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初夏的王母湖畔,碧波轻漾,一座形似“仙女水袖”的建筑群临水而立,飘逸灵动。这座即将于2025年5月正式投用的孝感奥体中心,不仅是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主场馆,更以华中首个“冰篮转换”场馆的创新设计引发关注。
场馆俯拍
中华建设讯(记者 李孟 魏静 通讯员 谢志斌)初夏的王母湖畔,碧波轻漾,一座形似“仙女水袖”的建筑群临水而立,飘逸灵动。这座即将于2025年5月正式投用的孝感奥体中心,不仅是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主场馆,更以华中首个“冰篮转换”场馆的创新设计引发关注。
该项目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平方米,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今年“五一”期间,奥体中心公园将作为第十一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总决赛副场馆。近日,中华建设全媒体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探访这座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城市新地标。
场馆夜景
会“跳舞”的建筑 仙女水袖飘成新地标
“你看这建筑轮廓,像不像仙女舞动的衣袖?”项目经理高健指向体育馆的流线型外观,言语中难掩自豪。设计团队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中汲取灵感,以双曲面技术勾勒出“袖舞祥云”的柔美曲线,屋顶如星河倾泻,与王母湖的潋滟水光相映成趣。
夜幕降临时,动态光影技术将建筑外立面化作“会讲故事的画布”,亮度、颜色、氛围随着场景变幻,时而星河璀璨,时而霓裳翩跹,引得不少市民驻足拍照。“我们希望建筑不仅是赛事载体,更成为城市文化的表达。”高健说。
360度环形LED屏
“魔法盒子”藏玄机 冰场篮球场一键切换
步入可容纳8000人的体育馆,记者被头顶的“巨无霸”斗形屏震撼——可升降屏幕与360度环形LED屏让观众席秒变“全景C位”。更令人惊叹的是场馆中央的“冰篮转换”系统:仅需拆除移动式木地板、收回底层伸缩座椅,48小时内即可将篮球场转换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冰场。冰面温度波动小于1℃,厚度误差不超0.5毫米。
这个“魔法盒子”还可快速转换为演唱会、电竞比赛、展会等多元场景,预计每年可满足30万人次全民健身需求,年均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据了解,这样一个“黑科技”满满的项目背后,却站着一支极为年轻的项目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0岁左右。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学恒介绍,建设过程中,项目党支部以“党建+攻坚”模式,将主题党日活动融入技术研讨、安全巡检等环节,组建党员先锋队攻克“冰篮转换”系统调试、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等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冰篮转换场馆
场馆会“呼吸” 黑科技赋能观赛体验
“观众席闷热?我们的座椅自带‘呼吸系统’!”技术员轻触座位下方的出风口,智能温控气流徐徐送出。通过CFD气流模拟技术,馆内送风均匀度提升至0.15(数值越小越舒适),配合织物送风系统,体感如沐春风。
记者实测发现,场馆5G网络全程满格,高清直播无卡顿,扫码入场仅需2秒。还有观众看不见的,那就是在施工建设中藏着的“智慧数字大脑”,为工程高效、安全实施保驾护航。该项目运用BIM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使关键节点安装精度提升到2mm;通过管线综合排布与碰撞检测,显著降低施工风险,比传统方式缩短工期45天。
在场馆屋顶可以看到,成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年发电量50万度,能满足场馆20%的用电需求。”项目相关负责人算起“低碳账”:地源热泵系统与雨水回收装置联动,每年可减排1200吨二氧化碳,回收的雨水还可灌溉周边绿植。从设计到运营,绿色理念贯穿始终,“我们要让场馆‘活’得更久、更健康。”
漫步场馆外围,透水铺装与下沉式绿地构成“海绵基底”,雨水经生态草沟汇入两座170立方米的蓄水池,形成总容量340方的雨水回收系统。“这些雨水可满足场地全年喷灌需求,利用率超90%。”技术团队通过模拟测试与动态监测,确保系统顺利通过海绵城市专项验收。
场馆效果图
记者手记:
探访尾声,夕阳为奥体中心镀上一层金边。不远处的工地上,工人们正为“五一”电竞总决赛做最后冲刺。这座集赛事、健身、文化于一体的“宝藏场馆”,不仅以科技重新定义城市空间,更承载着孝感从“工业之城”向“活力之城”转型的抱负。期待,“五一”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