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推行五个强化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3-06-01 14:54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万承权 曾柏菡 徐梓航)近年来,保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垃圾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乡村振兴的切入口,按照“抓两端、攻中间、改习惯、建机制”的总体思路,以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幸福”保康为目标,抓好“五个强化”工作法,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和小型焚烧设施试点工作走向深入,全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容市貌显著提升。

强化组织领导,画好工作任务“线路图”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和保证。保康县委、县政府对垃圾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康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推进会,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县“四大家”领导包乡镇、包街道、乡镇包村、县直单位包社区(小区)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按照责任划分抓任务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对全县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分解部署,统筹安排小型焚烧设施试点工作,层层分解任务,级级压实责任,确保人人身上有任务、有压力、有担子,工作目标列入年终考核、实行硬账硬结。
 
强化舆论引导,下好宣传教育“一盘棋”
 
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深入宣讲、贯彻、落实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专栏,通讯运营商定期推送垃圾分类知识,面向全县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对专职工作人员开展轮训,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小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引导居民树立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基本实现了“家家都做、人人都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增强全县人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从而提高群众爱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让“能分类”向“分好类”转变。
 
强化处置措施,谱好垃圾处理“三部曲”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店垭模式”,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闭环体系,推进垃圾分类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实现了镇域全覆盖,村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一是做到 “前端”减头减量。建设村级垃圾分拣站,分类处置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杂物和有害垃圾等,易腐垃圾就地堆肥还田,可回收物集中分拣后销售,有害垃圾集中储存,其他垃圾及杂物无害化处理。全县投资约1800万元,建成村级垃圾分拣站120座。推进农户自行分类、定点投放向保洁员定时上门指导分类和收集转变,由保洁员统筹管理,把好源头分类减量第一关。通过源头分类,回收减量率达45%左右。二是做到“中端”回收利用。各乡镇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司主动下村收购、村级联络员和群众自行交售相结合,对可回收物回收、精分、打包、储存、销售,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全县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12个,年回收可回收物约3万吨,形成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就业50多人。三是做到“末端”强化处置。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垃圾处理应急保障处置场,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城乡餐厨垃圾处理场,积极推进县城区生活垃圾与房县区域协同焚烧处置,基本实现了由卫生填埋向焚烧处置转型,末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有望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强化先行先试,用好小型焚烧“探照灯”
 
与时俱进理思路,聚焦偏远山区垃圾处理难题,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垃圾焚烧试点建设,就地就近焚烧处理,降低了处置成本,提升了处理效率。小型焚烧处理主要有五大优势,一是适合山区。保康是全山区县,地广人稀,垃圾量少,但山高路远,垃圾集中运输至县城处理难度大、运距远、费用高,且存在环境、交通等风险。特别是高寒地区,每年有3至4个月的霜冻期,垃圾无法运出乡镇,就地焚烧处置是最好的选择。生活垃圾小型焚烧设施符合山区实际,既可就地减量,又能节约成本。目前,保康已在过渡湾镇、寺坪镇、马桥镇尧治河村及黄龙观村开展试点,建成4座小型焚烧处理设施。二是技术成熟。小型焚烧处理设施主要采用2种处理技术:低温裂解和热解气化,技术基本成熟。以过渡湾镇为例,该焚烧设备处理技术是低温裂解,该设备由垃圾上料系统、裂解气化炉、二燃室、急冷塔、脱硝装置、脱硫塔、活性炭装置、袋式除尘器、引风系统、烟囱、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设备精细,操作简捷。三是经济实用。小型焚烧设施占地面积小,对比建设卫生填埋场,既节约土地资源,又降低处置成本。以过渡湾镇为例,焚烧设施可辐射8个村80平方公里。焚烧炉设计规模3吨/日,实际日处理垃圾4吨,每吨处置费用123元,卫生填埋每吨处置费用170元,可节约47元/吨。对比运距更偏远的乡镇,每吨可节约100元以上。全县推行后,每年可节约成本300多万元。四是环保达标。小型焚烧设备有环境监测报告,有污染物控制措施,设备末端安装有在线监测装置,可以把数据实时传送到环保部门。从前期运行情况看,焚烧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周边群众反响良好,未出现上访投诉现象,环保基本达标。五是运行稳定。过渡湾镇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收处体系。在村镇严格分类后,其他垃圾焚烧处置。自2022年6月6日运行以来,共运行224天,累计焚烧生活垃圾896余吨,运行正常。
 
强化焚烧利用,走好变废为宝“新路子”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城区垃圾抓协同处置,农村垃圾抓分散处置。一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编制城乡统筹治理规划、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新格局。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乡垃圾收运处体系建设,完成餐厨垃圾处理场、应急保障处置场建设,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城乡垃圾中转、资源回收利用、垃圾终端处置设施4个全覆盖。二是城区垃圾协同处置。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生活垃圾实行焚烧处置。保康自建焚烧发电厂,投资大,日产垃圾量小,焚烧发电厂“吃不饱”。经县政府常务会讨论、县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后,决定与湖北长投公司合作,采取协同焚烧处置,垃圾转运至房县焚烧发电厂处置。保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调度协调,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县城管执法局全力抓落实,日处理150吨的垃圾中转站已于2023年3月全部完成建设,5月1日城区生活垃圾转运至房县焚烧处置,保康生活垃圾处置告别“填埋”历史。三是农村垃圾分散处置。针对偏远镇村垃圾集中处理运距远、费用高问题,我们结合国家政策,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试点建设。目前,已在过渡湾镇、寺坪镇、马桥镇尧治河村及黄龙观村建成4座小型焚烧处理设施,自运行以来,运行正常,有效解决偏远镇村垃圾处理问题。2023年1月12日,省乡村振兴局、省住建厅领导和相关专家到保康进行调研,省内多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2023年,过渡湾镇、马桥镇已被省乡村振兴局、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纳入脱贫县偏远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试点乡镇,5月12日,全省偏远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试点工作观摩培训会在保康召开,省市领导对我县工作给予肯定。保康将以试点乡镇为契机,继续完善偏远乡镇镇域垃圾收运处体系建设,打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保康模式”。四是县城垃圾处理场封场治理。保康生活垃圾运至房县焚烧处置后,保康城区垃圾处理场将进行封场。为科学治理县城垃圾处理场,县政府先后分两次组织政府办、城管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城关镇等部门进行了外出考察学习,于2023年3月15日、4月19日分别召开了专题论证会和政府常务会,并讨论通过。5月6日,县委常委会会议审定通过,决定采用原地封场。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专项债券支持,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我们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强过程监管和封场后监管,全力做好县城垃圾处理场封场。同时,完成歇马庙坪垃圾应急保障处置场建设,为保康垃圾应急处置提供保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