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云南中建西部建设有限公司:预拌厂里的匠人眷侣

2019-08-28 16:35:27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在云南中建西部建设有限公司大渔厂,有这样一对夫妻,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俩为预拌厂里的“匠人眷侣”。丈夫张红兵是机修班班长,每天听到机器悦耳动听的转动声,就是对他最好的“犒赏”。妻子陈芳华是调度员,预拌厂井然有序、车流不息、灯火通明的火热劳动景象,就是她工作最大的“慰藉”。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郝帅涛 李飞) 在云南中建西部建设有限公司大渔厂,有这样一对夫妻,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俩为预拌厂里的“匠人眷侣”。丈夫张红兵是机修班班长,每天听到机器悦耳动听的转动声,就是对他最好的“犒赏”。妻子陈芳华是调度员,预拌厂井然有序、车流不息、灯火通明的火热劳动景象,就是她工作最大的“慰藉”。大渔厂生产记录的不断刷新,有他们俩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基层生产单位,正是有像他们这样默默无闻、潜心钻研的匠人,公司发展的根基才更加厚实和坚毅。目前大渔厂年产优质混凝土超50万方,同时服务昆明15个建设项目,“整个昆明南站的混凝土都是我们供应的”,每每提到昆明南站,张红兵和陈芳华的心里都自豪满满。
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业,是张红兵和陈芳华这对“匠人眷侣”的工作底色。
 
2013年,可以说是张红兵的“转型年”。这一年,大渔厂刚刚建立,设备处于磨合期,对于首次接触进口设备的他来说,在高耸的机器面前,没有被吓倒,而是和机器“谈恋爱”:慢慢接近它、逐步了解它、从而完全熟悉它。设备厂家技术人员都夸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的好学生。由于生产任务繁忙以及岗位的原因,张红兵有时需要24小时上班,每天早上8点不到,他就早早地走上工作岗位,然后进行日常的巡检。在别人看来,每天跟沉甸甸的机器打交道,又没有言语交流,一定非常枯躁,“看着每天陪伴自己的机器为厂站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可喜的成绩,我的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张红兵说,虽然设备不会说话,但它哪里不舒服立刻就表现出来了,“有时候看到机器长期使用被磨损得‘遍地鳞伤’,我还真有点心疼。”
说起妻子陈芳华,她的敬业精神众所周知,这种敬业精神直接感染着周围的同事。“我们的新员工一点点失误,陈姐都会苦口婆心地‘批评’一顿”,每一个挨过陈芳华“骂”的新员工都倍感幸运,因为新员工能从她“骂”里学到很多很多,“她是最严格的老师,也是最负责的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2016年,陈芳华从机操工被提拔为云南公司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调度员,从基层工人岗位转变为管理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益求精,是张红兵和陈芳华这对“匠人眷侣”的工作信条。
 
云南公司大渔厂开建之初,引进中控室与搅拌楼分离且主机为德国的进口设备,对于初中学历的陈芳华来说,操作起来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但她凭借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刻苦钻研的毅力,在50多天里,没日没夜地研究操作原理。每天给设备生产厂家的技师与调试专家当助手、做学生,虚心求教、不懂就问,硬是把搅拌机等一整套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掌握得一清二楚、烂熟于胸,直至将它归纳总结成了较为系统具体的“机操经”。昆明南站,云南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当陈芳华第一次面对总方量超过20万方的大型项目服务,她觉得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生产安排、车辆调度、人员调配,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历亲为,哪怕下班了,她还在牵挂着项目上还有几台车,会不会掉档?那段时间,大家都看到陈芳华瘦了、憔悴了......但她最终给客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摆在张红兵面前的是同样的难题,新的德国进口搅拌设备,一度让他陷入困境,不断质疑自己能否胜任大渔厂的机修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对照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一次次地尝试,终于搞定了操作原理,以至于后面他成为了大渔厂名副其实的“主治医师”,哪里出点问题,只要他“一把脉、一用药”,准好。越是细微的环节,越能展现一个工匠的水平。凭借高度的责任感、优秀的劳动创造以及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一直为厂站的生产运营默默付出,为大渔厂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影响并带动着所有大渔厂的基层员工,成为了公司不断前行的中流砥柱。
 
艺痴者技必良。专注和创新,是张红兵和陈芳华这对“匠人眷侣”的工作追求。
 
“调度工作来不得一点偏差,也容不下一丝的懈怠。”作为一名女调度,陈芳华说最难的莫过于与罐车司机打交道了,被他们吼上几句更是常有的事。每每这时,她都用理解的微笑与婉转的劝说,化解尴尬的局面。旁人都为她打暴不平,而她却说:“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司机也不容易,我受点委屈没有什么的,只要能把项目服务搞好就行!”遇上生产任务高峰,陈芳华都能想到哪些司机该休息了,哪些司机错过了饭点要给他们带饭......都说司机最难管理了,而陈芳华总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维修保养减速机是张红兵每天必干的工作。拆下、保养、再装上,整个过程下来,花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这时张红兵的“钻劲”就上来了。没事就在机器旁东看看、西瞧瞧,琢磨如何能提高拆装速度。经过两个月的研究摸索,终于让他用一块挡板轻松解决了减速机拆装的难题,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厂站的生产效率。发明改造的想法大多产生于工作中的用心观察。2016年,面对成堆废弃的混凝土,他萌生了“变废为宝”的念头。他说干就干,跑市场、钻技术、做试验,随时向年轻人“取经”,了解当今行业技术水平,当旁人笑他“多管闲事”的时候,可他却说“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环保,推动资源再利用,我做的事情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至少也能为公司发展、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我觉得挺有价值的”。最终,在张红兵的坚持与努力下,大渔厂剩退混凝土试块制作荣获昆明市“创新创意大赛铜奖”。也是因为有像张师傅这样负责、认真的一线员工,大渔厂喜获2016年昆明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劳动托起中国梦,奋斗助力新时代。张红兵、陈芳华夫妇是建筑行业基层“匠人”的缩影和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们不仅是公司的开拓先锋和劳动楷模,也是伟大新时代的追梦人和筑梦者。
下一篇:

47个示范项目入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上一篇:

武穴吴谷英社区:“腾地上楼”项目接受参加全市检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