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8月15日,奓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顶着38℃的高温,连夜完成了供销社后院违建“清零”行动,用汗水和担当为居民打通了“生命通道”。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严娟娟 黄蕾)“轰隆——”随着最后一处违建砖房的拆除,奓山供销社后院原本被挤占的消防通道终于露出了开阔的“真容”。8月15日,奓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顶着38℃的高温,连夜完成了供销社后院违建“清零”行动,用汗水和担当为居民打通了“生命通道”,也让“城市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在这场“拆违攻坚战”中落地生根。
靶向攻坚:啃下“历史顽疾”硬骨头
供销社后院的违建问题,曾是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心病”。这里本是居民出行的必经通道,却因部分商户擅自搭建雨棚、木棚、砖房,甚至堆放杂物,导致通道宽度不足1米,消防车根本无法驶入。更令人揪心的是,去年一场火灾因违建阻挡延误救援,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敲响了安全警钟。
“必须彻底解决!”街道党工委专题研究部署后,执法中心迅速行动,一方面现场勘查明确违建范围及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多次上门与涉事业主沟通,宣传《城乡规划法》《消防法》等法规,耐心解释违建危害。然而,仍有少数业主心存侥幸,迟迟未自行搬离。
8月15日中午,执法中心20余人组成的攻坚组准时集结。烈日下,执法人员分工协作:一组拉设警戒线、疏散围观群众;一组操作机械拆除违建;另一组全程录像留证。“虽然拆的是违建,但我们像拆自己家的东西一样小心。”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行动共拆除违建15处(雨棚、木棚、砖房等),拆除后立即平整场地、清扫路面,原本“堵心”的街巷瞬间宽敞敞亮。路过的张阿姨笑着说:“现在出门不用绕道了,消防车也能开进来,这下心里踏实多了!”
柔性执法:以“温度”促“力度”
与供销社后院的“强制拆除”不同,园区违建整治中,执法中心更注重“刚柔并济”。近日,在平善、亿森玻璃等4家企业的厂区内,4处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的钢架棚违建被有序拆除——这些违建或占用消防通道,或违规堆放货物设备,虽未引发事故,却像“定时炸弹”般威胁着园区安全。
“企业建棚也是为了生产方便,直接拆容易激化矛盾。”中队长坦言。为此,执法中心提前1个月启动“普法上门”:带着《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条例》逐企讲解,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违建可能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主动帮企业算“经济账”——违建拆除后,企业可通过合规审批建设临时仓储区,既能消除隐患,又能规范经营。
“一开始确实想不通,但执法人员反复讲法律、说利弊,我们意识到‘侥幸心理’要不得。”某企业负责人坦言。最终,4家企业均主动配合,在执法人员协助下,仅用5天就完成了违建拆除及建筑垃圾清运。“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这样的治理我们举双手支持!”企业员工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