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丰碑 —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6-12 10:06
来源:庆阳市水务局
 
1992年7月30日,这是一个载入庆阳水利史册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开工典礼在环县甜水堡隆重举行,工程从规划阶段转入建设实施阶段。扬黄工程承载着黄河母亲的 “乳汁”,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创造奇迹,为老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幸福,谱写了一曲水利事业激越高亢的盛世华章,铸造了一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陇原丰碑。
 
干旱缺水的辛酸历史
 
环县历来干旱缺水,《环县志》有“山童水劣,世罕渔樵,风高土燥,秋早春迟”的记载。1929年(民国18年)因旱灾环县数千户群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逃荒讨饭,饿殍满野。建国后,据统计,1957年至1987年31年中,3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春旱19年,伏旱20年,秋旱15年,两季连旱17年,三季连旱7年。1986年后季到1987年全县竟然出现6季连旱,北部8乡镇1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20毫米。之后年年大小旱情连续不断,近年旱段最长的时间达408天,沟河断流,塘坝干涸,井泉水位下降,造成人畜缺水、山上少草、田里断苗,干渴的农民为水而舍死求生。北部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矿化度和含氟量很高,劣质水象无形“杀手”,在摧残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世代期盼着生命之水的降临。
 
曲折漫长的决策过程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从酝酿论证到开工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初,宁夏银南地区提出为盐池县引黄河水的设想,甘肃闻讯后即派人协商,要求同时为相邻的环县引水。1978年甘宁两省区成立了盐环工程联合设计组,并于当年向国家水电部上报了规划报告。随后陕西也提出同时给定边引水的问题,经三省区协商,又经过几年的勘察论证,1984年三省区政府联合向国家计委提出共同兴建扬黄工程的报告。国家计委复函同意三省区意见,肯定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986年最终批准工程设计流量11m3/s,陕甘宁分配比为2:2:7,工程定名为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受益范围为盐池、同心、环县、定边。投资建设这项以人畜饮水为主、亘古未有的大型水利工程,名蜚三省、誉载中外。
 
甘肃专用工程从1987年开始前期工作,省水电设计院于当年7月完成《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供水规划报告(甘肃部分)》,又经过几年的反反复复,1990年8月省上组织水利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现场专题论证。1991年10月省政府对工程总体规划作了批复,肯定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明确工程主要是以解决环县北部人畜饮水困难为主,剩余水量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结合发展灌溉,拟定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达到规划目标。按照省政府批复精神,省计委批准一期工程立项,明确一期工程先建成29公里输水干渠和甜水灌区工程。1992年7月,工程正式动工兴建,世代盼水梦终将得以实现。
 
各级各界的关心支持
 
环县是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兴建扬黄工程是党和政府对环县老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从工程酝酿论证到立项建设,各级党政领导都作了不懈努力,许多曾在庆阳生活战斗过的老同志也为之殚精竭虑。解放后曾任庆阳地委第一任书记的王秉祥生前极力为这项工程奔走呼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程决策的关键时刻,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宋平说:“环县是老区,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过很大贡献,那里的人畜饮水解决不了,我心里很不安。”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开工前夕题词,“环县水利工程是一项扶贫致富重大措施,希望万众一心,早日建成,不负老区人民的热烈期望。”谷牧、马文瑞、林乎加、刘向山等一些老同志也曾多次询问。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现场调研视察,提交建议提案,积极呼吁争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多次现场考察,及时决策立项建设,并于1995年列为全省为群众要办的12件大事之一,省长现场办公。省两西、水利厅、计委、财政厅、建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先后多次亲临现场,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支持。市、县领导更是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期间,曾有56位省(部)级领导和老干部,153位厅(局)级领导,97家报社、电台、电视台记者分别前来视察、检查和采访宣传,有近百名水利专家、数百名技术人员不避寒暑,不畏艰辛,爬山涉水勘测论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
 
自一期工程开工以来,先后有十几家省内外施工企业参与了工程建设。工程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南沿,雨量稀少、气候干燥,环境恶劣,全年多为刮风天气,刮起黄沙,遮天蔽日,闭门塞步。建设者脸被风刮黑了,眼睛被沙打红了,嘴唇手背皴裂了,但从未退却,坚持天天在风沙中施工。施工最难的是隧洞工程,在全长29公里输水干渠中,有6条长度9.76公里的隧洞,最硬的“骨头”是5.3公里的2#、3#隧洞,布设在沟道以下的断层流沙段就有2.48公里,一支“正规军”在搞了临建工程后就怯阵撤退,被崇信县水利工程公司接了下来。地质复杂多变,岩石流沙夹杂,隧洞掘进艰难,遇到坚硬的岩石,风镐、风钻、煤电钻、凿岩机全用上,打不下就放炮,炮一轰就塌方,而且多处遇到了腐蚀性很强的地下水,流到草上,草被毒死,溅到皮肤,奇痒难忍。洞顶漏水如雨下,脚下泥浆尺余深,每天要在这阴暗潮湿的隧洞里涉水往返十几公里,队员们只得穿着雨衣雨鞋施工,带水作业举步维艰。在洞内施工,风镐、电钻轰鸣刺耳,爆破的硝烟、运输机的尾气熏呛难忍。冬天洞内洞外温差30多度,洞内作业一身汗,出到洞外一身冰。但从指挥部到施工单位,从领导到施工队员无一退却,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在建设工地动人事迹随处可见,2#、3#隧洞共发生大小塌方470多处,其中塌段最长521米,塌量在50立方米到1000立方米的98处,最大一处塌方4200立方米。处理最严重塌方段,若按一些专家要求,采用“固结灌浆”等洋办法,则需一年多时间。由于工期紧迫时不我待,本着科学对待加拼命精神,毕其功于一役。采用了“打茅干、短开挖、放小炮、强支撑、快衬砌”的速成办法,仅4个月就突破了难关。在3处塌高43至100米的冒顶段抢险中,几十米高的凌空面下强行支护令人望而却步,但久练科场的施工队员凭着胆识和智慧,冒着生命危险搭架支撑。席彪、刘登明等队员几次被塌方沙岩土块从支架上打下来,他们从被埋的沙土堆里爬出来,定定神又冲上去支护,直至将围岩塌面支住安上拱片为止。民工负责人贾文明在抢险清理隧洞洪水淤泥时,七天七夜未合眼,当任务完成走出洞口,手中的馒头没顾上咬一口就地睡着了。工程建设者不惜流血流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屹立在茫茫荒原上气势恢宏的泵站和巨龙般的管道、隧洞,为献身的同志树起了千载丰碑。
 
水通甜水堡梦想成真
 
1996年5月实现了省政府“水通甜水堡,部分发挥效益”的阶段性目标。一淙淙涓涓清流淌进了一片片新开辟的袒胸露怀、等待滋润的农田,饱经干旱、风沙、氟水之苦的甜水群众,真正喝上了来自黄河的甘甜水,世代梦想变为现实。通水时,农民群众个个喜笑颜开,在渠边水头争相放鞭炮祝贺,他们不但喝上甘甜水,而且永远共享灌溉之利。 1996年5月13日隆重举行通水庆典,省委原书记、全国政协常委李子奇,省委常委仲兆隆,省人大副主任姚文仓,副省长洛桑灵智多杰以及老干部王占昌、秦时玮、何志英、谢占儒等参加祝贺,他们对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省上有关部门和地县领导以及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者们征尘未洗又秣马厉兵,其请缨意志不改初衷,为这恢宏壮丽事业又吹响新的战斗号角。历经十多年努力,人们由原来“遥望黄河数百里,不知何时到我家”的企盼愿望,变成了“星灯石火三千日,涓涓清流过家门”的美好现实。一期工程2002年7月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工程建设质量也得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黄委会调研组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较好评价。工程建设期间,指挥部被原庆阳地委、行署命名为“八五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度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5月被水利水电质量协会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引水到县乡宿愿实现
 
为了使工程连续实施,尽快达到规划目标,1997年省政府委托水利厅组织专家考察论证,1998年10月,省计委、水利厅同意开展扬黄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委托省水电设计院进行二期工程可研工作,2000年按原规划方案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
 
2001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来甘肃考察期间,专门听取省水利厅关于盐环定扬黄工程的情况汇报,2002年5月又带领国家扶贫办、水利部、黄委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现场视察。钱正英一行对一期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二期工程的必要性给予充分肯定,表示积极支持二期工程上马。2002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温家宝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3122期《投资逾八亿引水难止渴——盐环定扬黄工程配套建设乏力》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请培炎同志阅酌。建议计委会同有关省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使这项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减少损失和浪费,同时要认真吸取教训。”遵照批示精神,2003年初,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先后组成调研组,对工程进行了全面调研,要求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重新调整用水规划,进一步优化可研方案。省计委、水利厅参考有关意见,对原方案进行了审查论证,提出二期以南线工程为主,引水到环县县城,沿途向东西方向辐射的方案优化意见。据此,省水电设计院重新编制受水规划,多方案比选论证,反复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使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更趋合理。2004年元月15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盐环定扬黄工程建设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抓紧工程前期工作,委托黄委会对三省区可研报告进行审查汇总。按照水利部要求,黄委会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现场踏勘调研,多次集中办公,几次技术协调,历经几上几下对三省区的可研报告进行审查汇总。2006年2月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家发改委。2008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环县42位村支书的来信上再次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对环县水利工程给予支持。200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立项。2009年7月黄河委会批复了工程初步设计。
 
续建工程前期工作就绪后,于2009年4月17日在洪德乡张南湾水库库址举行了上万人的开工奠基仪式,省长徐守盛宣布“扬黄续建工程开工!”又一场工程建设序幕在环江沿岸拉开。续建工程的建设景象与一期工程迥然不同,工程投资及时安排,足额到位,工程建设遍地开花,齐头并进。先后有29家施工企业、2个监理公司、11个材料设备厂家参与了工程建设。施工场地不见人潮涌动,但闻机器轰鸣,挖掘机、装载机、吊车、碾压机等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布设全线。在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工程建设者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方式投入工作,加班加点,战天斗地,克服困难,快速推进工程建设。
 
“百里调黄河,高原起平湖”。2010年底74公里主管线全线贯通,2011年7月张南湾水库建成蓄水,同年10月18日省、市在张南湾水库举行了主管线通水剪彩仪式,2012年7月开始向环县县城供水,彻底解决了环县县城10万多人长期缺水的问题。2015年11月3条支管线建成通水到各乡镇,环县依托扬黄工程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配套项目也陆续完成开始供水,至此,扬黄工程在环县的受益范围已扩大延伸至16个乡镇86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1.8万人,彻底告别了环县老区人民千年缺水的历史,了却了曾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们的心愿。
 
水上董志原为期不远
 
母亲河想以她博大的胸怀滋润涵养所有的老区儿女。在解决环县缺水问题的同时,扬黄工程向庆城延伸供水项目决策实施,2010年工程开工建设,陆续建成了日处理1.3万立方米的陈家庄净化水厂、库容319万立方米的欠子沟水库和105公里输水管道,2018年11月实现了黄河水通庆城县的目标,庆城12.7万人也正式用上了黄河水。
 
芝麻开花节节高,迎风扬帆欲远航。扬黄工程各个阶段建设任务的完成和供水目标的实现,积累了远距离高扬程管道调水的成功经验,工程还将继续向前推进延伸。针对庆阳市区水源单一,水质差的实际,市区应急水源工程又提上议事日程,设计从庆城芡子沟水库取水,经2级泵站提上董志原,沿55公里管道将黄河水输送到庆阳市区。应急水源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就可让黄河水上董志原,进入庆阳市政治文化中心,发挥其更大的效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扬黄工程的全面建成和继续配套延伸,必将更好地给环县乃至庆阳市北部地区脱贫攻坚提供饮水安全保障,为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