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2019-11-22 08:02:34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要求,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高起点扩大开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严寒冬)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要求,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高起点扩大开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QQ图片20191120100311
 
《方案》明确了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简称"两区一县"), 面积约 2300 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约 350 平方公里)。
 
《方案》对示范区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
 
一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充分发挥环淀山湖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构建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大都市圈,形成绿色田园、古朴乡村、现代城镇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积极探索和率先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依托优美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产业创新链。
 
三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高起点扩大开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构建便捷、绿色、智能、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多层次、跨区域、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网络,打造凸显江南水乡特点的文化标识地,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均衡发展,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
 
《方案》规划了区域发展布局:
 
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不搞集中连片式开发,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空间格局,形成"两核、两轴、三组团"的功能布局。
 
"两核":即环淀山湖区域和虹桥区域。环淀山湖区域作为创新绿核,打造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的中心区域。虹桥区域作为动力核,大力提升商务服务能力,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重要功能。
 
"两轴":即沿沪渝高速和通苏嘉高速的两条创新功能轴。重点围绕科技创新,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生态友好型创新产业集群。
 
"三组团":即以青浦新城、吴江城区、嘉善新城等节点为支撑的城市功能组团,推动形成层次丰富、功能互补的多中心发展格局。
 
《方案》提出了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一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行,先行启动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友好型产业创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等方面的显示度明显提升,一体化示范区主要功能框架基本形成,生态质量明显提升,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重大改革系统集成释放红利,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初步发挥。
 
到 2035 年,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方案》要求,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到 2025 年,主要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95%以上,太浦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淀山湖水质除总氮外所有指标达到IV 类(总氮 V 类)。
 
到 2025 年,绿化覆盖率达到 4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20%。
 
到 2025 年,先行启动区骨干绿道达到200公里以上,一体化示范区骨干绿道达到 500 公里以上。
 
率先探索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
 
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构建一体化示范区统一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探索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立统一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主要水体生态管控制度。
 
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治理市场化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环境风险评级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探索跨区域统筹土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
 
探索项目跨区域一体化管理服务机制。统一项目准入标准。统一项目管理平台。
 
探索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
 
探索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探索创新财税分享机制。
 
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政策。探索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区域结转机制。
 
探索区域公共服务便捷共享的制度安排。探索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探索试点跨行政区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下一篇:

住建部:公布2024年安全监管典型执法案例

上一篇:

借力“一带一路”“江苏建造”组团“走出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