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绿”图画到底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8-01 11:55

一张“绿”图画到底

记咸宁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掠影

本刊记者 冯劲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知道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样的文化。”对于城市色彩,人们或许已有了朦胧的概念:北京是厚重的青灰,苏州是水墨江南,上海是红砖灰石……而对于咸宁,绿色或许就是这个“湖北南大门”的底色。

用新型生活方式致敬“桂花之乡”,用匠心精神营造“芝兰之室”,阔步前行的咸宁,正在用绿色节能建筑为荆楚大地写诗。 保护自然环境,为绿色人居环境而战,咸宁在过去的一年里“绿色节能”事业稳步推进,让“建筑”这样一个古老的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尊重土地价值 绿色节能成绩斐然

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能源浪费严重。绿色建筑关乎建筑、生活节能,要求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在低碳环保成为建筑行业主导词之一的大环境下,咸宁市跟随时代潮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应用先进的建筑、生态技术,用科技营造绿色,让绿色服务生活。大力推广普及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节能建筑,以敬畏自然厚土之心,打造人性化、品质化、绿色化的人居环境。

 

2018年,咸宁市共有近100项目、面积150余万平方米的新建建筑通过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新建节能居住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新建节能公共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2个,面积近8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0.36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2.43万平方米;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585万吨;预拌混凝土供应量45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7.29万吨;建筑节能能力折算标煤3.55万吨。各项任务已全面超额完成。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字是咸宁市在向绿色节能建筑进军中交出的完美答卷。2018年11月,湖北省财政厅以鄂财建发[2018]177号文下达咸宁市省级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135万元,其中本级获奖补资金74万元、通城县33万元、赤壁市28万元。

 

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化进程,确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地位,逐渐取代过去政府强制推广的方式,这是对传统建设模式的一场“革命”。面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新常态”,咸宁市在努力推进建筑节能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咸宁市是第二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在人员少、建筑市场基础薄弱、激励机制不足等不利因素下,通过多年的奋力拼搏和艰苦努力,示范任务项目已完成158个,应用面积达255.3万平方米。此外,市中心医院儿科妇科病房大楼成为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项目,咸宁恒大名都一期项目获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标识;咸宁高新区棚户区(甘鲁片区)改造项目成功申报湖北省绿色建筑集中示范项目;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联合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的高校校园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成功列入2018年度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

 

在节能改造方面同样成效明显。2019年以来,咸安区实验学校等6个项目进行了公建节能改造,全市实施节能改造面积10.3万平方米;对长安大道、咸宁大道等地部分民居进行了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市改造面积12.4万平方米。

 

截止2018年12月份,咸宁市预拌混凝土企业35家(含新增企业)在绿色生产改造上累计投入资金12800万元,通过封闭搅拌楼、原材料堆场、更新除尘设施、厂区道路硬化控制道路扬尘、利用绿化规范引导人员和车辆流动、降低粉尘和噪声传播、企业安排专人负责生产厂区环境卫生,进出搅拌站的车辆进行冲洗等措施,使扬尘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生产得到全面提升。

 

珍惜自然馈赠 顶层设计保驾护航

阳光、微风、清雨……这些都是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馈赠,合理利用不但能更有效地保护自然,还可以用生态的方法重拾最大的人文、经济与环境价值。为了营造枝桠环绕窗棂、绿植填满屋顶的森森绿意,为了体现木材先于砖瓦、原色代替粉漆的自然生趣,为了探究光电自动感应、组件自觉节能的新兴科技……咸宁市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为打造“中部绿心”保驾护航。

 

2018年,在湖北省住建厅和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精心指导下,按湖北省《2018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意见》和《2018年全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工作要点》,咸宁市第一时间制定下发了《2018年全市勘察设计与建筑节能工作要点》,配套制定了《咸宁市2018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通知,明确了2018年全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对所辖各县市区作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分解,为保证全年建筑节能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咸宁市以《咸宁市绿色建筑实施管理办法》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办法》的宣贯落实,切实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生态城区的示范建设,充分创造条件,盯紧项目、加强协调、跟踪督办,严格把关,新开工建设项目必须按《咸宁市绿色建筑实施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设计、审查和建造。通过政策宣传、事中监管、加强指导、搞好协调、跟踪督办等一系列措施,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据记者了解,咸宁市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核查后,通过转换工作模式、狠抓责任落实、强化跟踪督办,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使这项工作成为建筑节能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内容。通过不断的强化监管,2019年以来,咸宁市实施太阳能光热系统项目32个,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在顶层设计上,咸宁在全国率先编制绿色崛起发展规划,成功申报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在加强对新型墙材、绿色建材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加快淘汰粗放落后产品的同时,根据中央和省环保督查的新要求,迅速行动、有力落实,促禁实禁现工作不断深入。

 

珍惜自然的馈赠,保护这个拥有长江岸线128千米的长江中游水源涵养地和“武汉上游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咸宁市正在坚持以“绿”为纲,建设绿色城镇、成就绿色生活,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

 

释放生态红利 创新驱动绿色崛起

2018年11月中旬,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咸宁位列第16位,成为湖北省唯一跻身前20名的城市。坐高铁游览咸宁,香城碧空如洗、山林耸翠、清泉沸波、淦水欢歌……

 

位于梓山湖新城的梓山湖·江南里,是以“医养+颐养”模式打造的中国首个高知颐养智慧家园,从医、食、住、行、乐、学、旅七大方面开展全链式全家颐乐养生养老服务,力争打造湖北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医疗养生品牌。2018年,江南里医养小镇、绿地梓湾国际度假区开建面积约60万平方米,使生态城区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除此之外,梓山湖(贺胜)生态科技新城滨湖区I区内建设的全项目将按专项规化和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建造,加快推进绿色建筑提质扩面,争创“省级绿色生态城区”。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咸宁市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用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文协调发展。

 

2019年,在全国墙材革新高峰论坛上,经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墙材革新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咸宁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捧回一系列奖项。其中,咸宁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赤壁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公室、通城县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等三家单位荣获“全国墙材革新工作突出贡献单位”荣誉。咸宁市墙革节能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咸宁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将不断加大新型墙材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强化建设市场新型墙材应用的监管力度,保持新型墙材发展良好势头,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目前全市新墙材企业已发展到130余家,2018年实际新型墙材产量达到13亿标砖,新材应用率100%,自给率达95%以上。不断巩固禁实成果,提高新型墙材的应用率,同时加强引导新型墙材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发展B05级加气混凝土制品,逐步提高B05级等高性能新型墙材的市场应用率,推广精确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体系在建筑中的应用。培育和壮大新的节能产品,加快发展多功能板材等节能环保、安全耐久的绿色建材是咸宁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

 

推行绿色理念,打造绿色引擎。咸宁作为一个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崛起,用好绿色资源“富矿”,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有力保障。推进绿色革命,培育绿色动能。让“风景”带来“钱景”,让“民居”变成“宜居”,让“特产”成为“特色”。咸宁的绿色颜值,正在让人民共享绿色红利;咸宁的绿色发展,正在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本;咸宁的绿色崛起,正在为美丽中国描绘五彩斑斓的鄂南画卷。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