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实施“四大工程” 为“清洁家园”保驾护航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5-08-14 15:34

  近几年来,京山县高举生态大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全力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一件“功德无量”且势在必行的大事来抓。在今年3月23日孙桥镇现场会上,县委书记胡小国就治理工作明确提出了“四个三”的工作要求:即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有成堆、成片的垃圾出现;严禁垃圾容器数量配备不足、摆放不到位;严禁保洁人员不到位、保洁员待遇不到位。要做到“三个重视”。重视按时转运垃圾;重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重视塆子林的改造。要保持三种精神状态。要有一种争创一流的精神,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要有一种勤奋的工作状态,做到心中有事,手上抓事,主动做事;要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在引进市场主体上和发挥群众主体上要有新突破。要落实“三个一”的要求。开展一次全覆盖的普查;抓一批正反面典型;组织一次高规格的考评。5月14日,胡小国带领县“四大家”领导、各镇区主要负责人、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全县14个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观摩评比。在15日的推进会上,胡小国再次强调:各镇、村“一把手”必须将治理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亲自研究,亲自督办,亲自调度。

  二、实施“大合唱”工程。一是层层召开动员会,让干群清楚为啥干,明确治理的目标和要求;二是召开现场观摩会、发简报,让干群清楚为谁干,感受治理的成效,增强干好的信心;三是发倡议、刷标语、办专栏,让干群清楚谁去干,明白只有人人动手,才能还家乡洁净美丽;四是办培训班、开培训会、印发手册,让干群清楚怎么干;五是发通报和设曝光台,让干群对清洁家园的艰巨性、反复性和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印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10万余册、倡议书13万余份,办宣传专栏405个、文化墙102个、培训班28班次,刷写标语1865幅,编发简报7期、通报4期,制作专题通报片3期。

  三、实施“大体系”工程。一是高起点规划,解决怎么做的问题。2014年,该县投入215万元邀请知名设计单位先后编制了《京山县城乡统筹规划》和《京山县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为全域推进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二是多途径筹资,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自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1141万元、各镇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清洁家园工程。同时,鼓励社会筹资、村级自筹和农民缴纳垃圾处置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县筹集社会资金239.96万元,村级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向农户收取垃圾处置费26.1万元。今年,该县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5105.52万元,拟建设南、北两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厂。三是全方位布局,解决垃圾哪儿去的问题。打破行政区划,规划建设南、中、北3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场。林家冲垃圾处理场于2011年底建成投产并通过国家无害化等级二级评估。该场解决了京山城区和新市、孙桥、永兴、钱场等4镇约32万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北片长岗岭垃圾处理场于2014年8月立项,6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争取到位;南片火门口垃圾处理厂与长岗岭项目亦同步推进中,已完成项目招商、招标工作,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初试运营。全域建设镇级垃圾压缩站。今年该县投资近千万元建设11个镇级垃圾压缩站。现11套压缩设备和车辆已完成招标采购工作,土木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在7月上中旬完成。夯实镇村环卫基础。目前全县配套镇级垃圾转运车50辆、村级收集车762辆、中转箱418个、垃圾桶23344个、垃圾池9345个。3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场、11个镇级压缩站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为县域内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全覆盖提供了可能。

  四、实施“试分类”工程。一是抓源头户分类环节。针对农村生活垃圾中湿垃圾占比重的实际,引导农户自挖沤肥坑,将自产的湿垃圾堆肥后还山还田,尽量减少湿垃圾出户入桶;二是抓中间村组分类收集环节。配置分类垃圾桶283组、建垃圾分类房(池)69个,设回收点近100个,引导村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投放,以村为单位设置资源回收点,由保洁员将可回收的垃圾送至回收点,实现减量。三是抓末端分选分类环节。正在筹建的2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厂将设计安装一套垃圾分选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