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让市民在享受夜市繁华的同时,更安心、更放心。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严娟娟 黄蕾)夏夜的风裹着烤串香掠过奓山夜市,霓虹灯下的餐车依次排开,烟火气里藏着民生温度,也系着安全底线。进入夏季以来,蔡甸区奓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紧扣“夜经济”活跃特点,以“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为主线,聚焦“九小场所”及夜市摊点,创新“宣、教、查、改”全链条机制,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牢防护网。
“王师傅,气瓶要放在阴凉通风处,软管得定期换,这个减压阀不能随便调。”晚7点,执法队员小黄带着检测设备穿梭在夜市摊位间,逐个检查餐车的“燃气安全关”。针对夏季高温易引发燃气事故的特点,执法中心建立“定点巡查+流动抽查”模式,重点对辖区9处夜市聚集区、120余家餐饮摊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紧盯三大关键环节:
查气瓶——是否超期未检、是否使用报废瓶;查软管——是否老化开裂、接口是否松动;查设备——是否违规使用可调式减压阀、是否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灭火器要提拔握压,燃气泄漏别碰开关......”在夜市入口的宣传摊位前,执法队员小涂举着仿真燃气罐,正给摊主们演示应急处置步骤。除了“上门查”,执法中心更注重“贴心教”,通过“宣教融合”提升商户安全意识:一方面,定制《燃气安全手册》,用图文形式标注“气瓶摆放六不准”“软管更换周期”等实用指南,累计发放200余份;另一方面,联合社区、天然气公司开展“安全课堂”活动,邀请专家现场教学,用“热油锅起火”“软管漏气”等真实案例敲响警钟。“以前总觉得瓶子没漏就没事,现在才知道通风、防晒这些细节都可能出大问题。”摊主刘大姐边翻手册边感慨。
“李老板,您的气瓶支架松动了,今天必须加固,我们明天再来复查。”在一家炒粉摊前,执法队员小蔡掏出整改台账,明确标注了15日内的整改时限。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执法中心建立“一患一档”跟踪机制:能当场整改的,现场指导完成;需限期整改的,明确责任人、整改标准和复查时间;对屡教不改的,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依法处理。同时,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
“夜经济要‘热’起来,更要‘稳’得住。”奓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燃气安全治理,每月开展“回头看”行动,防止问题反弹;同时联合社区、商户组建“安全巡查志愿队”,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让市民在享受夜市繁华的同时,更安心、更放心。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