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技术导则提供全流程指导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4-24 12:48
来源:株洲日报
 
海绵城市,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既是一种建设理念,也是一种建设模式。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株洲再次加码。4月15日,记者从株洲市住建局获悉,《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已于日前正式印发。
 
海绵城市,在大众层面仍然还显陌生,了解这一概念,不妨先来看几个例子。
 
清水塘片区环保大道,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全线两侧长达3公里的绿化带不设路缘石,由于路面高度差,雨水直接流入“U”形浅碟设计的绿化带,随即进入水管。
 
云龙示范区的学府港湾小区,在规划时,就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喷泉、绿化灌溉、保洁等。
 
开园数年的万丰湖公园,水域建有循环系统,水多则开闸放水,水少则从湘江补水,让整个片区的水生态处于平衡状态。
 
在建的博古山公园,其星月湖水体景观就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多中“海绵”设施。
 
不论是会“喝水”的道路跟小区,还是山水相融的大型城市综合公园,都能见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业内普遍认为,海绵城市既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近年来,株洲围绕这一目标全力推进。《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先后印发,其中,最为人所关注的是去年印发的《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这份由国内知名专家参与制定的导则,从项目建设的规划、审批、设计、施工、验收、管养全流程给出指引,适用于株洲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各层次规划编制以及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项目。
 
记者了解到,仅这份导则的编制就耗时一年,不仅借鉴了外地先进经验,还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期间,为了让导则更具备指导性,在导则出台之前,在调研的基础上,还曾编制过一本水利模型。
 
“原来尽管知道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但其涉及项目方方面面,具体操作时经常感觉无从下手,有了导则等于有了指南。”市内某建筑企业负责人坦言。
 
株洲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技术导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也是加强海绵城市相关方面技术知识储备、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加快推进株洲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阶段性目标任务。
 
日前印发的《通知》也明确,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排水分区为单元,从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及工程海绵化建设和改造等方面着手,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指标。
 
据悉,今年计划对芦淞路行道进行透水铺装改造、伏波大道海绵化提质改造。“城乡海绵化建设和改造,不是如庞然大物招摇过市,而是在微小之处脱颖而出。”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