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销售额同比下降5.5%。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销售额同比下降5.5%。尽管“量”“价”齐跌,但跌幅收窄,市场资金来源有所改善,房地产总体上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房地产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窗户。为房地产问诊,也是在为中国经济把脉。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影响,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量的方面,由总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供大于求,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质的方面,居民需求总体上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对提升居住品质愿望更为强烈。体现在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市场上,则是增长由正转负,甚至一度失速下跌,严重拖累上下游产业链条,对实体经济的需求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和金融机构的负债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企稳态势。当下,业界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是“止跌回稳”还是会“一路探底”仍存在较大分歧。房地产市场到底了吗?人们高度关注。
房地产的底在哪里?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贡献方式,也相应地从增量拉动为主转变为存量带动为主。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不到50%,有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待市民化。要改变候鸟型的城乡人口流动,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化,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要解决相当多老旧小区面临的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需求,都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
房地产的底在哪里?还要看市场、看预期、看举措,明确房地产短期波动的区间。过去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部分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形成大量坏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市场出清的过程;房地产兼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属性,人们习惯于买涨不买跌,之前的深度调整在相当大程度上会影响当下的投资决策,这些都导致房地产探底和筑底会有一个过程,而且在筑底和转型阶段会有“量”“价”波动。因此尽快形成良好预期、避免非理性恐慌尤为重要,需要我们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党中央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力,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市场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精耕细作提升居住品质,必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筑底回升。
作为关联国民经济许多行业、涉及政府企业居民多个部门、贯穿中国城镇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行业,房地产的经济表现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底”是否已筑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稳步前行、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我国持续出台利好政策,正为房地产行业不断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对房地产的未来,我们应该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