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保康:做好“蹲点战” 推进“攻坚战”打好“持久战”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3-10-23 14:25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万承权 曾柏菡)近日,从湖北保康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导检查情况看。全县生活垃圾出现“三增一减”,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减”趋势明显,其他垃圾负增长率达7.6%。在襄阳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成效检查排名首位。而在提升生活垃圾投、收、运、处水平的过程中,“回潮”现象和收运处置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随着保康垃圾分类工作从打响“攻坚战”到全面进入打好“持久战”的新阶段,“分”出绿色共治新常态,保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讲成效 谈经验 促发展
 
对不分类、乱投放“蹲点指导”全县培训垃圾分类“指导员”1582人、分别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小区、乡镇、村组、站点现场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纠正不当行为、全县共出动“指导员”力量2.2万人次、教育纠错不规范行为3.1万例,督促整改问题5.1万例。
 
在“点蹲指导”过程中,保康提炼了52个典型例子,指导各地精准分类。黄堡镇开展“垃圾分类”百日行动,落实督查问题移交,垃圾分类“指导员”进驻村、组(站、点)跟进“蹲点指导”。县城区建立“城社前哨”阵地,构建社区、城管、物业联动查处机制,开展“零点行动”,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过渡湾镇将“宣传教育”“温馨提示”“责令整改”推进镇直单位、居民家庭,给予居民、商户、企业改变旧习惯的合理过渡期。
 
为了推动常态长效管理,保康城管垃圾分类专班组织开展了徒步夜查行动,对所有小区实行拉网式排查,系统评估小区的硬件设施、储收能力、投放实效等情况,力行立改。针对非投放时间段乱丢垃圾现象,创新采用“云监控+小喇叭+曝光台”的做法,通过“技防+人防”的手段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精准监督。
 
居民小区、党政机关标杆引领 推动精准投放
 
在全县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全覆盖的基础上,评选优秀小区标杆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经过不断的努力,全县居民厨余垃圾分类精准度不断提高,小区日均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35%,有的小区甚至一度可达到40%以上。
 
党政机关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同样成效显著。全县党政机关人员参与线上考试,参与率超过95%;垃圾分类督导评价中优秀率达100%。
 
目前,进一步把垃圾分类重片区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头戏,推动各类场所开展垃圾分类。其中,县城区率先将非星级宾馆、非大型商业场所、商务楼宇等二类公共场所及企业、沿街商铺、汽车维修行业全部纳入分类管理范畴。老城难点,探索改造原有公共卫生间、洗刷站等环卫设施作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有效解决了街巷垃圾分类选点的难题。
 
发挥基层治理“红色力量”飞进寻常百姓家
 
随着各地不断打造垃圾分类“新时尚”宣传品牌,“指尖文明从我做起”的氛围在这座城市日益浓厚。
 
保康县城管执法局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工会等单位利用“小蜜蜂”志愿服务、宣讲团、志愿者。采用微信传播引领“新时尚”开展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实践……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大幅提升。
 
基层“红色力量”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目前,全县已有11个乡镇、125个小区、257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以生活垃圾分类为切入口,大力开展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引导并培养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其中,全县党员挂钩辖区内所有小区,所有党员融入“三定一督”小区上门宣传,“跑楼天团”的做法被推广。开展“六点半‘垃’家常”行动,地毯式走访居民、商户等方法。
 
物业信用管理、再生资源回收 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
 
按照“拟制一份通知、明确一个标准、完善一次设施配套、组织一次培训、开展一次督查、落实一次通报”的“六个一”要求,发挥县直单位等公共机构围绕“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工作职责,形成了“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城乡同质推进农村向垃圾分类精细化迈进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保康在襄阳率先同步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达到100%,“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任务。
 
在此基础上,还创建了1个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10个市级试点村,实现农村地区从“垃圾入桶”向“垃圾分类”精细化迈进,做到同城同步同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依托“互联网+”实现智慧收运 提标改造让“后端处得清”
 
“前端分得清”还得“中端运得清、后端处得清”
 
以“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这“四不同”为原则,目前,全县配置有收运车辆357辆,其中,可回收物257辆、有害垃圾20辆、厨余及餐厨垃圾30辆、其他垃圾50辆。“易丢丢”等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应用得到持续完善,可回收物上门收运服务水平也随之提升。
 
保康县城区推行小区厨余垃圾2小时快速清运、餐饮单位和企业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医药类一般工业固废专收专运、主次干道上门收运,责任分明,大力提升收运效能,全县日均收运处置厨余(餐厨)垃圾达8--10吨、有害垃圾达0.3吨、可回收物达80吨、其他垃圾达150吨。
 
在终端处置环节,全县已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257座,处理能力达1430吨;县城区生活垃圾外包运往房县焚烧发电,将结束垃圾填埋的历史、厨余(餐厨)垃圾大型集中处理设施有2座,建筑(装修)垃圾处置设施有1处,年处理能力达237万吨;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能力已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处理需求,
 
明短板 寻原因 找出路
 
从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到推动习惯养成,推行垃圾分类是一项不能一蹴而就的系统工程。
 
保康生活垃圾分类从“试点探索”到“自觉执行”,从“新时尚”到“新习惯”,蹲点引导效果显著。一些回潮现象和潜在的短板问题也随之暴露。
 
小区两极分化现象突出 城中村、沿街店面等跟不上趟
 
在源头分类环节,居民小区两极分化的现象变得突出,推行好的小区准确率、分出率高,群众的习惯养成进入常态化;但部分小区居民误时投放、随意乱扔“回潮”严重,小区环境脏乱差。一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行为并没有真正认同,支持只停留在嘴上。
 
城中村、企业、商住楼、商业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分类工作仍不到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差距依然很大,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力、动员力、协调力也不足。
 
收运力无法实现“一天两收”建筑垃圾等收运管理服务脱节
 
目前,虽然全县各地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分流分类体系运力不足,对比“一天两收”的要求差距较大。滞留厨余垃圾发酵生味等状况时有发生,引起大量居民投诉;非居民区尤其是部分沿街商铺、单位、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收运能力不足,导致一些垃圾没有被及时收运。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收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服务仍有脱节。
 
“垃圾与设施”你追我赶 终端能力建设亟待加速
 
尽管各地都在加大垃圾终端处置能力的建设力度,但随着各类垃圾分出率增高,“垃圾与设施”你追我赶的局面仍然出现了。距离“零填埋、零外运”的终极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在厨余(餐厨)垃圾方面,仍有部分区域不能满足需求,有些技术处理率低,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此外,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方面,高标准大型化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尚未建立。
 
部分单位推进分类停留在文件 委托第三方一包了之
 
保康县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在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督查中发现,个别单位出台了相关文件和管理制度,却没能采取相应措施跟进督导,行业管理没有做到“到边到底”。有的单位分类参与程度低、投放准确率低,行为习惯还未养成。
 
此外,少数乡镇、社区缺乏专业知识、经验做法,此类问题导致工作人员靶向宣传、化解矛盾能力弱,更有甚者,直接通过第三方一包了之,致使群众性基础工作薄弱。
 
亮任务 促提升 全覆盖
 
保康将对标先进城市,精准施策补短板,精细管理强弱项,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攻坚战”“持久战”。
 
所有单位、街巷垃圾分类全覆盖 完善联动机制实现闭环管理
 
对照年任务清单,所有单位、所有小区、所有街巷都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下一步,保康将紧扣片区化建设重点,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采取上门收集、巡回收集、定点定时投放等措施,完善“社区-物业-收运队伍-城管”联动机制,实现闭环管理。
 
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 收运体系建设提质提效
 
收运体系建设也将同步提质提效。根据垃圾分类类别,全县垃圾分类收运队伍要匹配收运能力,进一步配强,做到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确保所有垃圾按类收运,不滞留、不污染。
 
加快终端处置体系建设 一至两年走出保康低碳循环利用之路
 
不分类、乱投放、混收运等行为,不仅违反规定,更破坏生态环境,必须严格治理,保康城管执法局将制定推进小微执法、曝光整改、问题会商等机制,快速发现、快速处理、快速整改,以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推动分类质量有效提升。同时,将充分发挥垃圾分类专项奖励经费的激励作用,特别加大对厨余(餐厨)垃圾、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理补贴等问题的政策研究,积极推动垃圾分类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