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打造宜居环境 彰显城市品质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9-30 18:12
来源: 武威日报
 
初秋的武威大地,天高云淡,鲜花盛开。
 
初秋的武威大地,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
 
面对这场接力赛,武威市对照测评体系指标,查找自身不足,弥补短板弱项,以全新的形象,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全国文明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较高,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是全国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大的城市表彰项目,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和亮丽名片。
 
2018年2月14日,武威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是对一个城市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武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武威市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打出了一套符合武威实际、具有武威特色的创城“组合拳”。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的总体思路,先后组织开展了“三项革命、三项行动”,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活动和“十大攻坚行动”,“三整治、三提升”行动,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解决了群众“乘车难”“如厕难”“供暖慢”“乱搭建”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建设速度、管理水平、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群众生活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群众对城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持续增强。
 
高站位谋划 高标准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和美好生活的真实体现。
 
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顺应群众期盼,正当其时、正合其势。自2018年3月开始,武威市委市政府就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成立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和9个专项工作组,全市上下形成一股劲,坚持共建共享。各级领导带头研究创建测评体系任务的难点、痛点、弱点、标准,带头研判部署、制定具体措施,带头深入一线解决问题,集中精力攻难点、强弱项、补短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实网格化管理。形成全域同创、多城联创、城乡一体、互促共进、全面提升的创建格局。
 
三年来,武威市对照测评体系,制定印发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创城工作“十大攻坚行动”方案、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活动方案、宣传攻坚方案、材料申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与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单位签订了《创城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以会代训、“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式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创建工作业务水平,精准对标对表开展创建。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综合督查和第三方模拟测评十几次。通过问题交办会、约谈会,督查通报、整改清单等,有力推动创城工作落实落细。
 
生态环境:让市民住得更舒服
 
武威市为什么如此看重文明?城市文明到底体现在哪里?武威市委书记、市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柳鹏表示,文明城市是块金字招牌,是一项民心工程,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水平,展现了一个城市的价值与魅力。
 
近三年来,武威市着力改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的软环境和硬环境,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丰硕成果。
 
武威市始终围绕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行“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交通革命”,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绿地倍增行动,有效改善城乡卫生环境状况。
 
“小区环境变美了,街道干净整洁,绿地随处可见,出行环境越来越舒心了……”居住在天瑞二区的市民王俊梅真切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的改变。
 
实施的绿地倍增行动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凉州植物园、湿地公园、天马湖等一批公园、绿地已成为以“武威景观整体开发”营造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植物园休闲步道、天马湖亲水平台等组合而成的绿化带,每天吸引数千人次游客前来观光。三年来,全市共建成城市公园5个,新增绿化面积189.5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为甘肃省园林城市。
 
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武威城市的品牌和无形资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武威置业安居,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武威投资创业。
 
创城是目标,惠民是目的。居住环境的根本转变和小区管理的明显改善,让市民住得更舒心。目前,全市247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配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8个,新增天然气入户1.13万户,小区物业、公共服务、绿化亮化等方面的变化,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三年来,通过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拆违治乱专项行动,推行“公筷公勺”、“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集中宣传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得到保护。全市各个乡镇全部建立环卫机构,每个行政村均配备了保洁队伍,建立了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了行政村保洁队伍全覆盖。
 
人文环境:让市民生活更优雅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设置的城市绿化景观惟妙惟肖、随处可见,已成为武威大街小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花坛景观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元素,让人在欣赏景观的同时受到熏陶教育,真得非常好。”退休教师孙玉红说。
 
近三年来,武威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具体抓手,着力改善人文环境。以创城为契机,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发展环境,让武威因山清水秀而“颜值”更高,因文明包容而“气质”更佳。
 
武威市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等八大环境建设进行责任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倡议“8小时内做文明职工,8小时外当文明市民”。
 
《市民文明手册》《市民文明公约》的入户使用,使城乡人文环境根本转变,市民文明意识明显提升。闯红灯、扔垃圾、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机动车礼让行人、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宣传先进典型模范,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大力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和“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武威城市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评选出第十四批市级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141个;评选第六届省、市级道德模范14名。
 
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金种子”工程,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以道德讲堂和主题活动为平台,抓好道德、诚信、法制、环保、文明礼仪、民族精神及国防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发展。先后评选表彰“新时代武威好少年”70名,命名表彰第一届武威市文明校园55所。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全国文明校园11所。建立“城市社区家长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144个。建立市(县)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4个。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城区新建幼儿园、武威一中扩建、武威六中迁建、凉州区南园九年制学校、凉州区发展街小学等改扩建项目加紧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2019年市本级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文化投入14887.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4%。市体育馆、市博物馆、市图书档案馆、天马影剧院已建成投运;组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和系列群众文化惠民活动196场次,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
 
出行环境根本转变,公共交通能力明显提升。2018年以来,打通断头路25条,新建停车场30个,投运纯电动公交车232辆,新建充电桩200个、候车亭383个,累计投运公共交通车辆2864辆,公交线路31条,实现城区主街道公交线路全覆盖,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高质量推进,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勠力同心和攻坚克难,是党委重视、政府用力、全民参与的结果。
 
社会环境:让市民过得更安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为了这块牌子,而是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市文明办主任魏红霞强调。
 
武威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县区同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走进武威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在电梯口的一块指示牌上,标识着每层具体窗口单位。“来到这里就有工作人员主动提供帮助,服务周到、热情、迅速。在很短时间内,我要办理的相关手续就都办好了。”刚刚办完事的市民李艳对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非常满意。
 
在市场监管、教育卫生等服务窗口,服务台上摆放着《市民文明手册》《诚信宣传手册》等,市民通过宣传单页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在这里,市民可以享受“一窗式”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员优质、热情、文明的服务…… 政务环境根本转变,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窗办理、一网办结、一键办完”等政务服务率达到88%,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承诺,全面实行“清单告知、免费取送、专人帮办、服务到家”模式,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全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在全省首推节假日服务“不打烊”,率先开通“政务快递、免费送达”服务,实现到政府办事“零跑腿”的目标。2019年,全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6.21万件,在线受理率、申报率均为100%,居全省前列。
 
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首个市级法制广场,广泛运用微博、微信、12348法网、手机APP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个、乡镇法律服务站102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1477个。
 
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监管部门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0家,授牌表彰27家诚信企业和27家诚信示范店。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9家。
 
推进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市级平台已全部完成部署。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专项行动,常态化打击整治“黄赌毒”、邪教、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市城市公共区域、单位技防安装率达到100%,102个乡镇(街道)和1129个村(社区)建立了综治中心。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