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加减乘除”巧绘古城新景 黄鹤楼西门广场“蝶变”可歇脚观景城市客厅

发布时间:2025-09-18 17:33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国庆假期将至,武昌区结合“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微改造后的黄鹤楼西门广场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费 帆 李 玲 王 越)国庆假期将至,武昌区结合“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微改造后的黄鹤楼西门广场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9月18日,记者经过黄鹤楼西门广场看到,经过数月精心改造,这座承载着武昌古城记忆的“旅游窗口”已完成升级,通过空间重构、文脉传承与服务融合的三重升级,有力推动“登楼观景—广场休憩—街区消费”的文旅闭环逐步成形,为武汉打造国庆文旅新热点注入强劲动力。

 

_QS_9011.jpg

 

“加减”法优化空间,打造“可歇脚可观景”城市客厅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绿化队以“还空间于民,还文脉于城”为核心理念,在黄鹤楼西门广场1500平方米的区域内实施系统性提升,既有效缓解了国庆节期间的人流承载压力,又实现了历史文脉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以前这个花坛种植有三株较大的海桐球,不是特别通透,现在视野开阔多了。”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绿化队副队长王建红介绍,改造重点对广场中部花坛及周边的地被进行“减法”处理:移除中心矩形花坛中的三株海桐球,改为种植美人蕉、银叶菊、矾根、花叶络石等点状小品景观,并在花坛中铺设上黑白双色砾石,与黄鹤楼的古朴气质相得益彰。“既解决了原先花坛中黄土裸露的问题,又能有效透水透气。”王建红介绍,景观效果、游客体验和通行效率是西门广场改造主要考虑的问题。

 

_QS_9016.jpg

 

为扩大平面和空间面积,增强游客通行效率,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绿化队努力做“加法”:原先13处高于地面的传统树穴被改造为与地面齐平的生态树池,并安装13套定制树池篦子。

 

“我们将空间占用较大的花坛状树穴进行了‘瘦身’改造,鉴于雪松根部较高,采用树穴石进行适度抬高处理。”王建红介绍,广场上西门正门口有一棵雪松,因树根较高,其树穴高出地面约30厘米,游客们常坐在树穴边短暂歇息。然而,坐满一圈人后,会影响黄鹤楼西门游客进出的通行效率,改造后减少了人流拥堵,增加了通行空间,不仅极大提升了游客通行效率还让整体区域看起来更整洁通透,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_QS_9020.jpg

 

游客短暂歇脚的空间被拆除,那想休息片刻的游客坐哪里?“以前逛累了只能坐在花坛边,现在一排石凳可坐蛮多人!”家住司门口的市民王阿姨带着孙子在广场散步时发现,改造后新增的9组条石坐凳在靠近铁路线一侧围墙下沿西广场呈轴线分布,总长度达36米,可以坐很多人。这些细节上的优化,让西门广场从“过路空间”转变为“可歇脚、可观景”的城市客厅。

 

联动保障用“乘法”,多部门合力构建一站式文旅闭环

 

为让游客在黄鹤楼西广场及周边获得更舒心的体验,武昌区多部门联动,从交通管理、便民服务到业态融合三方面打出“组合拳”,以“服务乘法”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针对国庆期间可能出现的单车聚集现象,我们联合相关企业在武昌路、红楼路、体育街、民主路(鼓楼洞-解放路)以及大桥沿线设置了禁停区域,并在主要路口引导游客有序停放单车。”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市容科工作人员魏禛介绍道。

 

_QS_9032.jpg

 

为保障长江大桥和黄鹤楼景区周边的交通通行安全,武昌区城管执法局联合黄鹤楼街道、中华路街道、首义路街道、粮道街道及共享单车企业,推出了“电子围栏禁停+政企联动疏导+全天候巡查清运”的组合措施。通过设立“共享单车政企调度室”,安排城管队员、企业运维人员及志愿者值守,将民主路至黄鹤楼方向的流动单车引导至民主路武警医院周边停放点;阅马场至黄鹤楼方向的流动单车则引导至武珞路阅马场景观楼临时停放点。

 

针对长江大桥沿线可能出现的临时停放需求,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协调哈啰、美团、青桔三家企业,组建了“运维专班”,实施全天候动态巡查清运。每日7:00至22:00,运维人员分班次进行巡查,以确保20分钟内及时响应,快速清理大桥周边及景区出入口的违停零散车辆。

 

_QS_9061.jpg

 

“任意单车企业运维人员一旦发现某路段车辆堆积,可同步通知其他单车企业协同清理,形成‘一呼多应’的联动模式。”魏禛介绍,国庆期间,三家企业将实现数据共享,无差别规整,避免重复调度,从而提升清运效率。

 

在黄鹤楼景区周边,西门广场完成微改造的同时,黄鹤楼脚下的斗级营二期商业街区也即将开业,将与黄鹤楼景区共同构建“登楼观景(黄鹤楼)—广场休憩(西门广场)—街区打卡(斗级营)—美食体验(户部巷)”的一站式文旅闭环。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黄鹤楼街道、中华路街道在黄鹤楼景区周边开展“专人巡查+定点服务”模式。黄鹤楼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巡查队员均随身配备防暑药品,以便随时应对游客的紧急需求。黄鹤楼街道在司门口天桥、司门口黄鹤楼地铁C出口等值守点位设置了急救医药箱等贴心措施。

 

PIC_1441.jpg

 

洁净环境用“除法”,多维度保障国庆环境整洁

 

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游客高峰,武汉市大桥清洁队提前部署,针对黄鹤楼景区及周边区域制定专项环境卫生保障方案,从人力、标准、收运、整治四个维度织密“洁净防线”,让游客在欣赏古迹之美的同时,感受城市服务的温度。

 

“大部分游客选择从南门进入,随后从西门离开前往长江大桥和户部巷。因此,相较于黄鹤楼南门,西门的人流量更大。”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大桥清洁队大桥班班长王牡民介绍,往年国庆期间,广场上的人流从早上七点开始,持续至晚上,始终保持高位。

 

PIC_1445.jpg

 

“国庆期间,我们将从其他作业班组抽调30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支援黄鹤楼景区及周边区域。”大桥清洁队副队长舒桥介绍,整个国庆期间,黄鹤楼景区及周边区域将有60人的清扫队伍开展巡回保洁。为应对突发大客流,大桥清洁队长还制定弹性支援机制:监测到某区域垃圾量突增时,紧急调配周边班组人员支援,确保垃圾不落地、保洁不断档。

 

“游客集中区域最容易出现垃圾投放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我们通过‘点位加密+频次翻倍’双管齐下。”舒桥介绍,在西门广场及周边区域,新增4个240L分类垃圾桶,使垃圾收集点位从原有8个增加至12个,平均每100米就有1处投放点。同时,该区域垃圾清运频次从日常的每日2次提升至4次,分别在早8点、午12点、晚5点、夜9点各清运一次,严格落实“日产日清、随满随清”。

 

PIC_7339.jpg

 

国庆前夕,大桥清洁队还将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对黄鹤楼周边区域开展“拉网式”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清理花坛绿化带、边角缝隙等隐蔽区域的垃圾杂物,全面消除卫生死角,为假期环境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并非简单的‘清扫干净’,而是一项系统性提升城市服务能力的综合转型。”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昌区通过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环境整洁与市民游客体验的同步提升,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体现在对市民与游客需求的精准回应。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