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商砼:加盟数字化赛道 做“智慧工厂”先行者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2-11-18 17:25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韩倜 何玉洁)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至今,已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必经途径。
 
从前,数字化领域于传统行业来说犹如无人区,如今谁能打破桎梏,勇闯无人区,便能为企业发展打通一条新的经济矿脉。
 
作为一家央企,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部建设”)始终以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为己任,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后,中建西部建设党委集体决策正式加入数字化赛道,力图以“图灵密码”解锁灰色混凝土牢笼,焕新成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深度结合的“智慧工厂”,真正意义解放生产力,挖掘混凝土行业上限,实现高质量发展。

骨料自动取样系统
骨料自动取样系统

智慧工厂的减和增

 
2022年6月,在中建西部建设所属子企业中建商砼举办的数字化转型论坛上,智慧工厂阶段成果在众人期待中一一亮相。
 
从厂区入口能够实现自动降尘的智慧喷淋系统,到实现原材料进厂无人值守的智能过磅系统,从实现安全、质量、成本管控集成智能管理的厂站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到充满现代机械感的智慧试验室……智慧工厂1.0版本基本实现了设备、产品、流程的平衡调试和使用,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三减三增”。
 
“三减”之一是“减人”。以物资系统的试点改革为例,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上线,将过磅、计划下发等动作交由智能过磅系统和道闸系统执行,预计改革后试点单位物资系统人员22人可缩减至11人。
 
“三减”之二是“减量”。技术系统引入抗压强度智能检测机后,每日可节省试压工时2-4小时。在生产板块,调度岗每天可减少400次系统操作、600次重复沟通的事项,机操岗可减少600次左右的系统操作,减轻工作量达到38%。
 
“三减”之三是“减环节”。智慧运单系统上线后,淘汰了1个制表环节、3个生产步骤;在原材料快检环节,细骨料智能筛分机将原本9个步骤的实验流程、30分钟的试验时间,缩短到如今的2个步骤5分钟完成。
 
“三增”之一是增质。将合同履约、应收账款管理等线下管理动作同步至线上,发挥各专业板块风控职能,搭建起全流程线上风险风控体系,降低了运营风险,提升了运营质量;实现了原材料进厂、过程实时监测、产品交付、产品结果验证等全流程的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三增”之二是增效。伴随着智能化系统的上线,物资管理流程得以精简和整合,从11项制度减为8项;日经营毛利也可自动生成,每日缩减成本管理岗工作量1小时;生产组织流程实现了20%以上的效率提升。初步打通了混凝土产业链的产品流、业务流和资源流,使各环节运转协同高效。
 
“三增”之三是增体验。一方面是增加客户体验,利用客户投诉的实时在线收集,更便于相关问题部门及时解决生产供应过程中的客户不满意,提升客户体验;以工作流程的E化优化为切入点,将员工从原先简单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导员工贴近市场关注服务,逐步提升岗位价值。
 
智慧工厂将彻底改变混凝土搅拌站几十年来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迎着时代新风,在春潮里探寻行业新机。

智慧实验室
智慧实验室

试点员工的变与得

 
“以前每天在站里白天黑夜地看着材料车一车车进来过磅,现在在机关学习材料采购管理,有进步了,有盼头了”,材料员林志文说。而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智能过磅系统的上线。
 
“一开始也不是很理解,要是过磅全自动了,要我干什么?岂不是要失业了?”林志文的想法其实代表了很多基层操作员工。利用数字技术,把员工从重复、机械的操作中解脱出来,从繁琐、复杂的数据报表中解放出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企业的成本管控。但是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作为智慧工厂的试点单位,中建商砼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各系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小组成员披荆斩棘,夺取“智能过磅系统”第一个“桥头堡”。在兄弟单位反复试验迭代的经验基础上,2021年7月第四代智能过磅系统在南昌上线。此时的智能过磅系统已经具备了计划、派车、过磅、分仓、卸货五大核心功能,但是由于部分衔接功能的缺失和不完善,材料进出场过程还无法完全脱离人工控制,也就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进出厂。
 
“折腾了一年多啊,一开始我觉得没戏,没想到被他们这个党员突击队做成了!”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到最后的敬佩,党员突击队不仅收获了员工的尊重,更为整个厂站带来了实质变化:厂站实现了由人工值守到无人过磅的转变,材料进出场节点由17个简化到12个,其中8个节点由供应商或司机自助完成,剩余的4个节点划分至强相关的岗位和科室,同时信息化的推进实现了主材报表线上自动生成,由此传统材料科的工作被替代、简化和分解。从2021年10月开始,厂站材料科人员配置从3-4人逐渐减至0人。
 
“以前招进来的新员工要做过磅这种机械化工作,现在更多的是从事材料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物资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江西事业部物资改革领头人吴晗说明了数字化给人员工带来的最大改变。
 
不仅是职业通道的打开,随着各类智慧项目的上线,越来越多的操作员工面临着“一岗双控”的要求,利用更加智能的系统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能,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薪资。
 
智能过磅系统只是智慧工厂的一个小模块,便已经给员工带来了长远的改变,那么当智慧工厂在行业推广开来时,又会有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数字西建的追与梦
 
疫情期间,因为收款困难,很多混凝土企业资金流通效率低下,造成经营成本增加,经营质量下降,企业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在这个循环中实现破局,核心就是解决效率问题,关键是改变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
 
在生活消费领域,互联网平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平台总能不断地从现有的消费市场中找到新的商机,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消费互联网以消费者为服务中心,提升的是信息和商品的流通效率,核心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消费体验感更好。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也是提高效率,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让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技术这些生产要素流通效率提升,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全产业链实现再分享。具体来讲,就是从企业内部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从全产业链提高交易和流通效率,对于中建西部建设而言,就是“数字西建、产业互联”两个层面。
 
当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论是从系统性还是关联性来看,仅仅是企业内部业务的转型是远远不够的,完整的转型更需要由内而外延伸到企业的供应链、产业链。这一过程,也正是从“数字西建”到“产业互联”的发展过程。从实现路径来看,“数字西建”是“产业互联”的基础,中建西部建设将过去在产业积累的客户、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通过平台开放化,打造产业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赋能,通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自身也在传统业务之外打造出一家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公司——砼联科技,积累企业数据资产,以便于在未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建西部建设当前的产业互联网设计,涵盖了交易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物流交付平台、增信融资平台。各个平台既可以作为必要的工具集成在智慧工厂的应用场景之中,以预拌厂这个市场主体为核心链接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工具价值。又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在专业领域提供在线交易服务,实现平台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西建”和“产业互联”在设计和实施中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
 
作为中建西部建设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载体,砼联科技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是探索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先遣队”,而分布在成都、武汉、新疆、广东、北京等区域的混凝土子企业则是实体业务和平台业务运营的主体,是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大部队”,砼联科技与各区域单位在区域市场形成线上和线下的协同、业务和平台的协同,重塑着中建西部建设的市场竞争力。
 
如果说智慧工厂是“数字西建”的基石,那么砼联科技则背负着这家混凝土企业实现产业互联的壮志。“数字西建”+“产业互联”战略彰显了中建西部建设坚决跟随党的方针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初心和担当。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无数传统企业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破茧立新,共同点亮灯塔,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蓝海奋力航行。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