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海绵植入肌理 城市更会呼吸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3-07-20 14:51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叶勇)7月14日上午9时,湖北宜昌至喜长江大桥江南一侧桥下公园绿地,4名女子正在网红桑树下摆着各种姿势拍照,脚穿白色运动鞋的她们连鞋子都没湿,丝毫看不出前一天晚上宜昌曾降下大暴雨。
 
点军大道绿化提升项目负责人刘松厚展示了一张拍摄于去年的照片,因为突降暴雨,这片公园绿地出现严重内涝。“昨天这场雨比去年雨还大,但通过点军大道周边绿化提升工程的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连地面都看不到积水。”他边说边用力朝草坪跺了一脚,鞋面也看不到什么水渍,“‘海绵’让雨水迅速渗入土壤中,无法渗透的雨水会沿着缓坡经溢流口进入排水系统,最后进入152立方米的调蓄池。”
 
公园的步道也充满玄机。表面是透水沥青铺设,下层有透水混凝土,雨水也会迅速渗透到路面下铺设的渗透管进入排水系统,最终进入调蓄池。“路边是低于周边地势的植草沟,‘滞’住雨水,削减面源污染,最终缓慢进入调蓄池。” 刘松厚介绍,“调蓄池内有水净化设施,水质得到净化后可以用来浇灌草坪,实现回收利用,一般每次雨后蓄纳的雨水可以保证10天的浇灌用水量,在公园绿地内形成‘渗、滞、蓄、净、用、排’的循环。”
 
类似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工程,还有峡州大道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三峡快速路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六泉湖体育公园及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其中,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以调节雨洪、生态修复为核心,边坡治理、设置3座生态汀坝、1座拦水钢坝以及排涝泵站,在不同时期通过相关设施对水利进行调控,发挥湿地的蓄水、分洪作用。通过退田还湿构建67750平方米湿地系统,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将卷桥河的水源引入项目湿地净化系统,来水依次通过稳定沉淀塘、潜流池、表流塘的层层净化、过滤,最终在静置清水塘中涵养过滤,排入长江。配合护岸建设布置透水铺装、生态草沟、生态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阶梯稻田、生态护坡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源头海绵系统,满足长江支流岸线以行泄洪水、截污净化、雨水收集为主的建设要求,实现雨水自然排放。
 
宜昌卷桥河湿地
 
在距离至喜桥下公园绿地几公里开外的奥体中心,工人们正在冲刷地面。湖北一方文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杨昌立介绍,冲刷地面的水全部来自前一天大暴雨蓄纳净化后的水。奥体中心通过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建设了7个雨水收集池用以收集屋面、广场、道路、绿地等雨水。“雨水收集池分为240立方米的污水池和60立方米的清水池,昨天这样的大暴雨可以让7个雨水收集池装满。”杨昌立介绍,“整个奥体中心设置了大量出水阀,水都来自收集池,用来绿植养护和道路浇洒,昨天的雨能够用上半个月甚至更久。”
 
宜昌奥体中心 黄翔 摄
 
与奥体中心一样,鑫大兴混凝土有限公司和求索广场也都建成雨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其中求索广场有3200米缝隙式水沟,雨水通过水沟进入一个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净化池,用来绿植养护灌溉和洗刷公园设施。
 
此外,宜昌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建筑社区建设,通过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蓄水装置等海绵设施,打造舒适宜居的“海绵化”小区,在伍家岗碧波翠苑、西陵区东山四路城市棚户区(新街坊)安置房项目二期工程 A、B区和夷陵区晴川明月新建小区等地,实现了居民“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的海绵效应。
 
通过实施西坝三路、江坪路道路工程和黄河路综合改造工程等海绵型道路广场建设解决城市道路积水的病灶。黄河路综合改造工程新建透水铺装12349平方米、下沉式雨水花园3393平方米、溢流井39个等滞留蓄水设施,构建了集“渗”“滞”“蓄”“净”“排”等理念为一体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让下大雨就“看海”的黄河路如今连积水洼都看不到。“以前下雨开车经过这里,就跟开船一样。”住在附近的任女士说,“现在完全不用担心,步行都不怕湿鞋。”
 
通过管网及泵站项目建设,实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让昔日臭水沟变身网红打卡地,实施中南路片区内涝点治理工程和三峡大道冯家湾匝道内涝点整治工程,让周边企业和居民不再担心内涝,优化了营商环境同时,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
 
沙河公园蝶变新生,变身“网红打卡地”
 
自2022年6月成功获批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宜昌始终按照“系统化” 和“全域”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系统化设计实施“海绵+”方案,创建沿江山地丘陵城市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示范;出台地方特色技术成果,形成同类条件可借鉴推广技术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同类城市可复制运行模式。
 
截至目前,宜昌已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新老城区各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一批技术研究成果正陆续出台,初步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