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浙江省台州市以多元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拓宽乡村共富路

2023-04-26 16:11:03来源:台州市风貌办   
核心摘要:浙江省台州市以现代味、乡愁味、台州味为建设特色,积极构建未来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走出一条和美、和宜、和乐的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精心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加快实现“整体大美、共富共美”的美好图景。
 浙江省台州市以现代味、乡愁味、台州味为建设特色,积极构建未来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走出一条和美、和宜、和乐的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精心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加快实现“整体大美、共富共美”的美好图景。
 
依托环境美,突出“塑形”,让乡村“靓”起来
 
以乡村建设为“着重点”,从最实际的地方入手,优先安排、加快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塑造秀美外形”。
 
一是实现基础设施“强”。三门县岩下潘村村党支部牵头,统一规划、提前划分生活区和产业区两大功能区块,有序开展河道整治、美丽庭院、垃圾分类各项基础工作,完善廊桥、果园、停车场、水上乐园等配套设施,为乡村生态旅游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玉环市结合“美丽乡村”、“一村万树”行动,以芦浦镇芦北村、沙门镇水桶岙村等绿化精品村为蓝本,打造一批村内道路,完善河道绿化、房前屋后、休闲公园等绿地系统,农村人口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是实现人居环境“洁”。仙居县双庙乡以环境大革命为抓手,打造“一米菜园”、“最美庭院”,依托“最美庭院”评比,带动周边村民开展净化、绿化、美化庭院行动。路桥区新桥镇金良社区立足江南水乡传统民宅特点,就地取材、有机改造,蹚出一条以改立面、改辅房、改围墙、改配套、改景观“五改”为核心的社区化改造新路子。并发挥田园风光、绿树成荫的生态优势和耕读传家、书香四溢的文化优势,对民居进行统一规划调整,“农民房”摇身一变成为管理规范、配套齐全、别具特色的“小区房”“网红房”。
 
三是实现公共服务实力“硬”。椒江区横河陈老村盘活了老村部一楼、二楼共37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打造了15分钟家门口的亲子阅读区、养育小组活动区、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可享用健康服务室、多功能文体活动室。临海市推动儿童之家的“校村、村企、村村、校校”联建工作,以先进带后进、优势互补方式,增强示范点位辐射效应;对接公安、金融、医院、税务等儿童职业体验行业领域。目前,临海共创建示范型儿童之家101家,其中省级4家,台州市级26家,临海市级71家。
 
构筑产业美,重在“铸魂”,让活力“迸”出来
 
一是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价值。黄岩区沙埠镇投入2000多万元修缮老街古貌,2022年新盘活44间闲置农房,并联合新签约的18户商家店铺举办夜经济文旅消费节,三天内吸引游客近3万人,带动消费600万元。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流转盘活石屋群资源,引进国有公司和工商资本培育石屋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石屋民宿23家,带动餐饮、住宿、零售三产配套65家,实现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仙居县以神仙居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引入国家级非遗针刺无骨花灯、彩石镶嵌、九狮挪球等入驻,以寻仙记、周末剧场、非遗集市为主要内容,开展经常性和节庆性文体活动。同时打造共富风貌驿,推进台州、温州、金华、丽水十县百村的乡村旅游线建设,组建“四市百村”旅游联盟,创新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在农业扶持政策帮扶以及省、区农技专家指导下,黄岩新前街道杏北村的黄岩文秀家庭农场建设了标准化联动大棚,配备了喷淋、绿色防控等相关设备,为果树生长营造了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生态种植条件,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140亩红美人总产量可达到1.5万公斤左右,售价为每公斤30至60元。
 
三是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天台县平桥镇峇溪村依托山水和地理优势,以“乡贤投资+村集体参股+农民持股”模式,打造儿童体能提升乐园等多项特色体育设施,运营一年多来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营业额超300万元,为农户创造股权分红收入近30万元。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成立村集体旅游发展公司,按照“村集体51%+村民49%”股权分配比例筹措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构建“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近几年村集体经济从负债20万元到年收入1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打造数智美,强化“聚力”,让群众“富”起来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路桥区新桥镇新兴村以新增20亩农业设施用地指标上马“铭溢客”智慧农业基地项目,园里的温度、湿度、光照智能数据采集传感器将实时数据反馈在一块LED屏上,数控中心会根据草莓不同时期的需求,自动进行遮阳、通风、保湿等应用操作。2023年一季度,“铭溢客”共接待游客1000余人,营收达30万元。
 
二是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温岭市箬横镇新基村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蘑菇基地,种植车间采用三次发酵技术,融合数字化技术,实现工厂化种蘑菇,日均产量达3.3吨,是传统大棚种植效率的8倍多,创造了“18亩土地种出1400万元年收成”的传奇。除了经济效益,蘑菇基地还能发挥生态效益,培养料等堆肥车间启用,就地取材利用秸秆、玉米棒等,自己生产培养料,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原材料成本还能降低三分之一。
 
三是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通过部门数据共享,以“集约共建、和谐共治、智慧共享”为原则,搭建全市数字化平台建设架构,一大批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数字化应用纷纷上线。仙居县上叶村依托“亲农在线”平台,服务群众生产需要。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采用“1+N”模式,服务群众、游客生活需要。开发建设一个汇集乡村基础数据资源、政务数据资源、产业数据资源的“数智干江综合管控平台”,植入“N”个涉及村情运行、乡村规划、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智慧场景应用,实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远程就诊和购药,游客线上购票体验游玩。
下一篇:

楼市观察:我国多城市调整楼市政策

上一篇:

一季度山西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0.7亿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