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为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实践成效,锻造年轻干部实战能力,8月12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组织15名机关年轻干部赴武昌区开展违法建设管控“集智攻关”调研活动。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费 帆 刘鹏婕)为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实践成效,锻造年轻干部实战能力,8月12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组织15名机关年轻干部赴武昌区开展违法建设管控“集智攻关”调研活动。活动由市城管执法委控查违处副处长杨方武带队,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负责人、武昌区查违办及杨园街道相关负责人全程参与,通过“学先进、察现场、研对策”三维模式,为全市违法建设治理探索新路径。
学思践悟:以榜样力量引领实干
当天上午,调研活动在杨园街道临江社区会议室正式启幕。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带领全体人员,通过观看专题短片,共同学习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先锋模范李政同志的先进事迹。
年轻干部们通过深入了解李政同志在控查违一线“敢担当、善作为”的工作作风,深刻感悟李政同志所秉持的“执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先锋力量将激励年轻干部在岗位中践行初心使命,以榜样力量引领工作担当。”市城管执法委控查违处副处长杨方武表示,对榜样的学习,能够推动年轻干部对标争先,在支点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参与调研学习的年轻干部纷纷表示,要以李政同志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中锤炼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
积攒实战经验:解码典型案例“全流程办案”
现场调研环节,与会人员聚焦武昌区杨园街道某小区楼顶违建典型案例。案例中的违建不同于常见的房屋“长高、长胖”,而是较为新型的“楼上楼”,当事人在房屋规划到交付使用前的管理空窗期进行违建,且违建部分占用了天台和楼顶公共空间进行建设,极其隐蔽,现场调查困难。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详细介绍了从“发现——调查——处置”的全流程管控经验,重点讲解了隐蔽性违建的早期识别技巧与快速响应机制。执法中心负责人对该处违建处置做了细节补充,并围绕调查取证、法律适用、拆除施工等关键环节,系统阐释了武昌区“分类施策、科技赋能、协同作战”的治理模式。
座谈破题之策:“靶向研讨”凝聚治理合力
座谈环节,参会人员针对“楼顶违建治理”和“新交付小区控查违难点”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头脑风暴”。武昌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武昌区推行的“普法前置+共情执法”控查违治理模式。该模式将监管端口前移至装修前期,有效推动了治理工作从传统的“末端执法”向“前端预防”的转型。
开展“交房即普法”、建立“违建黑名单”、强化“物业联动”,与会年轻干部结合调研心得,热烈讨论,碰撞出一个个新点子,为破解控查违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多方协同、源头治理,实现“早发现、早制止”,能有效遏制违建现象,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杨方武副处长表示,控查违工作需精准发力:一要强化网格管控,落实分区分片,网格化巡查,重点盯防楼顶、低密度别墅区等隐蔽区域;二要深化技术赋能,推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在违建识别中的应用;三要压实属地责任,区街联动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四要推行分类快处,针对新型违建强化部门协同,实现“查违攻坚”提质增效。
此次违法建设管控“集智攻关”调研活动通过“学先进、察实情、解难题”的实战化培训,不仅为市、区城管系统搭建了经验共享平台,更推动年轻干部在对标先进中锤炼本领,让年轻干部在攻坚一线奋勇争先,为武汉城市精细化治理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