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然资源和规划:“九个体系”凝聚向“心”力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2-02-15 11:18
        中华建设网讯   2月11日,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要求全市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发扬“拼抢实”的作风,推进要素保障精准有力、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有效、规划引领科学有序、营商环境提档有位、节约集约引导有方、干部队伍奋发有为,实现多目标平衡下的保障发展,奋力服务鄂西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一)强“承载力”,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完善年度项目库,预留重大项目用地空间。加快完成“襄十随神”、东部产业新城、“退二进三”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公布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规划。组织召开乡镇和村级规划编制工作现场会,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高标准完成汉江新城规划编制,推进核心区控详规和起步区城市设计,保障汉江新城加快开篇破局。提升宜居城市魅力,实现控详规全覆盖,强化城市风貌规划管控,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试点建设,注重城区空间“留白”,培育十堰城市特色。完成《十堰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深化背街小巷“微循环”规划研究,加快充电站、充电桩、停车泊位建设,规划一批街头游园、“口袋”公园、街巷绿道,提升中心城区内畅外联水平。对城市重要节点开展城市设计,加快构建城区15分钟“生活圈”、“文体圈”、“急救圈”。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前端管理机制,指导项目用地单位科学选址,试行并推广责任规划师制度,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围绕“合规性”检测完善空间规划实施年度项目库管控体系,坚持“一张图”绘到底。
 

(二)强“保障力”,构建高质高效要素保障体系

精准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持续抓好“土保姆”服务,确保用地单位“只跑一趟”。做好十巫高速、十西高铁、两郧一级路等重点项目建筑石料保供。把握供地节奏,加强房地产市场研究和用地调控,优化土地储备和供应结构,大力实施片区综合开发,推进汉江新城核心区、空港经济区、东部新经济产业园等开发。统筹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市域范围内调剂、借支、交易,聚焦重大项目,提前足额储备指标。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用地保障,严格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主动对接,提质增效,持续释放指标交易红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优先保障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发展矿业经济支持乡村振兴,支持矿业权所在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用足用活自然资源领域政策、项目,继续组织干部进村入户结亲帮亲,推动双台乡普渡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三)强“吸引力”,构建提速提效的审批服务体系

持续当好用地“店小二”“土保姆”,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严格实行工程规划许可“豁免制”,全周期审批改“串联”为“并联”。全流程开展“多测合一”工作。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做好涉及新供地项目“交地即交证”、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及交证”推广工作,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优化落实帮办代办服务,健全“双千”服务机制,全力解决企业诉求。以“个人买卖二手房”等高频事项为切入,实现办事群众“一件事情、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打造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3.0版。全面启动不动产登记“一事联办”服务功能,积极对接市税务部门解决网上缴税功能,全面推广水电气一体过户。持续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推动权力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向基层集中,实现自然资源审批事项能放尽放。建立“店小二”常态化管理机制,对重大项目指派用地服务专属“店小二”。编制“招商地图”,大力推进“云上供地”。
 

(四)强“约束力”,构建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

分类发布年度英雄榜,奖优罚劣,形成亩产、亩均论英雄的导向。将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高新产业聚集,向成熟项目、优质项目倾斜,看投资、看税收、看产出,看含新含绿含金量。提升开发区节约集约水平,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严格执行建设用地使用标准,防止粗放利用,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试点先行,将建筑方案审批事项前置,带方案一并出让。落实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提高工业项目最低准入门槛,下调最小用地标准。鼓励、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深化存量建设用地数据治理和建库工作试点。按照“一地一策”标准,分类制定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措施。
 

(五)强“保护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体系

做实耕地保有量,全面推行“田长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因地制宜实施补充耕地、提质改造和旱改水项目,开展核查专项行动,推动挂钩实、补充实、保有实。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全面启动丹江口市、竹溪县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和备案监管。积极推进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争取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平衡表编制试点。加快编制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编制矿山修复专项规划,争取库区沿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汉江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六)强“定力”,构建绿色矿业发展体系

持续深化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发展矿业旅游,支持竹山卓尔绿松石小镇、鲍峡云盖寺国家矿山地质公园、郧阳区鲍峡地质文化镇等建设。开展矿业权综合评估出让,推进矿业权审批网上办、跨省办,强化矿业权出让合同管理,严格控制采矿权总数。深化矿业权价款收缴管理改革,完成市县两级“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报审。加强与部门间沟通协调,压实基层监管责任,不断提升矿业绿色安全、集约高效治理水平。
 

(七)强“防护力”,构建地灾综合防治体系

坚持“五个全覆盖”全域防控机制、“五个第一时间”快速处置机制、24小时轮班“无眠”值守机制、24小时部门精准会商机制、24小时精准调度机制、24小时精准撤离机制,以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守牢“零伤亡”底线。进一步强化国土(地质)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继续实行系统干部包联地质灾害隐患工作制度。完成1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专项普查任务,持续更新网格化管理信息库,确保新下达的674个新专业监测预警点早日入网运行。抓好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编审,按险情等级确定近300处重点隐患点作为市级调度点,进行精准调度。组织2022—2023年度地灾防治项目申报工作,力争2021年(含)前批复的135个治理搬迁项目完工。筹备召开第一届“汉江流域暨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论坛”,持续开展我市膨胀土、变质岩成灾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三期)等相关科研工作。
 

(八)强执行力,构建协调联动执法体系

深入推进“三早两严”执法监管机制落实,严查违法行为。加强与公检法及城管等部门的协作,推进联动执法。进一步明确市局与县市区局、城区分局执法职责边界,探索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土地执法巡查、矿产执法、规划许可检查、测绘执法“五合一”执法工作机制,压实执法责任,形成闭环执法,实现“政治、法律、社会”效果三合一。加大市城区执法罚没收入力度。实现全市卫片执法“零约谈、零问责”。持续推进违建别墅整治“回头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等专项行动,落实长江大保护,持续开展“耕地保护十大行动”和违法占地大清理,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行为。
 

(九)强“内驱力”,构建科学化管理支撑体系

把握智慧城市和数字化方向,及时发布启用“三调”成果数据,通过地理国情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做好数据现势性维护。加快推进市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项目,推进重点区域统一确权登记。启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的1∶500数字线划图、市城区约200平方公里优于0.05米分辨率实景三维数据、全市地形级实景三维地图全覆盖,统筹开展全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库建设。完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组织体系,开展测量标志保护、编制政务用图、基础测绘数据更新等工作,组织联动更新工作。筹备建设十堰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升级更新“天地图·十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