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宜居引客来 独领鄂东风姿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9-10 11:25
 
蕲春县城管执法局擦亮城市名片
 
本刊记者 王燕萍 李孟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蕲春的城镇化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管理尤为重要。湖北省住建厅今年3月开启了“一把扫帚扫到底”活动,开启全民洁城。实际上,早在前期,蕲春早已将这一理念固化于心。今年上半年,黄冈市政府委托第三方对11个县市126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情况开展暗访调查,暗访情况显示第一名为蕲春县,究竟这里做了哪些“革命”?

五大行动整治 守望城市风采
 
漫步在蕲春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干净整洁的市容,井然有序的街道,绿意盎然的风景,处处生机盎然,各乡镇街道让人如沐春风,多个乡村成网红打卡地。要将城市边边角角顾及到,如何开展全方位大清扫?蕲春煞费苦心。
 
开展镇区环境大清洗,全县按照精细化作业要求,采取高压冲洗、机扫一体、人工配合,无缝衔接保洁作业模式,结合全县开展的“三洁一规范”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高标准、高频次、高质量对城区、镇区主次干道、人行道、路沿石、绿化带、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城市交通岗亭、公交站亭、邮政报刊亭、隔离带、路灯电杆、果壳箱、垃圾桶、指示牌等“城市家具”开展“大清洗”。
 
开展农村垃圾“大清理”行动,全县按照全域覆盖、无缝隙的要求,开展农村垃圾“清零”整治行动,以陈年积存垃圾、进村道路、房前屋后、沟渠河道、田间地头等各类暴露垃圾等为清理重点,完成非正规堆放点整治任务,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乱倒等污染环境问题,确保“全覆盖、无盲点,不留死角”,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不断提升乡村面貌。
 
“现在好了,政府还免费配送垃圾桶和垃圾车,垃圾集中清理,环境更干净了。如今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休闲健身、跳坝坝舞了,日子真是越来越滋润!”谈到整治后的变化,张榜镇下车门村居民乐开了花谈到,以前大家都把车子停放在路边,一遇下雨天,车和人都难通行。如今停车场修好了,道路通畅了。以前想着去城市生活,现在城里人都往我们这儿跑。
 
开展薄弱地带“大整治”行动,全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公路、铁路沿线存在的垃圾污染问题,组织开展环境“大整治”,聚集河湖长制提档升级重点任务,将小微水体纳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范围,重点整治农贸集市、棚户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和马路市场、废旧回收、露天烧烤、路边洗车、占道修车、占道经营、夜市摊区等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的整治,确保重点区域环境大变样、大改变。
 
开展全民参与“大扫除”行动,每星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在校学生、人民群众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和农村,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开展归集垃圾“大转运”行动,确保归集垃圾收的起来,转的出去。
 
记者了解到,由该局牵头负责的铁箭河治理、齐昌小区环境整治、粮食街小区环境整治等三项环保督查工作进展效果明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顺利,在今年第一季、第二季度度夺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目之所及,蕲春县每一个角落都在用行动阐述环境提升背后的艰辛与不易,城管人用他们的汗水与心血守望城市风采。

一村一品 网红乡村炼成记 
 
农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战,在蕲春,各个乡村实际情况不一样,实施的办法与相关激励措施也不同。而今,蕲春乡村已成多个网红打卡地,所到之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记者走访到张塝镇下车门村时,该村版图面积13.8平方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居住人口2139人,是一个山多田少、人居分散的山头村。在农村,居住人口分散是制约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因素,为确保全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有序进行,从2013年开始,村两委每年都研究成立了美丽乡村创建领导小组,还聘任了各组妇女组长和自然垸垸长参加。据该村负责人介绍,针对辖区环境卫生,每月都会汇总评比公示一次,把最美自然垸、最美农户、最差自然垸拍下照片进行对比公示,把最洁美的农户或地段贴红旗,一般层次的贴上蓝旗,最差的贴黄旗或黑旗。每一次公示时,都有很多的村民前来围观,并提出很多好意见,排名较差的院落自觉脸上无光也会积极整改。
 
如何对村组级保洁员的管理上进行分工定责?记者了解到,该村由一名保洁员负责主干路卫生清扫工作,确保全村主干道路干净卫生;一名保洁员负责主河道卫生;一名垃圾收集转运保洁员,负责每周最低一次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至镇中转站。
 
在过去,下车门村的农户有散养猪、牛、鸡、鸭的,如今,村子里统一对不规范的建设,污染环境的猪圈、牛栏进行重点拆除改建,2018年,利用“厕所革命”工作的契机,又在全村范围内新建、改建了245座水冲式三格过滤式无公害厕所。
 
如今的下车门村,驾车穿行其中便觉满眼舒适,河道里水流潺潺,看不到一点垃圾,村民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垃圾桶,公共区域也是如此。
 
再看刘河镇胡志高村,该村属偏远贫困小山村,版图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206户,828人。记者刚进村里,便被随处可见的精致鹅卵石路吸引,本以为这要花大价钱,据该村负责人介绍,当地的鹅卵石路面和鹅卵石花坛都是由村提供水泥,村民捡石子自建的,各家各户门前的鹅卵石花坛里栽满了鲜花。全村完成鹅卵石路面1800平方,花坛108个。村里最有名的两颗樟树之间的1000多平米的广场,在之前是一口烂泥塘。村集体清淤填埋池塘,村干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建起了现在风景优美的广场,广场地面全部是由一些老火砖铺砌而成。现在,广场建好了,舞台也搬来了,附近的村民每晚都会汇聚在这里,听戏唠嗑散步,优哉游哉。
 
在切实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上,胡志高村根据村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方案,为保洁员划分了卫生区域,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农户卫生评比,由第三方人员入户检查现场打分,并督促农户及时整改。
 
此外,该村设立了“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制度:90分以上为最清洁,兑换积分为30分;80分以上为清洁,兑换积分为20分;80分以下兑换积分为0分,按照一积分兑换一元钱物品为基础,促进农户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村民普遍反应,以前是“要我做”,现在是“我要做”,看着村里整洁有序的环境,自带小花园,心里顿觉美滋滋。

苦练内功 雕琢“绣花工程”
 
宜居、舒适是百姓对城市的要求。城市之美美在内外兼修,“面子工程”亮了,如何做好“里子”?2018年以来,蕲春城管执法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城管建设,精心雕琢城市管理“绣花工程”,努力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的党建引领指示灯。
 
蕲春城管严明党组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和基层党组织规章制度,提升班子成员执行力、凝聚力,举行了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讲廉政党课、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组织党纪国法知识测试和汪治怀案件大讨论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和廉洁从政意识。
 
美丽城市背后必须依靠法制,如何管到位?管到底?必须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蕲春以法治城管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为城市管理锻造了一支执法铁军。2018年整年度,蕲春新配备100台执法仪、6台摄像机、5部照相机,设置3座执法音像数据采集站,更新执法车13辆;落实“律师驻队”,开展行政执法实务培训40余场次,规范执法文书,组织案卷评审,提高执法能力;贯彻落实“721”工作法,全面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公示等系列制度,全年规范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026件,现场处罚违规行为万余起,行政执法案件结案率95%,推行“律师驻队”,严格规范立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蕲春城管深入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和“面对面”大走访活动,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执法队员进社区、进路段、进网格,开展全城大建设、大修补、大整治,启用“城市牛皮癣语音警示系统”,开展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各类专项整治,城市形象提档升级。
 
在优化外部环境上,蕲春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黄冈日报、蕲春网以及城管局官方美篇平台和干部职工个人微信等载体,及时发布城市管理动态和先进典型,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实践中来。积极开展“告别车窗抛物”、挑战交通“零违法”、志愿服务、关爱环卫工人等各种贴近市民生活的文明创建活动,优化了城管队伍形象,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
 
在蕲春,“一把扫帚”是对整个城市的二次“刷新”,在这里,乡村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原来,宜居家园只有依靠因地制宜、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完成。
 
如今,漫步在蕲春支街小巷,一条条支街小巷格外靓丽,道路畅通有序,社区里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老旧社区、背街小巷整饬一新,河湖湿地、绿树红花常伴左右,游园广场、文化场馆遍地开花……无论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还是前来投资访友的外来客,都会由衷地赞叹蕲春的干净、整洁、文明、靓丽。蕲春城管人也将以绣花之功,维护城市之美,守望城市风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