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深圳特区建发集团走出综合管廊建设“深圳模式”

2022-12-26 09:46:36来源: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核心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深圳市十分重视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约155公里,在建地下综合管廊超过250公里,综合管廊已经成为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建发集团”)作为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平台及全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技术支持单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打磨,探索综合管廊建设的“深圳模式”,助推全市综合管廊高质量发展。

适度超前弹性规划

特区建发集团在总结前期深圳市综合管廊建设经验教训,充分调研国内其它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建设局联合提出了“干支分离、干缆分离”的规划建设理念,充分应用于全市各区综合管廊详细规划编制中。在各区的详规中,遵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手册》相关要求,通过打通原有较为孤立的路由,使综合管廊布局成网成片。构建了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有机衔接的管廊系统,使得综合管廊系统更加完善。结合管线需求和综合管廊方案可实施性,对综合管廊断面进行经济比选,合理确定干线、支线、干支混合及缆线管廊组合型式。考虑到地下建设条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规划留有一定的弹性,如:规划仅为推荐断面,实施时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仅对近期有明确建设计划的缆线管廊确定路由,结合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等划定缆线管廊适建区域。各区(新区)共规划干支线综合管廊约935公里,近期规划缆线管廊建设路由约211公里。

创新工法凝聚匠心

深圳市综合管廊大多穿越高密度建成区,为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扰民,提升施工质量,特区建发集团在沙河东综合管廊项目中率先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模板台车施工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该设备整体性、稳定性好,操作安全性高,模板拆卸速度快,施工质量、结构成形观感好,节省劳动力,施工效率较高,可较传统工艺节约工期百分之40%~50%。同时该设备直接利用基坑支护作为综合管廊结构外模,减少施工占道,尽可能减少交通疏解压力。该工法在华夏二路综合管廊等项目中推广应用。此外,沙河东综合管廊项目采用的国内自主研发4.7米大直径泥水平衡岩石顶管机,为全国最大尺寸的圆形顶管设备,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开挖面泥水压力变化来调整刀盘切削量,严格控制出泥量,确保泥水压力与掌子面水土压力平衡,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确保项目施工绿色、安全、高效。近期,采用该设备施工的深南大道顶管左线已顺利贯通。特区建发集团确立了以投资高效、运维便利为导向的建设理念,结合特点,分别依托片区开发、城市更新(城中村综合治理)、道路和管线新改扩建等建设契机,同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拓展管廊建设应用场景,探索出综合管廊建设“深圳模式”,在全市20余个项目中实践应用,优化断面尺寸10%~50%,节省投资10%~40%,节约工期10%~30%,并在佛山、中山等地试水。

“双新”共生融合发展

特区建发集团作为全市综合管廊统一的运营平台,按照新城建的建设理念,统一全市综合管廊智慧化建设标准,推进全市综合管廊智慧化、数字化建设。综合管廊建设时,同步安装自动消防、CO监控、O2监控、防排等运营感知设施,与光明管廊监控中心信号联动,可第一时间掌握综合管廊运行状态。试点采用“廊外无人机、廊内巡检机器人”巡检技术,为综合管廊装上了“触角”,有效增加数据采集的多样性及实时传送能力,大大提高了综合管廊巡检工作的智能化程度,目前服务34家入廊管线单位,单位性质涵盖政府部门、央企、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已实现日常维护费100%收费,有效确保城市市政供给安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同时结合深圳市新基建及5G城市建设要求,充分发挥综合管廊作为各类市政管线通路和保护措施的作用,在公司所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按照多功能杆智能的布局规划和建设要求,预留多功能智能杆布线需求,将综合管廊与多功能智能杆同步建设。并利用多功能智能杆上搭载的5G基站,将综合管廊运维信息远程传输至统一的运维中心,实现统一、高效管理。促进新城建与新基建的深度融合,打造安全超市、韧性城市。

科技引领打造标杆

特区建发集团秉持“基建作为基石、科技作为引擎”的发展战略,培育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管廊公司”,6年以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项,注册商标2件。自主研发综合管廊相关产品4项,其中采用新材料研发的装配式缆线管廊,施工工期节约2/3,仅用三个人就可以完成施工,有效减少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主编团体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参编团体标准3项、地方标准1项。作为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综合管廊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岩土感知技术国际联盟、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学会、广东省轨道交通学会发起单位,持续扩大行业影响力。现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并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为广东省首个综合管廊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驱动的发展理念使得公司综合管廊业务自2019年起扭亏为盈,每年效益持续增长,成为全国同类平台公司中少有的靠自身发展创新就实现盈利的平台公司。未来将着力打造基于BIM+GIS的智慧建造运维,对接城市CIM平台,重点钻研地下空间共建共构技术、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安全运维及降耗关键技术、装配式及低耗损产品等,向着专精特新方向努力,打造国内行业标杆。
下一篇:

南京市秦淮区2个项目获评2023年度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优秀项目

上一篇:

数字建造成建筑业升级重要途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