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南京获“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综合创新城市称号

2019-10-29 10:40:29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日前,2019中国欧盟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在南宁举办,“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是目前国际化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务实的绿色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之一。在本届峰会上,南京获得一项新的荣誉称号--“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综合创新城市。
中华建设网讯  目前全球已启动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在我国664个大中小城市中,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超过500个,智慧城市显然已成为城市进化的宏大趋势,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化改造,将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营管理方式,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智能。
 
日前,2019中国欧盟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在南宁举办,“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是目前国际化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务实的绿色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之一。在本届峰会上,南京获得一项新的荣誉称号--“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综合创新城市。
 
南京为何能获得此项殊荣?它将给南京带来怎样的影响?南京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南京为何能获殊荣?
 
南宁市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邓贤峰介绍,绿色智慧城市主要包括绿色、智慧两大方面。通俗地说,绿色主要指践行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能耗、管理高效、以人为本等;智慧主要指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经济活动等多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本届峰会已是第四届,包括罗马、巴塞罗那、里昂、曼彻斯特等欧洲城市,以及南京、合肥、福州、深圳、宁波、青岛等中方城市在内的约50个城市参会。组委会评审专家在评议答辩后一致认为,南京近年来认真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将绿色智慧作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抓手,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城市品质的新名片,在国内城市治理多个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已成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城市。
 
参加本届峰会的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蓝军表示,南京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南京特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和美丽古都。
2_conew1
 
南京的绿色智慧之路
 
加快建立创新引领的绿色智慧经济体系--围绕芯片制造、集成电路打造“芯片之都”;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发展新能源车配套产业;转嫁南京软件业优势,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将环保节能产业列为主导产业。
 
优化构建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绿色低碳能源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煤炭增量,调整产业结构,倡导智慧化生产,推动传统重工业绿色转型;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转变,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鼓励支持运满满、中储智运、福佑卡车等企业的发展。
 
探索实践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创建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补偿资金规模位居国内城市前列。
 
打造发展合作新平台,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建立南京都市圈区域大气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常态制度,建设都市圈智慧医疗平台、智慧教育平台;加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
 
创新城市治理方式,补齐民生短板--构建“智慧工地”监管平台;运用信息平台方式建立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及再生利用体系;开展“不见面审批”和全方位便民服务等;在全国率先发行市民卡,整合医疗、保险、金融、交通等功能;在全国率先推出“我的南京”APP城市智能门户,实名注册用户目前已超过430万,可实现移动支付、乘车、就医、办事等政府公共服务。
 
南京未来将如何发展?
 
蓝军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峰会组委会将对中欧绿色智慧城市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后续服务:伙伴关系--促进中欧城市(园区、小镇、机构、企业)之间“结对子”;投资促进--建立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相关基金,支持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发展;技术援助--中欧绿色智慧城市领域专家及技术团队为城市、园区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国际考察--组织中欧城市进行国际间互访等。
 
“尤其是伙伴关系,对南京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蓝军介绍,近年来,在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领域,南京与德国、丹麦、芬兰、以色列、新加坡等很多国家都开展了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接下来南京将进一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积极应对塑料污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下一篇:

绿色整装,低碳启航,第十五届武汉建博会开幕

上一篇:

广东番禺:“美丽乡村”落地开花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