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盘龙明达与华夏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意向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8-09-29 11:00
    2018年9月28日上午,公司董事,文化部负责人许总一行五人来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领导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了初步的接洽,土建学院方面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双方充分交换意见之后,我们也对华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做出了充分的肯定。会后,我们随学院副院长潘梽橼教授参观了学院实验室,下午,公司成本合约部邓亚龙在学院新生交流会上,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百多名大一新生做了“正视土木工程行业,树立行业信心”为主题的演讲。

在上午的洽谈会上,院长杨和礼教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学院近年来校企合作的一些成果,目前学院和校外企业建有实训实习基地20余家,和部分企业联合开设定向培养班,关于校企合作,他表示,目前已有企业将自己的工作室开到了校园,和我们联合办企业,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还有的企业在学院开设了定向培养班,一个班大概30人,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既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又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接触企业的文化,减少了毕业之后就业的适应过程。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有的还在培养班里加入了竞争机制,比如实习期满后,只要表现优异的前十名学生,其他的学生可以向其他单位推荐。

最后杨教授表示,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方便灵活,一切从企业需要出发,一切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

听了杨教授的介绍,许总对校企合作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示,学院方面关于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和盘龙明达关于人才培养的战略方针高度契合,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盘龙明达有着50年的历史,从一个乡镇建筑施工队逐步发展到现在年建安产值数十亿元的民营建筑企业,盘龙明达一直低调做人,稳健发展,注重品质,虽然社会知名度不高,但是在业内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可是专业人才的紧缺成了目前公司较为尴尬的短板,于是,我们将人才培养的目光投向了高校。我们公司有一批很优秀的员工,后来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来自华夏学院,所以公司对华夏学院的毕业生是非常认可的。现在很多企业招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工作经验,我们公司认为这只能解决企业人才的短期需求,但是从长远的看,还是要招新人,从头开始培养,让他们逐步认可我们的企业文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也更能长久的留住人才。

会后,潘梽橼教授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土建学院的实验室,学院实验中心建有力学、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建筑模型5个实验室及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模拟仿真、工程管理沙盘模拟和BIM实训中心4个实训室。

在力学实验室,潘教授一脸骄傲的向我们介绍一个力学模型:“这就是我们学生亲自设计制作的做的参赛作品,这个模型在‘湖北省结构设计大赛’上PK掉了985和211等高校,一举夺魁。”在盘龙明达,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上的运用还不到两年时间,但是在华夏学院土建实验室,这里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一新技能,潘教授向我们解释道:“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是我们不能等市场,我们要走在市场的前头,就比如装配式建筑吧,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还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但它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于是我们开始筹建土木工程模拟仿真实训中心,昨天我们刚到了一批模拟装配式建筑施工的VR仿真设备,目前正在调试,等你们下次来,就可以体验一下了。”

公司成本合约部的邓亚龙是华夏学院的毕业生,这次他以师兄的身份,为土建学院大一的师弟师妹们介绍了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情况,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入学教育课。在新生交流会上,邓亚龙首先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向新生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平凡的路一步一步走踏实了,就会变得不平凡。有些新生对这个行业存在很大的误解,大部分新生认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很辛苦,很单调,算不上高大上的行业,有个别新生甚至认为他们毕业后会在工地上搬砖。

接着邓亚龙用图片展的形式一一讲述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要面对风吹雨打,但是我们从事是专业性非常强工作,虽然工作久了会觉得单调乏味,但是我们的业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虽然我们也许会离家很远,但是公司依然可以给你家的温暖。最后,师兄传授了土木行业的职场秘籍: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点时间,方能吹尽黄沙始到金。

华夏学院之行我们收获很多,既领略了高校师生的风采,又开阔了校企合作的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盘龙明达,盘龙明达将会更加的朝气蓬勃。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