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激活西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3-01 09:44
来源:西宁晚报
 
2019年西宁市正式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成为达标园区;“十三五”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54家,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
 
“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科技厅的指导支持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面开启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新征程奠定了扎实基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出台《西宁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西宁市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暂行)》《西宁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奖励措施(试行)》《西宁市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试行)》等五十余项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国家、省、市关联配套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率先在全省实施科技项目投入机制改革,建立科技项目资金后补助的投入机制和双向制衡、双重监督的科技项目评估评审机制。
 
【科技创新投入逐步提高】
 
建立完善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2016年以来,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从1.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29亿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从2015年的800万元增长到2800万元,增长3.5倍。企业逐步成为研发投入主体,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29%。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唯一承担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的试点城市,2011年3月正式启动试点,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开拓创新,经过近十年努力,正式进入全国78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标志着西宁市成功迈入以科技创新推动未来发展新时代。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全市专利授权量从2015年的1004件增至2020年的326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45件增加到6.4件。累计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1914 项,争取资金支持 18.64 亿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76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43项。突破大型还原炉核心技术,建成国际首条48对棒还原炉万吨多晶硅生产线;攻克高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技术,建成国内最大磷酸铁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西宁地区拥有科研机构53家,大中专院校12所。已建成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6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78家,科普基地28家。东川工业园区建成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列入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试点示范基地,南川工业园区锂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已具规模,甘河工业园区建设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试点工业园区,青海大学科技园填补了高原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空白。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作为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实力最突出的群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拥有科技小巨人企业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数29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54家。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降低了创业者门槛,创新创业氛围得到进一步增强。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分别建成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孵化器数达到13家,众创空间数达到34家。城北区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为青海首个以县级行政区域为载体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科技惠民提高生活品质
 
【科技惠农兴农作用显著】
 
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11家。湟源县成为全省唯一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认定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41个,培育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7个。实施农业领域科技项目130余项,投入科技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实施项目36项。
 
【科技服务民生成效突出】
 
打造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推进公共场所WIFI免费覆盖。推进“智能交通”工程和掌上公交APP系统,方便市民出行。打造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实施一体化信息动态管理,实现基层医疗信息全覆盖。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与推广,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重达标。推动“治山、治水、造林”工程,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等重点造林工程和水资源污染治理及保护工程。搭建检验监测和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食品安全“快检速查”网络监管,提高全市食品检验检测和卫生监管能力。
 
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等主题,开展多次会商。共建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构建科技创新“飞地”,建设北川科技走廊,通过科技招商释放基地孵化功能。深化与上海浦东的长期战略合作,在两地设立“浦东·西宁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利用先进地区人才、科技、资本资源向外辐射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平台。建成西宁科技大市场,与西安、兰州、浦东、宁波、洛阳、运城等地科技大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采用“项目揽才、产业聚才”等方式,不断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西宁市科技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2019年“西宁市人才服务中心”在西宁科技大市场挂牌,促进人才工作与科技长效深度融合。支持美国、德国、法国、古巴等国家14名外国专家,在我市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培训。动态调整完善西宁市科技专家库,2000余名专家长期活跃在科技战线。
 
科技服务体系全链条式发展
 
【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西宁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中心成功转制为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行业研发中心、检测检验、科技咨询、科技评估、大型仪器共享等新型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科技服务业队伍。西宁地区拥有科技服务机构4000余家,其中规上科技服务企业85家。
 
【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
 
由西宁市人民政府、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共建的西宁科技大市场于2019年5月启动运行,设有“一网一厅四中心八平台”,集“展示、交易、交流、共享、服务”五个核心功能,入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20家,开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了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功能最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青藏高原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
 
【成功举办西宁首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
 
充分展示科技魅力,首次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2020年西宁首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开展网上论坛、成果展示、项目对接、项目签约等活动。共发布优秀科技成果374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96项、人才需求41项,促成云签约科技合作及成果转化项目5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3亿元。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