊等,让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设施有机融合;在室外活动场地设置安全防护栏,保障儿童活动安全等。这些贴心规划和设计让小区居民倍感幸福。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