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贵南项目部:推进“三转”纯度很高的技术成果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3-26 16:13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郑传海)最近,中国铁建董事长陈奋健在全系统2019年工作会和经营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快速调整经营思路,从过去单一经营平台向构建多级经营平台转变,从传统经营模式向转产、转场、转商转变,从单一专业优势向产业链整体优势转变。
 
听起来,这话好像是专门对中国铁建所属法人公司讲的,其实,远非如此。对于因项目工程建设的需要而临时组合派遣的项目经理部来说,处在建筑市场的最前沿,它对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改进经营管理的地方,心里最有数。只是因为它是受企业法人委托,临时派出履行企业部分经营管理职能,而又被一些企业判定为只能是依托项目滚动承担建设工程,“经营”“三转”这样的大手笔则是法人公司和区域总部的事。
 
在现场施工中,除了中铁十一局贵南高铁广西段6标围绕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施工先后研制(改进)的水沟电缆槽三位一体凿毛机和隧道二衬台车“光伟”系统,一举根治了隧道边墙渗水和隧道拱顶空洞等质量通病,把隧道工程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另外,还有中铁建电气化局南方公司、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和中铁大桥局的一些项目经理部,在高速铁路四电聚成工程和在大江大海以及复杂地质环境下建造特大桥的过程中,探索的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既为高铁电气化工程和特大桥建设作出了贡献,又体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在现场施工中探索出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决非随着项目的工程竣,使命也随之终结。相反,它们对企业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实现“三转”具有很强的拉伸作用。
 
第一,它具有筑就新型经营平台优势。筑就经营平台,一靠组织,二靠政策,三靠资源,四靠优势。在这4个要素中,优势要素属于“祖传秘方”和“民间验方”,最“廉价”、最迅捷、最能“抗风浪”和最吸引客户的。以此为平台,搭台即可扯幕布,搭台就可以唱起来,搭台就可以拓展市场,巩固阵地。
 
第二,它具有从单一施工与装备制造融合的组合优势。装备制造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后,二者既可以相得益彰,又可以以新“托旧”,使老树生新芽,还可以相互依存,为制造业提供把握市场契机的瞭望台,以免在研发生产上走弯路。中铁十一局六公司是从原来部队时期的机械修理厂演进而来的,近年来,该公司依托原来的制造优势,重点研发生产道路交通工程所需的大型运梁机、现代化架梁机等工程机械装备,同时,兼营架梁业务,短短的几年时间,便从一个求生艰难的企业,一举成为襄阳市工业园区里新型装备制造业的一颗新星和中铁十一局富有竞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之一。
 
第三,它具有从传统的施工向全产业链延伸的快速递进优势。延伸产业链,关键是主业。只有以主业为依托,围绕业主需求转的上下游产业链真正转起来才会如鱼得水,尤其在初创和一些特殊行业主业更是如此。近年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和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紧紧依托快速发展的地铁和高速铁路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遇到的力量不足现象,与地铁建设企业和部分铁路公司达成了运营维护管理业务,既分得了新的蛋糕,还增进了与地铁公司和铁路公司的联系,以利于今后的全方位合作和参与竞争。
 
第四它具有为企业向“三转”迈进分担资本投入的分摊优势。根据研发、转让到生产运用的科技资源运行规律,由项目经理部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研发(改进)出来的机械装备、工艺和材料,它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资本成份和很高的市场价值,从针对市场需求启动研发程序,到开始注入必须的货币资金,再到知识投入,以及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投入。这种现成的成果,不像参与技术市场交易那么复杂,更不需要作长时间的市场考察,是一种拿来就用技术创新成果,早已消化了企业向转产、转场、转商转变需要支付的各种资本投入,所以说,它是一种市场价值和含金量都很高的技术创新成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