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打造“最干净城市”、提升老百姓家门口幸福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好一公里”。
——武汉市东西湖区“城管进社区”的创新纪实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通讯员 汪玉平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打造“最干净城市”、提升老百姓家门口幸福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好一公里”。
近年来,武汉东西湖区城管全力推行“城管进社区”工作,穿好“绣花针”,缝出“细针脚”,从智慧赋能的“绣花功夫”到共建共享的“治理密码”,从民生难题的“精准破冰”到烟火升腾的“文明温度”,织出了一幅“东西湖精微绣”。
“穿好针”绣出民生“大图景”
东西湖堤机场高速高架桥下,生厨余处理站内机器轰鸣,果蔬残渣经过发酵化作营养土,免费供居民养花种菜。“从前厨余垃圾堆在角落发臭,现在成了‘香饽饽’!”家住附近的王凤云捧起一抷黑土,笑意盈盈。
据了解,生厨余处理站以每月10余吨生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和约1.2吨营养土的制作能力,供给各社区“绿色驿站”、养花群众及试验田。这一“变废为宝”的创新,是城管部门与社区共治的成果,不仅巧妙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也为居民群众们带来了收益。
2024年,东西湖区建成垃圾分类收集屋134座,新改建公厕10座,改造适老适幼公厕15座,完成撤桶并点小区431个,建成亭棚式投放点1813个,完善“区级统筹、街道主责、物业管理主导、服务外包补充”的垃圾分类模式,打造1处区级有害垃圾暂存点,开发垃圾分类积分商城,组建13支志愿宣讲服务队,开展宣传活动2500余场,社区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了“行动派”。
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管进社区’是一步好棋,城管部门主动融入了社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关注社情民意,紧贴群众急愁难盼,畅通了诉求渠道。”
“城管进社区”并非赤手空拳,而是有智慧城管平台和大数据的加持。武汉市东西湖区城管局建成视频汇聚平台,推进智慧环卫、智慧燃气、智慧渣土场景应用,以“智”促“治”,助力城市综合管理高位统筹,全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智能化保障效能。
“过去靠腿跑,现在靠‘云’管。”东西湖区城管局环卫科高凡点开智慧环卫平台。只见大屏幕上,727名环卫工人的作业轨迹实时跳动。垃圾清运车装载北斗系统,清运完成率每日100%;578条道路被环卫公司“认领”,人、车、物统筹一图,作业效率提升30%。“就像给城市装了‘智慧大脑’,问题发现更快,处置更精准。
民有所盼,必有所应。随着“城管进社区”工作的深入,政府、社区、居民、物业各方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数智化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实现了治理方式的智能化,“有问题找城管”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共识。
“缝细线”织出城市“宜居图”
有了好针好线,接着就要为“东西湖精微绣”缝出匀细的线脚。进驻社区的城管队员联合社区、物业,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
东西湖区一批背街小区和空置地块,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打造出宜居宜业生活圈。
城管队员联动各方,用见缝插绿的方式改造犄角空地,为居民打造一处处家门口的微幸福——对慈惠街道附近进行升级改造,建设2处长条形口袋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56万平方米,其中融合了园区企业文化脉络,“TCL—新风公园”“宝龙达—电子公园”“脉动生活—体育运动公园”等风格迥异,心形、笔记本电脑的造型的景观,成为了周边工业园区职工与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在将军路街熊家墩社区对面,原来的空置地块被改造成了居民共享停车场,快速打通了车位供需壁垒。“以前不少小区的居民在路边停车,时常因为违停被罚款。如今,停车位多了,居民再也不为停车发愁了。”家住附近的李大姐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吴家山街五丰街、常青花园康居二路、将军路街将军北路等12处背街小巷完成整治提升,长青街片区,团结街等重点道路,“三高”区域以及金山大道西延线等综合环境整治,滚动整改问题1160余处,新城十一路以东林荫游园等10处“空置地块”焕发新颜值。
近距离倾听群众心声、发现群众诉求,不仅要主动解决问题,城管队员还主动寻找问题。
城管搭台,在校大学生、环卫工人“加盟”共享单车治理,壮大了共治力量,成为共治管家;道路维修、人行道降坡、箱柜美化、绿化小修补,以微更新打造五环体育中心城市家具样板区;深入推进燃气“四个全面”任务,更新改造燃气管网24.951公里,安装燃气“三件套”11万余户,为1.5万余户居民提供获得用气服务;整合市政、环卫、园林、交通、协管等城市管理力量,变“多家作业”为一家专业“作战”,探索出“城市管家”模式,从决策到执行“一竿子到底”,让城市管理有了全新执行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城市与民生实现“双赢”,烟火气与文明风交织成诗,打造出了“最温馨城区”。
“织精图”绘就治理“同心圆”
“再也不用在马路上东躲西藏了,每天有个固定摊位,还不收费,心也安了。”黄狮海南路上,在此摆摊的摊主张琴说道。
此前,东西湖区径河街道黄狮海公园周边居民区密集,市容秩序规范问题亟待解决。后来在区城管队员和社区的努力下,征得周边大部分居民同意,选定黄狮海南路作为“潮汐摊位”固定地点。
仟那广场,数十家美食店依次排列,统一实行“一点一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综合执法队员们每周会检查燃气安全与卫生状况,保障摊位整体秩序;奥园东路上,“红马甲”志愿者穿梭于摊位间,轻声提醒、弯腰帮忙;新城十八路与团结大道交会处的联动方舟云集市集里,61个彩色集装箱叠拼起38间一至二层的小店,引进流动摊贩入店,开起餐饮店和超市,方便上万职工消费……为流动摊贩安“家”,正是东西湖“城社共治”的鲜活注脚。
“城管进社区”工作推进以来,全区、街城管队伍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零距离服务居民,通过劝导、纠正、整改、提升,解决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乱象,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东西湖区,城管队员充当社区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关注社情民意,制定《区城管执法局进一步优化群众投诉办理“双降双升”工作机制》,队员们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居民群众关注度高的城管领域热难点问题,一年内办理投诉案件1.55万余件,同比下降12.9%,满意率92.14%,同比增长8.54%。
“过去觉得城管是‘管人的’,现在觉得是‘帮人的’!”家住吴家山的刘大爷指着焕然一新的街道说,“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这才是咱老百姓要的好日子!”
城管进社区不仅是一场治理变革,更是一次城与人的深情对话。东西湖区城管以“管家”之姿,织密城社共融的经纬,让每一寸土地浸润人文关怀,让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