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江西南昌:精雕细琢 让城市温“情”脉脉

2023-03-07 11:12:28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核心摘要:一周以来,记者四处走访,记录下南昌交通软硬件的变化,了解市民的看法。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昌这座城市是如何朝着更美丽、更文明目标不懈前行的。
 原标题:精雕细琢 让城市温“情”脉脉(主题)
                整治不礼让行人 设盲区警示带…… 绣花功夫“绣”出城市品质(副题)

1995
年,还是少年的小军来到南昌游玩,他从南昌老城区往红谷滩方向眺望,看不到高楼林立,只有错落的村庄。时隔21年再次踏上这块土地,这座城市的变化令他惊讶。于是,他把家搬了过来,一直生活到现在。尽管说不清这座城市所有的改变,但他清楚地记得,家门口这条道路是怎样经过修整变成如今的便捷模样,“那是城市交通变化的一个印记”。

交通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交通的软硬件与市民更是息息相关。其中,交通的硬件与路网规划设计、道路提升改造有关,而诸如车辆礼让行人、文明出行等软件则关系着城市的形象。一周以来,本报全媒体记者四处走访,记录下南昌交通软硬件的变化,了解市民的看法。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昌这座城市是如何朝着更美丽、更文明目标不懈前行的。

从水泥路到沥青路   南昌发展日新月异

“刚来南昌的时候,我店门口这条凤凰中大道还是水泥路,现在都铺上沥青了。”小军是余干县人,今年
44岁,他16岁时就来到南昌城区玩过,那时红谷滩地块在他的印象中就是一块荒地,只看到几个村子坐落在那里。2016年他带着妻子孩子来到南昌,一待就是6年。谈起这座城市的变化,他感叹道:“真的是日新月异!”

2016
年,小军和妻子计划着来南昌做点小生意,最终选择在红谷滩区凤凰中大道一小区门口盘下一个铺面,做起了杂货小买卖。

“那时这条街也是像现在一样热闹,两边都是小餐馆,但中间这条路是水泥路,也没有铁护栏,车子来来往往扬起的灰尘比较大。”小军指着路说。
20178月,凤凰中大道正式启动沥青罩面工程,不仅水泥路变成沥青路,工程还通过缩减机动车隔离绿化带的面积,拓宽了机动车道。

“交通真的通畅不少。”小军笑道,自从这条路改造完以后,堵车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早上再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鸣笛声了。在他看来,南昌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得更好。这让他相信,在这里生活下去,日子就会有奔头。

2012
年,南昌市发布《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根据该规划方案,南昌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纵”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

截至
20229月,南昌已建和在建干线路网里程达311公里,占总里程的57%,干线路网骨架已初步形成。地铁1号线北延和东延、2号线东延等项目正加速推进,洪州大桥、复兴大桥、洪腾高架、西二环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按规划加快建设,并同步开展骨干道路与新规划的高速公路对接、骨干道路重要节点规划等研究,对次干道以上道路进行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图片0 1

叠山路省胸科医院门前斑马线,车道上的司机停车礼让行人。

凤凰中大道的沁园路口斑马线前,司机停车礼让行人。


礼让行人  
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漫步南昌街头,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司机礼让行人也蔚然成风。2月14日上午8时许,正值上班的高峰期,红谷滩区凤凰中大道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而在沁园路口处的斑马线处,途经此处的车辆都会为过路行人自觉减速、停车让行;在叠山路省胸科医院门前斑马线上,几名老人正缓慢步行——尽管在线外等待行人通行的车辆越积越多,可是并没有司机急按喇叭催促,他们耐心等待着,直到老人安全通过。

“南昌这么多车、这么多路口,绝大多数司机都会在经过斑马线时礼让行人,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南昌某高校学生杨涛告诉记者,南昌司机的文明行车让许多像他一样的外地人倍感亲切。

实际上,司机“礼让行人”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离不开长达数年的城市治理——自2017年6月,南昌交警在全市范围内对机动车途经斑马线时不减速、遇行人不礼让停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以来,经过长达数年的“矫正”,包括斑马线不礼让、车窗抛物、乱鸣笛等一系列不文明交通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以斑马线不礼让交通行为整治为例,仅2023年1月1日至2月24日,南昌市就通过电警抓拍、现场查处以及群众举报等方式纠处“不礼让”9452起。正是连续多年对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的有效治理,让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广大驾乘人员才会把被动守法转变成一种自觉习惯。

图片03

阳明路与胜利路交叉口设有“右转弯盲区”警示带。

图片04

东湖区中山桥东公交站的盲文触摸式公交站牌。


这些变化  体现着城市的温度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路名是城市的灵魂。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一个好的路名能够展现它的气质和文化,记录它的历史。这种历史和文化,都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市民生活,它镌刻着市民的情感印记,服务着市民的交通出行,更彰显城市温度。

当你行走在南昌的街头时,有没有想过这条路为什么取这个名字?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在南昌市公开的二十多条新命名道路中,强农南路和强农北路都处在江西农业大学周边,蕴含加强农业发展之意。在青云谱区新增的一条南起新溪桥南一路、北转东至新溪桥西二路的新安巷,因该巷处在新溪桥片区,蕴含幸福安康之意,故取名为新安巷。

有些路名有着美好的寓意,有些路名藏着南昌的文化,从这些路名中你可以了解到南昌的地域历史。在2020年新增的一条位于新建区南起乔溪公路、北至石咀路的道路,就结合当地的民间故事——《浴仙映霞》,取名为浴仙路。而属于新建区南起金山大道、北至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的那条路,原命名为海昏侯大道,后改名为紫金大道,则是因为这条道路通往海昏侯国遗址“紫禁城”。

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市民出行。要实现停车资源与汽车数量之间的平衡,是一道让城市更有温度的民生课题。2016年,南昌全面启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并将停车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和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2016年至2021年,南昌市新建公共停车场547个,增加泊位134931个。

2020年,南昌市结合停车的新需求,启动新一轮《南昌市社会停车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修编工作。根据新一版规划,南昌市中心城区共规划社会停车场547个,合计13.9万个泊位,其中近期(至2025年)规划公共停车场207个,规划公共停车泊位数约5.5万个;远期(至2035年)规划公共停车场340个,规划公共停车泊位数约8.4万个。

对于一部分并不清楚“右转盲区”存在安全隐患的市民来说,设置“右转弯盲区”的警示带则能减少交通事故,更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市民安全保障的上心。在八一大桥下阳明路和胜利路的交叉路口,“右转弯盲区”五个大字醒目地印在了地上,这是为了提醒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在通过这个区域时,如遇到车辆尤其是大型车辆右转时要进行避让,切不可在此区域停留。同时,提醒机动车司机转弯时,也应控制车辆的转弯半径,使其“内轮差”不超出此区域。

据了解,南昌市从2021年开始,就在多个路口设置了“右转弯盲区”警示带。目前,南昌共有110个“右转弯盲区”警示带,分别设置在46个路口。

让城市更美丽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当然,这座城市仍有不少亟待提高的地方,它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下功夫,也需要每个市民热爱这座城市,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段路上7个坑,叠山路变“历险路”

叠山路全长2.1公里,沿路有省胸科医院、南昌市北湖小学等单位和机构,又与胜利路、八一大道相交,是南昌老城区的一条重要支路。尽管在2020年5月经过一次道路提升改造,现在叠山路的路面依然“伤痕累累”。从叠山路象山北路口至环湖路口这段不到500米的路段,就有7个坑洼处。其中,最大的一个坑直径为0.7米,深0.13米,车辆驶过时车身都会晃动一下,并把坑中的沥青带出。此外,叠山路还存在窨井盖坍塌下沉、低于路面数厘米的情况。有些路段虽有修补的痕迹,但这些“补丁”大多数高于路面约4厘米,让整个路面更加凹凸不平。

此外,叠山路的人行道上很多地砖还出现了松动、开裂的情况,天晴容易磕到脚,下雨时,地砖的接缝处会形成积水,稍有不慎踩上去,就会溅湿鞋裤。

“这条路能改造一下就好了。”在叠山路上开店的熊大爷叹了口气,在他店正门口的人行道上,有一块区域凹陷了,一下雨就会变成一个小水坑,让一些顾客望而却步,他只好开一个侧门以方便顾客进出。

●盲道变“忙道”,谁能来帮“盲”

据省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0日,我省视力残疾注册人数为126570人,南昌市视力残疾注册人数为12726人。视障人士的出行便利是衡量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准。

在东湖区中山桥东公交车站候车亭,除了有平时最常见到的显示多路公交车运行线路的站牌,还设置了盲文触摸式公交站牌。视障人士在此乘坐公交时,可以通过触摸盲文来了解公交路线。据了解,为了方便视障人士出行,南昌公交在2015年投入了一批盲文公交站牌,分别设置在里洲小区、南大一附院北门及一些学院路口等站台处。

除了盲文触摸式公交站,盲道是视障人士安全出行的绿色通道,也是他们能够接触社会最便捷、直接的道路。但在城市里面,非机动车的乱停乱放、盲道的不规范设计,都让盲道变成了“忙道”。

在民德路与八一大道交叉口西的人行道上,盲道被管道和水泥分隔得凹凸不平,不细看无法辨别这是一条盲道。不远的叠山路上,有的车辆停在盲道上,有的被建筑物占用,原本一条完整畅通的盲道,被这些随意乱停的车辆分割成了若干段。在环湖路上的盲道,还存在铺到一半就中断的情况。这些都影响着视障人士的出行。

●公交车停靠离站台太远,老人上下车不方便

公交车是老年人出行的首选,有时公交车司机不够细心就会给老年人乘车带来不便。以南昌市224路公交车为例,它途经红岭花园、凤凰中大道翠园路口、省人民医院、南大一附医院南门等多个住宅区和医院站点,乘客不少是老年人。但公交车司机在停靠站台时,常常离站台边沿太远,一些老人无法借助站台高度直接踩上公交车,只能走到道路上双手紧抓着公交车门边的把手,缓慢地迈上公交车,既难为老人上车,又耗费等待时间。

而公交车停车离站台太远带来的麻烦还不止于此。“在早高峰坐公交车的时候,有很多电动车从站台和公交车中间穿过,非常危险。”市民张女士郁闷地说,她有几次在下车时,险些被后面驶来的电动车撞到,因此每次下车前她都会伸出头观察公交车后方是否有车。“如果司机师傅能够把车停得离站台近些就好了。”(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作者:张文琪 李巧 )

下一篇:

南京市秦淮区2个项目获评2023年度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优秀项目

上一篇:

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