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为城市“生命线”保驾护航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6-09 14:08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刘  涛 杨仁义)除仙山、秀水、汽车城之外,十堰的另一张“名片”越发亮眼:地下综合管廊。

十堰是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以来,十堰市采用PPP模式投资约50亿元,建设地下管廊干线22条、总长53.3公里,里程数位居试点城市第二位。经过3年的建设,十堰管廊已完成全国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运营维护一年半。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2432

作为城市地下“大动脉”的管廊,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为城市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也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备受社会关注。

十堰地下管廊长成什么样?又是如何保证城市日常的安全运行?5月28日,记者深入享有“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管廊”美誉的十堰管廊,实地探访城市管廊的安全运行情况。

 

3000个“千里眼”监控管廊安全

十堰市北京路地处闹市区,路面车水马龙一片繁忙,而地下管廊内宁静而凉爽。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2543

     每天,巡检员小刘都要穿行在地下“隧道”内,拿着检测仪边走边测,看管廊内设施设备是否正常,有没有安全隐患,燃气压力大小、是否有漏点等信息一目了然。十堰地下管廊已有通信、电力、污水、燃气等11种管线入廊,累计入廊管线里程158公里。

记者来到十堰市张湾区火箭路,一栋独立的办公楼,外观上并没特别之处,这里就是中建十堰管廊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一楼大厅,一块大电子显示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里是十堰管廊的智慧“中枢”——管廊综合运维系统,对全市53.3公里的管廊内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随时可以调取信息。记者走手扶楼梯下到地下室,里面的场景让人“惊呆了”,原来办公楼底下就直通管廊,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向远方,管廊内长12.95米,高4.6米,可供施工、检修车辆在管廊内通行。剖面有四个区域依次排开,分别是综合舱、电力舱、热力舱和燃气舱,每个舱内都布有各种管线。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2602

管廊内的安全设施设备都有哪些?记者进入综合舱内,这里主要是通信管道和给水、排水管道,在管廊内左右布设,中间过道可以通行。中建十堰管廊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地下管廊内由于管线种类较多,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管廊内主要有照明、通风、报警、排水、消防、监控、标识等七大系统,每个系统都与控制中心连接,实时监控,目前地下管廊共安装各类监测设备3000余个。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2845

记者在现场看到,管廊内的照明灯已开启,墙上装有感温光纤,可以监测到每个区域的温度,每隔四五米距离,顶上就挂着一个红色干粉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感烟探测、喷淋、报警电话、水泵、风机等设备系统正常开启。管廊内每隔200米远就有一处逃生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同时,管廊内还设置有一定的坡度,一侧留有排水沟,遇到渍水也能及时排出,确保廊道内的设备安全运行。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3141 

 “一张网”守护管廊安全运行

 十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者利用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GIS、BIM”等技术研发了全省首个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形成一张“安全网”,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设备运行、巡检维护、日常值守、应急指挥、数据分析、出入审批、管理考核和服务保障等业务实现智慧化统一管理,达到设备设施标准化、巡检维护高效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的管理目的,提高入廊单位管线的监测和安全保障服务,且易于操作,让复杂的管廊维护工作简单化、智能化,并首次将 《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应用于实践,打造了 “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可视化智慧防控平台。

“每公里平均有60多个监控、检测点。”工作人员小刘告诉记者,这些监控检测设备的终端在管廊控制中心。

记者进入控制中心,只见一块20多平方米的大屏幕上正显示着地下管廊内的实时视频,屏幕两侧显示着检测点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数据。“一旦出现漏水、漏电、漏气等异常,控制平台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小刘介绍说,各监控、检测数据都汇入综合管廊智慧管理系统“一张网”,系统内设定了温度、湿度等相应的安全区间,检测数据超过安全值后系统就会自动识别。控制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收到警报后,会第一时间确认异常情况,并按预案处置。目前,十堰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管廊智慧运维控制中心4个,实现“人员巡检”和“智慧监控”相结合,保障管廊与管线运行安全。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3259

管廊内的燃气和热力管线,易燃易爆,属危化品,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中建十堰管廊公司通过大数据,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制定了严密的应急预案,对管廊内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应急演练和处置,确保管廊运行安全,为城市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管廊内一旦发生风险,系统会如何响应?记者了解到,系统会发出预警,并在可视化画面上进行闪烁,后台值守人员通过系统查看预警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系统进入管廊分区,查看具体位置并进行决策。值守人员派发工单后,巡检人员接到信息后赶往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应急指挥的“最强大脑”,当出现重大隐患安全事件时,系统检测到具体危险源位置,会保持持续性闪烁,自动生成隐患范围,系统精准设定逃生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系统同时打开管廊内广播系统,播放隐患事件信息,及时通知到作业人员,进一步保护人的安全。在确保人员疏散后,进行应急联动多视频通话,制定处置流程,调取人员、物资和机械等处置应急事件。当事件处置完毕,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产生事件的原因,完善预案处置流程,避免时间再次发生。

 

预制化拼装确保管廊建设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电力、通信、给水等多种管线集中设置在同一地下空间,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它,可以将地上架空和地下直埋管线全部入廊,从而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管线的维修、扩容造成的“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问题。

十堰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承担着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神圣使命,安全和环保时刻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十堰地下综合管廊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系统行业规范指导、没有前车之鉴可循,然敢行全国之先、必创行业之新。

QQ浏览器截图20200609153537

面对推进难题,中建三局的建设者们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推进中制定规范——国内率先使用钢模台车进行管廊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极大减少现场模板支设作业人员数量,且施工周期短、成型质量好;国内首次利用推盾 (推进+盾构)工艺进行地下环境复杂路段综合管廊施工,通过小半径急曲线施工方式实现小盾构上下坡转弯、蛇形转弯,有效避开地下管线、构筑物等障碍……特别在不便进行现挖明浇路段,通过管廊预制、现场拼装,有效节省工期60%,降低施工噪音,将管廊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可保证舱体无渗漏、无裂缝,能承受50吨货车碾轧,防水效果可与海底隧道相提并论,更带动了装配式建筑业、装备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作为管廊建设的“十堰模式”,具有“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模式、生态敏感区绿色开发模式、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线体系整合模式”三个特色。十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将一改城市地下无序杂乱的面貌,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