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白石镇“三字诀”创新小城镇管护新模式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3-28 09:07
 
常山县白石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集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秩序管理日趋规范,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荣获市级样板小城镇和省级小城镇文明行动样板镇等荣誉称号。2018年以来,白石镇创新提出“三字诀”工作法,从“选人、监管、集聚”三方面入手,对集镇实行常态化、长期性管理,将小城镇建设引向深入。
 
选拔试用,“能”字为先,好中选优选出小城镇管理人。 一是初选定对象。广发英雄帖,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共有19人报名,通过面谈、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最终确定试用对象14名。制定集镇管护标准20条,从卫生保洁、秩序管理、设施管护、绿化配备等多个方面,对“怎么管”“管什么”进行细致划分和规定,明确职责、落实落细分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集镇管护。二是督查定排名。在试用期内,由镇集镇管护督查小组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督查,每周督查不少于8次。试用期内实行周考制,每周总分100分,低于80分的直接取消试用资格,同时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交流会,会上试用对象和镇政府进行双向交流反馈,建立良好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更加合理高效地管护集镇环境秩序。三是排名定人选。试用期后,由镇党委、政府综合试用期内督查考核情况、上级排名、商户居民满意度、到镇信访情况等因素,确定中标单位。截至目前,两组试用对象共规劝占道经营商户26户,清楚卫生死角11处,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及广告灯箱15处,劝导乱停乱放非机动车112人次,镇整体卫生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长效管理,“管”字为本,齐抓共管营造小城镇新风气。 一是数字监管“智慧化”。 利用“四个平台”,集镇区域配备4名专职网格员,对主干道的违停、违建及占道经营乱象等开展实时巡查,发现问题上报平台,第一时间交办落实整改。2018年共新增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类信息247件,按期办结率达100%,实现了“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闭环工作机制。同时,推进“天网”工程,在集镇主要道路节点安装智能监控设施7个,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管理,同时接入交警天网智能监控设施,对全域道路实施动态实时管理,实现数字监管“智慧化”。二是联合执法“长效化”。联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综合整治行动18次,处理53起违章停车、违章行车,同时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等乱象高频次发生的区域及路段定期进行“回头看”,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巩固整治成果。三是村民参与“自治化”。结合基层治理,推行“党建+整治”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编织管护一张网,真正使得责任落到神经末梢,实现“共建共居共享”的良性循环。将集镇片区划分为8个网格,由镇班子任网格长,镇干部任网格员,村两委干部任网格小组长,党员任网格员。3083名集镇居民和176家商铺全部责任到党员,由党员负责将联系户房前屋后环境保洁、垃圾分类等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区域和内容,做好“门前三包”每日督查工作。
 
功能集聚,“聚”字为要,培育壮大集镇的辐射效应。 一是经济集聚。位于白石集镇的宣丰边贸综合大楼是由白石镇党委政府联合县民政局集7个行政村移民资金投资建设的村物业经济项目,总建筑面积11891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并验收。大楼一层将用于建设二星级农贸市场,二至五层用于电商超市、农特产品展销、办公写字楼、酒店餐饮等行业招商出租,从而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大步提升,激发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二是商贸集聚。白石镇每月的逢五、十为传统的墟日。每到墟日,车辆拥堵,秩序混乱,垃圾遍地。经过对墟日临时摊位进行排摸,宣丰大楼一层采用“农贸市场+墟日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性设计,在满足农村现代生活消费需求的同时,又彻底解决马路市场问题,极大地改善集镇的环境秩序。宣丰大楼预计可入驻商铺50余家,全年人流量可达1万余人,集镇可增加住户50余户,每年可实现出租盈利40万元。(省整治办 推荐 编辑 朱宇心)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