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房地产业

住宅层高3米是“好房子”标准之一

发布时间:2025-03-16 09:40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出,住宅层高标准将从现行的2.8米调整至不低于3米,并将其纳入《住宅项目规范》修订内容。这一政策是“好房子”建设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住房政策从“保量”向“提质”的深刻转型。

 

住宅层高3米是“好房子”标准之一

王秋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出,住宅层高标准将从现行的2.8米调整至不低于3米,并将其纳入《住宅项目规范》修订内容。这一政策是“好房子”建设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住房政策从“保量”向“提质”的深刻转型。有数据显示,原标准下住宅层高含楼板厚度仅2.8米,实际净高可能不足2.6米,导致人们居住压抑感显著,而3米层高可提升通风、采光与空间舒适度,直接提升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享受和幸福感。

 

 

应该说,这种幸福感与房子高矮是有直接联系的。我对房子高矮最初的感受是若干年前赴日本广岛采访亚运会。我们当时很多记者住在一座宾馆里,我与工人日报记者宋澎住一个房间。这个房子只有十三四个平方米,高度更可怜,应该不超过2·3米,我伸手几乎触碰到房顶。我当时想,日本人普遍比较矮,盖的房子矮是国情使然,还有人种原因。而我们是来采访的,房子矮似无大碍,克服一下就过去了。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每天夜里都睡不好觉,早上起来感到头总是昏昏沉沉的。我们走出房子后,走在广岛的河边小道或林荫路上,昏昏沉沉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很快就神清气爽了。广岛小城市很干净,绿草如茵,小桥流水,树木不少。

 

这种晚上昏昏沉沉的症状直到回国后才彻底消失。有一次见到一位医生朋友,我述说起在日本广岛时昏昏沉沉的症状,他问了我住的房子情况后告诉我,是因为房子太矮,大脑缺氧所致。你们两个人在这么矮小的房子里待一会儿就把屋里氧气吸的差不多了,必然会脑袋昏昏沉沉,因为屋里氧气存量越来越少,屋里的人吐故而纳不到新,怎么能不昏昏沉沉的……

 

因此,我对倪虹部长这次提出今后房子净高不低于三米非常赞同,这是为了提升居住舒适度,解决压抑感、通风采光等问题的关键。倪红部长还对“好房子”阐述了四个特征:第一,好房子应该体现绿色(层高提升是重要一环),让人们住在这个房子里能够健康,舒心健康是最重要的“绿色”。第二,能够体现低碳。就是房子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为大家省钱,用电用水用能既为自己省钱又为社会节能。第三,要智能。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数字方式让居民更方便。像拉窗帘,原来我们要站起来拉一下,现在可以遥控。第四,要安全,就是要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看来,今后国家建设的“好房子”会越来越多,人们因居住条件改善而产生的幸福感也会逐步提升。

 

由此说来,对于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今后的发展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拼的是谁盖的房子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充足的幸福感。或者说,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才能有未来。

 

今后房子净高不低于三米的规定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这就是该政策是房地产行业转型的“风向标”。倪虹部长指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未来房企竞争将聚焦“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推动行业向绿色、智能、人性化方向升级。此外,房子净高的提升不仅关乎人们的居住体验,更与绿色建筑、全屋智能等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有望释放内需潜力,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当然,这种房子层高提升的规定在实施中也会带来新挑战,最主要的就是开发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难题。层高增加20厘米意味着容积率可能下降,开发商利润空间压缩。以30层住宅为例,层高提升后总高度增加6米,相当于两层房子的高度,亦或导致楼房减少2层,直接影响项目收益,单平方米造价或提高10%-15%左右。

 

房子净高不低于三米的规定实施后,还会带来市场接受度与价格传导风险。成本上升可能推高房价,与给当前“稳楼市”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压力。据测算,房子层高提升或可能使新建住宅均价上涨百分之十左右。同时,消费者对“舒适度溢价”的认可度尚待培育和引导,部分购房者可能仍倾向于选择净层高较低、价格较低的住宅户型。

 

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影响市场带来的差异化供给体系,会潜移默化地逐渐形成产品(房子)的分级制度:有关部门会按房子净高的差异提出“基础型”“舒适型”“豪华型”等类型,并制定不同层高标准的价格,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价格需求。

 

因此我认为,住宅层高提升绝非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居住文明不断提升的缩影。短期看,政策落地需要破解成本与技术阵痛;中长期则可能催生“空间经济”新形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此举标志着中国住房政策从“追赶型供给”转向“引领性创新”,为人们住房品质升级提供新方案。

 

历史的经验表明,任何一次建筑标准的革新都伴随阵痛,但最终走向更人性化的未来。实施这种政策可能遇到的问题不少,需要考虑开发商的成本、建筑规范调整、技术难题、老旧小区改造、好房子的价格、市场接受度等诸多因素。

 

从建筑技术方面,要推广全屋智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同时,隔音、渗漏等问题也需要新技术来解决,从而在不减少层高的情况下保证隔音效果,这些都需要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

 

还比如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必要性,从规模扩张到品质竞争。可能还会给监管和标准执行提出新要求,如何确保开发商遵守新标准,避免偷工减料,需要在监管和验收流程上加强。

 

正如倪虹部长指出的,希望各界都来支持好房子建设,参与好房子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应当看到建设好房子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以后的企业要想竞争,就是要拼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提供好服务,谁就有市场。

1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