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风采】罗政:规范执法 用热爱和执着为人民管好城市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6-14 09:18

城管队员帮助店主将出店经营的肉摊规范到位。

城管队员们耐心劝导占道经营的菜贩。

冷水滩区城管局杨家桥大队副大队长罗政。

清晨六点半,当记者赶到冷水滩区黄泥井市场时,罗政早已带着队员开始了第一轮的巡街。看到城管队员过来,占道经营的菜贩“闻风而散”,地上留下了几堆丢弃的菜叶等垃圾。地面湿滑,过往行人绕开这些垃圾小心翼翼地通过。

“老人家,这里不能摆,请到里面菜市场去卖菜。”“你这肉摊出店了,辛苦搬进去一点。”“快把三轮车开走,自己有门面的还开到大马路上来卖菜。”巡逻一圈后再回头,路边又聚集了不少菜贩,罗政只能跟队员们一起再次耐心劝导。

罗政今年34岁,个子不高,但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用他的话说就是“城管队员肤色都很一致,黑里透红。”两年前,他从部队转业成了冷水滩区城管局的一名执法队员。虽是城管新兵,但10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雷厉风行、敢做敢当的军人品质,进入冷水滩区城管局杨家桥大队后,他迅速转换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并担任了副大队长。“看似‘大老粗’的他,处理起问题来却非常细致,对各种政策法规掌握也非常到位,办事情讲究技巧,做到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支持和同事的好评。”谈到杨家桥大队罗政,队员们满是称赞。

习惯:截街为市 城管队员耐心劝导

“六点半天都没亮,你们就要开始巡逻了吗?”跟罗政约定采访时间时,记者很疑惑。罗政回答:“是呀,我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巡逻,习惯了。”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不少市民的习惯,是开车路过黄泥井等菜市场时,将车随意停在路旁,就近在路旁买菜,然后上车离开,因为他们自以为这样十分方便,而且菜也新鲜便宜。久而久之,菜贩们也形成了一个习惯,截街为市,直接把三轮车停在路边,或者在人行道上甚至马路旁摆个摊,因为这样不仅不需要摊位费,而且顾客多,生意要比在市场里规范经营好得多。

殊不知这样把人行道、马路当成自己的地盘,占道经营影响了更多市民正常的生活。“占道经营一是破坏了市容环境秩序,二是阻塞了交通出行秩序,三是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四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五是占用了公共资源牟利。”说起占道经营的危害,罗政业务娴熟,“因为每天队员们就是用这些知识来劝导商贩们,要以理服人。”

“我们六点半过来,可以多巡逻几趟,后续的摊贩们看到没人摆摊也就不敢乱摆了,马路市场就难以成型。整个早上都在耐心劝导这些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的商贩,清理到位,避免上班高峰期拥堵。”罗政告诉记者,黄泥井市场、朱家山小学、朱家山菜市场、永州十中、五一粮库是他们每天早中晚巡逻的重点区域,坚持两年多下来,劝导效果很明显,但截街为市的问题年深日久,还没有彻底解决。

矛盾:依法规范 城管队员任劳任怨

“市容秩序的好坏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个人乱摆摊,钱是好赚了,但大众想要的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不依法规范,两者势必会产生矛盾。”罗政跟队员们对此深有体会。

罗政一边走着,一边向记者讲述:“一方面,市民觉得路边摊买菜很方便,可因为路边摊挡路,人行道摆满摊子,地面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自己的出行受到影响时,又会觉得路边摊需要取缔,城管应该多管一管;另一方面,没摊贩乱摆的情况下,市民要到菜市场里面买菜,哪怕只是多走几步路都嫌麻烦,就骂我们城管,骂城管连老百姓摆个摊都不让。城管队员们有苦难言。”

以黄泥井菜市场为例,零陵路为冷水滩区河西的一条交通要道,车多路窄。黄泥井市场仅有一个小型停车场,早就停满了车辆,道路两旁没有停车位。一到早中晚买菜的时间点,摊贩的车辆和买菜人的车辆就随意停在人行道和路旁,经常造成交通拥堵。

“我们城管队员大都是普通农民家庭长大,也知道生活的不易,但不让摆摊设点是工作职责所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是先教育,叫他们不要占道经营,每天都一样,有的在同一地点多次违章,我们也多次打招呼,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甚至上百次。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请你赶快推(挑)走,这里不能摆摊的’,有的喊了就走了,但一会你绕回来他又回来了,再喊他又走,一会又回来,如此反复,打‘持久战’。有时实在不听,只能暂扣东西,但往往这时,有的市民会对我们的执法行为嗤之以鼻、谩骂、侮辱……”罗政称,“我们唯有任劳任怨,规范执法,秉承城管纪律要求的‘把艰苦的城管重担留给自己,将良好的人居环境献给人民’这一理念,支撑着我们坚持城管工作。”

城管队伍作风“十条禁令”。

罗政正在清理过期宣传条幅。

改变:包容理解 共建城市美好环境

到八点左右,上班高峰期过后,路上行人渐渐稀少,城管队员与占道经营菜贩们的“持久战”暂时告一段落。“目前依然有部分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者我行我素,我们城管部门将加大整治力度,逐步规范,并巩固执法效果。”罗政跟队员们赶紧找了一家早餐店,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

记者开玩笑地问米粉店老板:“城管队员吃早餐给钱不?”老板说:“都给的,这群小伙子工作不容易,都客气得很,经常在我这吃的早餐。”

“有一次一个老人家怎么劝都不配合,没办法,于心不忍也得把他的菜给暂扣了。这下捅了马蜂窝,这老人家也不来队里领,就只站街边骂,整整骂了一天。”罗政苦笑着说起这段经历,“有那功夫和精力,那点菜钱早赚回来了。”

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很多市民和商贩也越来越理解并支持城管队员们的工作。特别是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城管队员们冲在一线,给周边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负责打扫黄泥井附近街道的环卫工人周顺娥告诉记者:“垃圾比以前要少多了。”生资路口经营6年蛋类批发的宾师傅说:“要依法配合城管工作,不出店经营。我的店在路口上,如果出店占道经营,就容易堵着进出的车辆和行人。”黄泥井市场内经营肉摊的周大姐笑着说:“有个固定摊子,来买肉的人更放心,一天下来生意还行,就不出去添乱了。”

“希望通过我们城管队员的坚持,让流动商贩进到正规市场去经营,督促市民养成在菜市场买菜的习惯。潜移默化下,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根治‘马路市场’。我们也在积极跟上级部门反映,在一些小街小巷,不影响交通等秩序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定时、定点地给进城销售的农民一些自产自销摊位,在方便群众的大前提下兼顾多方利益,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跟记者慢慢地熟络起来,罗政话也多了。

“好的,知道了,我们马上过来进行清理拆除。”八点半,罗政结束早晨巡逻后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市民的投诉电话,零陵南路上有过期条幅和破损招牌需要拆除。收拾好工具,罗政跟一名队员立即赶了过去。十来分钟后,两人又一阵风似地回来了。记者问:“这么快?”“小问题,手到擒来。” 罗政笑着说。一名队员打趣罗政道:“罗队是多面手,啥事都挑得了大梁。有合适的女孩子给我们罗队介绍下,因为城管工作他可是耽误了不少次相亲,还是光棍一个,哈哈。”

长期以来,正是在罗政这样的城管工作者们的辛勤管理下,永州的大街小巷通畅了,路面整洁了,华灯更亮了,空气清新了……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街巷,在他们的努力下呈现出应有的靓丽和整洁,市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环境。他们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面对商贩的奚落不卑不亢,习惯了任劳任怨,工作事无巨细却凝聚着对城市的热爱和执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赤胆和忠诚,为人民管理好城市。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