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与一座城 ——天门城管人之二三事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1-08 14:40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王燕萍 通讯员 江志仿 黄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这个城市整体上透露着“精致”的锋芒, 城市管理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昔日的“为城市管理市民”转变成“为市民管理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充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如今,越来越多的天门人感受更深的是城市整体质量的提升,是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改善,这背后,蕴藏着无数城管人的付出。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天门城管人的典型事迹,回顾他们的高光一刻。

 

向红兵:与机器“较劲”27载 

今年45岁的向红兵,是一名普通党员,也是天门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设施设备管理站负责人兼设备修理工。在同事眼里他憨厚老实、不善言词,却聪明能干,乐于助人;在领导眼里他踏实肯干、积极好学,是难得的设备技术能手。

垃圾中转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旦长期停运瘫痪,会影响全市老百姓的生活。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向红兵练就了一身技能:电路、液压、机械维修,电氧焊……

最初,向红兵只是一名车辆维修工。1993年7月,年仅19岁的向红兵被分配到天门市环卫所清运队。工作中,向红兵不仅干事认真,而且勤学好问。一旦遇到不会修理的故障,他就主动向老修理师傅请教,没弄懂的回家还会查阅大量机械维修书籍,就这样,他的修车手艺越来越精湛,成为了环卫车队的修理能手。

2014年,为响应市委市政府“五城同创”号召,天门市环卫局成立了设施设备管理站,他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业务中去,负责保障城区28座公共厕所、14座中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转。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是个新生事物,设备种类多,生产厂家杂,自动化程度高,很多都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面对这些困难,向红兵一方面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不厌其烦地给对方打电话,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工作时,他总是拿着一个检修笔记本,随时记录每一台设备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等,不到半年时间,他对每一台设备的习性了如指掌,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寒冬腊月,地坑下阴冷潮湿,恶臭难忍,头顶的垃圾箱里还不时有垃圾压缩的脏水滴下。脚冻麻了,手冻僵了,他还是坚持着,累了在地坑里活动下,饿了吃点面包喝口冰水。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焊了三袋焊条,终于把举升臂修好,设备能正常运转了,他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妻子看到了心疼地直落眼泪。

“如果早上一起来没有接到电话,对他来说就是幸福。”机械故障不等人,不分时间,无论大年三十还是三更半夜,只要接到故障电话,他都得立即奔赴现场抢修。

2020年2月,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天门是重灾地区之一,当大多数人都在家里避险的时候,环卫工作却一刻也不能停歇。这天,东湖旁的垃圾中转站液压油管爆裂,垃圾无法正常压缩清运。该中转站主要担负着人民医院及东湖周边5公里居民的垃圾转运任务,如果不及时恢复运转,将对该区域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接到任务,他没有一丝犹豫,带好口罩,拿上工具,在妻儿担心的目光中出了门。液压油管位于近两米深的地坑内,由于有垃圾积液,不仅潮湿,而且气味难闻,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这样的环境显得格外让人担心,可他没有多想,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义无反顾的责任心,一待就是三个多小时,终于成功排除故障。

今年8月21日,他接到电话反映,友谊中转站设备故障,无法运行,他火急火燎的赶往现场,在操作台前一遍遍查看故障原因,然后蹲下来一段段查找可能造成故障的电箱线路。突然,“吱吱”的声音响起,他痛苦的大叫:“不好,我眼睛看不见了”,身边的同事见状,立马拨打120急救电话。经人民医院医生诊断,向红兵眼睛、脸部、右手皮肤被电火花灼伤,需留院观察。住院期间,他依然却心系工作,希望快点出院,把没完成的工作接着完成。这就是一名普通岗位作业能手的故事。

 

汪涛涛:青春献给绿地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汪涛涛,1995年毕业分配至园林所,现任天门市园林绿化管理所建设科科长。面对全新的行业,从未接触过园林绿化工作的汪涛涛开始有些摸不着头绪,凭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暗下决心,从零开始,学习园林绿化专业知识,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他虚心向书本学习,向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在苗圃基地,除草、浇水、修剪、施肥,身体力行,从日常种植管护学起,迅速进入到园林人的角色中。

2008年,他调到园林建设科工作,当时正值天门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天仙公路绿化、状元路绿化等项目相继开工,当时工地刚刚开始土方回填,常常是黄沙满天,尘土飞扬,一天下来满身尘土,汗水和着泥水,让人没了模样。受当年雪灾影响,城区连续降雪,室外气温达零下7度,为保证状元路绿化尽快开工,他不顾严寒天气,会同项目经理,冒着大雪,扛着冰冷的标尺,在短短7天内,完成了整条道路定点放线工作,为该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苗木验收、工程管理、施工作业到后期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分工细致,每一道工序都规范操作,做到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栽一路绿一线,确保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

随着城区绿化建设品质的提升,许多游园、公园建设都设计了很多建筑小品、园路等,对于从未接触过建筑工程的汪涛涛来说,这又是一项新的挑战。面对新的难题,他迎难而上,坚持向书本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自学了《园林绿化工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业务知识,坚持向同事学,不懂即问,虚心向建设系统有实践经验的老同志学习。

随着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创建,如何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怎样推进精细化管理?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难题。为确保各公园、游园设施设备完好,他主动请缨,承担起城区各类绿地园路、亮化、建筑小品、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他通常是“白天步履不停,晚上电话不停”,“天门园的水泵坏了”、“陆羽故园的地砖破损要修了”,各管理中心发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电话通知他,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周末休假,对反映的这些问题,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安排施工队伍进行维修。

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每天巡查的习惯,每天晚上牺牲掉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到各个公园、游园走一走、看一看,查看景观亮化、音响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记录统计破损设施,及时维修,为市民营造良好的游园环境。设施设备维修是繁杂而琐碎的,特别是在工程量的统计上。由园林所负责管理的公园、游园多达50多个,大部分公园游园都有亮化设施、园路园亭,每年下来,维修的工程种类繁多、工程量较大,面对各式各样的维修数据,他都能分文别类,将同类维修数据进行汇总核算,对各类维修数据了如指掌,同时对维修的项目严把质量关,严格审核施工单位工程量,力求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胡修明: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胡修明,1994年从一名普通的城管队员,成长为天门市容执法支队城北大队副大队长,他长期扎根基层、认真履职、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今年春节,新冠疫情突发,接到回支队参加抗疫的通知后,放弃回老家潜江看望父母的他,因路上不通车,自己骑摩托车回到天门城区,带领队员们坚守在最紧要的华西农商贸市场,严格按照防疫指挥部的要求,对往来的行人及商户测体温、核信息,没日没夜的坚守在防疫一线直至疫情解封。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处处以身作则,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大家,平时负责路段管理中的流动商贩不听规劝,占道经营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种投诉和纠纷、案件,他总是往自己肩上扛,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工作耐心细致。

不图名不图利,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喜欢做实实在的事,把事情做好就心安”,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务实朴素细致细心,在同志之间口碑很好,而且他管辖区域的经营户都对他竖大拇指。

疫情常态化防控后,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城区范围内设置四处临时夜市市场,为促进本地经济复苏,他主动申请到临时市场参加管理工作,白天上街巡查,晚上就去临时夜市市场参与值守、督导,目前他所管理的元春街宝安段临时夜市市场秩序良好,场内经营状态、卫生环境受到商贩的称赞。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从创文测评点位标准的学习,到每一次的创文推进会,创文研讨会,创文学习会,他都认真做笔记,自己理顺重点难点,每项点位,每个标准,他都根据路段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标注,写上整治的建议意见。在创文碰头会上,他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从规范“门前四包”着手,逐门逐户进行宣传,下达整改通知,强化督导。

在人行道净化整治行动中,他一贯身体力行。从前期的非机动车停车线点位、门店伸店经营控制线的摸底,到具体施划线的施工,他总是带着队员到现场进行测量,并一一做详细的登记,亲自到现场督促按标准施划、协调,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在他的协调督促下,非机动车停车线、伸店经营控制线整个预算与施工完全一致,按标准提前完成了施划任务。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17年,他被评为“天门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的执法中队连年被市局评为“优秀中队”。

他们的身后,还站着数百名天门城管人,它们分布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守护着城市之美,向他们致敬。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