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坚持规划引领 共谋高质量发展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2-11 14:54
中华建设网讯  近年来,宜昌市规划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协调处理好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大关系”,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实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推动宜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2018年工作情况
坚持科学规划 高瞻远瞩谋划城市生长坐标
战略规划来展望城市未来。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高点站位、超前谋划,跳出宜昌看宜昌、跳出湖北看宜昌,启动编制《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从区域乃至全国、全球视角审视宜昌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宜昌全国区域中心城市战咯目标、发展路径和实施策略。
城市总体规划宏观指引。为贯彻落实国家新政策方针,抢抓交通新机遇,落实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适应发展的新变化,探索改革新要求,开展《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编工作。本次总规修改聘请了宜昌域市总体规划2005版和2011版的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廷续2011版规划“一主五副”和“一带四廊”的空间框架及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强市目标。规划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0万人。

宜昌城区防洪规划通过审查 总投资达22亿元


全城规划实现市域统筹。以《宜昌市全域规划》为统筹进一步推动实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构筑“生态安全、产城一体、设施保障”格局,体现“山水城市乡土文明”两个特色,实现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全域城乡统筹,统筹城市、镇村以及周边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协调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为主要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有效配置提供空间支撑。在该规划的指引下,各县市区相继编制完成城乡统筹规划,实现市城全覆盖。
多规合一绘一张蓝图。在战略规划引领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总体规划为主体,统筹交通、水利、林业、教育、旅游等专业规划,探索宜昌市“多规合一”规划工作。梳理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一本规划”。加强底线管控,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张蓝图”。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并联审批,搭建“一个平台”。形成部门协作、立法、更新维护等保障措施,改革“一套机制”。最终实现全域生态空问融合,管理精细高效的格局,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

宜昌境内4座长江大桥拟纳入国家规划


五大平合战略高点定位。发挥宜昌高新区和宜昌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体制机制优势,强化宜昌高新区、宜昌新区、三峡枢纽港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临空经济区“五大平台”的产业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品质、产业实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城区经济龙头作用。《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以城市新区战略推进现代化城市框架和功能的拓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宜昌高新区空问发展规划》从构建城市产业支撑的发展要求出发,谋划宜昌国家级高新区空问发展格局。《宜昌三峡旅游新区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以三旅游新区为核心,创建世界旅游名城”的目标,从协调区控例区、发展区三个层面进行规划引导,建设三峡国家公园和世界级旅游产业区。
城市设计塑造重点空间。引入城市策划手法,以重要城市节点和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从2000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开展国际征集,坚持全球视野、国际一流,集聚顶尖设计机构智慧,先后完成宣昌老城区、平湖半岛、江北沿岸、东站片区、点军生态主城区、宜昌新区、点军滨江生态示范区等多项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工作,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片区综合开发迅速推进。
坚持绿色规划,矢志不渝保护城市生态根脉
打造综合交通,保障绿色出行。先后编《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宜昌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立了综合交通体系总体格局。编制《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专项规划》、《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构筑与综合交通发展相适应的路网体系。做好重点铁路及轨道交通项目与城市规划的对接,组织编制《公共交通规划》、《绿色交通专项规划》。


划定生态底线,严格四线管控。研究划定中心城区城市生态管控红线,保障市重要生态廊道、斑块和景观安全。加强城市周边以及城市内部山体和水系的保护,通过人大立法等形式分批次划定中心城区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山体及水体。编制完成中心城区《蓝线规划》、《绿线规划》、《紫线规划》,重点对城市山体绿线、域市水面蓝线、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市政基础设施黄线实施“四线管控”,力求多留遗产、不留遗德。
尊重山水肌理,突出景观特色。编制完成《宜昌市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规划(2014-2030年)》,突出“江穿城、城镶山”的城市景观结构特色,以长江景观带为主轴,构建山、水、城、坝、林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格局,以“两坝一江、三楔四廊”作为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廊道空间,绿心、绿楔、水脉与城市相映相生,合理控制保护城市整体风貌,规划了长江左岸、右岸城市轮廓线的控制指引,形成“长江左岸山在城中,长江右岸城在山中”的城市景观特色,展示沿江带型多组团式的峡江城市格局和山水生态城市风貌。
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城魅力。编制完成《宜昌长江沿线生态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宜昌市域范围内长江沿线237公里区城,提出宜昌长江沿线基于生态大保护的发展定位,对沿江用地进行优化调整,对产业、空间、生态、文化、景观风貌、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部署,明确协调机制与管控策略。同时提出生态保护、转型发展、魅力彰显三大战略,针对水系、山林、岛洲、产业、特色、交通等制定了“六大战役”实施策略,对重点实施片区进行了规划设计指引,实施长江干流沿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民生规划 以人为本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以来,我局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完善权责清单。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将一类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竣工规划条件核实、二类建设项目一书三证一审査一核实”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各分局;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一书二证”单位名称及项目名称变更、“一书二证”遗失补办等事项交由市政务服务中心规划窗口直接办理。优化审批流程,创新规划行政审批方式,将我局规划办公系统和各政务服务平合、在线审批平台进行积极对接,实现网上受理、进度查询、结果公示和网上监管,同时受理网上咨询和投诉。
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研究。为化解城镇化进程中交通拥堵、停车难、城建“摊大饼”等各种“城市病”,组织对菜市场整治、棚户区改造、停车难、交通堵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定城区菜市场提质惠民三年行动计划、宜昌市城区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规划、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停车场专题研究,因地制宜盘活既有停车资源,同时开展多个道路交叉口研究,缓解交通压力,切实解决关乎市民的民生热点问题。
科学编制民生系列专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编制完成《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社区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停车场专项规划》、《加油加气站专项规划》、《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给水专项规划》、《弃土弃渣场专项规划》等民生设施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各项便民设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问。组织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编制《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环城南路、白沙路、西陵二路等棚户区改造成功启动,宜昌改经验作为优秀典型在全省推广交流。


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城区安置房建设,实施快速审批。对新出让土地的普通商品房进行规划控制,完善住房结构比例。支持社区建设,确保实现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面积达标。着力推进菜市场、停车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建设,优先规划选址、严格规划用途,社区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编制完成《村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建立城郊建设用地农民集中安置和生产发展的模式,目前中心城区90%以上的自然村已实现集中安置。预留被征用土地的15%作为村民安置房和村级生产发展用地,引导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确保村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同时,为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实干担当的廉洁规划干部队伍,宜昌市规划局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印发《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从4方面11项举措进行安排部署。狠抓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防范在前、预警在先”,加强对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的预警防控,做到廉政风险排査预警防控工作全覆盖。
2019年工作安排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2019年将是面临全新挑战和更大机遇的一年,宜昌规划局致力于从以下方面做好新一年的城乡规划工作。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根据总体规划修编情况,修改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细化分解大城建设各项目标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建设区域,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建立以项目实施为核心的总体规划实施操作体系。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抢抓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高速铁路、宜襄荆高速铁路、长江三峡铁水联运铁路等国家铁路干线建设机遇,实现城市规划与铁路规划、产业规划等有序衔接、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强沿线周边土地控制,不断优化项目建设时序。
坚持城市绿色发展路径
继续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协调处理好五大关系”,实现“统筹规划”,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的“一张蓝图”;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刚性要求,实现“规划统筹”,管控生态空间,保护城市生态根脉
提升城乡规划法治水平
继续做好“放管服”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推向深入。不断加强机关法制建设,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对下辖县的城乡规划督查,实现督查全覆盖
持续推进系统作风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