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浙江温州探路智慧城市,以“新城建”擘画数字城市底图

2023-07-24 15:19:31来源: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核心摘要:作为全国第二批“新城建”试点城市,近年来,温州以“新城建”擘画数字城市底图,在浙江省内首创施工图二三维(BIM)联合审查,启动“中国(温州)数安港”项目,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城建”试点城市,近年来,温州以“新城建”擘画数字城市底图,在浙江省内首创施工图二三维(BIM)联合审查,启动“中国(温州)数安港”项目,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同时从城市安全、社区建设、市政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小切口”入手,在夯实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底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城建”实践范围与应用场景,打造了一批实战实效应用、形成了一批“硬核”改革成果,进一步释放城市潜能,让温州的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更“智慧”
 
数字化时代,海量的数据汇聚成城市管理的“血管”,支撑着数字化城市平稳运行。温州积极建设包含事件协同运营、空间治理、物联感知、智能AI四个中心的“一网统管”平台。围绕城市治理侧、服务侧等重点领域,开发了城市桥梁风控“桥医生”系统、温州市“放心征迁”应用等一批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应用项目,在加快构建城市运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新格局中,展现出城市建设的精度、温度以及高效能治理的温州范例。
 
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瓯海率先迈出创新一步。去年5月5日,瓯海区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中心揭牌,其运行平台同步启用,以此为契机,瓯海推动全区各领域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为便于城市治理“更聪明”,瓯海在空间、数据上进行大融合,整合区级涉及治理、应急处置的18个相关部门,打造集矛盾纠纷调处、城市社会治理、风险监测研判、重大应急管理、一体协调指挥、协同业务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中心,实现了“一屏全观、一网联通、一图感知、一体联动”,群众涉及社会治理的问题,均能一站解决。
 
“瓯海的一天”,就是由此产生的瓯海社会治理新名词。在“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上,“瓯海的一天”平台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其创新的“每日指挥长”制度,是由瓯海区28位四套班子领导,每人24小时轮流担任指挥长。“数字驾驶舱”每天的数据不但有上级下派和镇街上传的各种信息,还包含了所有“物联感知”数据,轮值指挥长在此对每天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进行指挥处置。
 
为向基层实战赋能,提升线上线下协同的精准治理能力,“瓯海的一天”利用免费的高德地图,与网格图集合成“作战一张图”,瓯海将68类城市资源共22793个点位“落图”。如此每个网格发生的事件在后台直接派单,处置完毕后自动通过基层“141”平台反馈,形成闭环。如果延迟或者没有处理,系统都会及时提醒,这让身处“困境”的市民的诉求有直达机制并获得解决。
 
在指挥长结束一天轮值后,中心会形成轮值日报,通过手机端推送给区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镇街负责人,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主要领导可直接在手机端作出批示,批示结果会推送至区督考系统,由社会治理中心和区考绩办对批示落实情况进行协同督办。
 
“瓯海的一天”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监督功能,对查阅到的所有应办件都可以进行自动评比,分为优质、劣质、逾期件。平台可以点击查阅各项主要指标体系,城市精细化管理“三色图”和基层平安建设“五色图”,也会对各镇街、各部门自动进行赋分,以细化考核推动城市各项治理更聪明,更智慧。
 
“智慧排水”解决市民雨天出行“堵点”
 
地下排水系统管理的“精度”和地上防汛应急指挥的“准度”体现着城市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的水平。为解决排水设施存在信息查阅不全面、运行调度不及时、站厂监控不到位等问题,温州集成排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基础数据和监测数据,打造了“一屏”观全网、“一网”治全城、“一键”掌全局的“智慧排水”平台。
 
通过迭代升级“智慧排水”平台及探索“异地应用”模式,温州市“智慧排水”经验技术,目前正为浙江省内多地城市排水智治提供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应用范式。温州市“智慧排水”的一大亮点是打通了政企数据壁垒,可调取温州市气象局雨情信息、水利局水情信息、公安局监控信息、应急管理局积水信息,做到多个部门防汛数据在一个平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共享共用。
 
“智慧排水”大屏上,大家看到一组组排水管网的数据正在实时传输,排水泵站的运行状况也将一清二楚,一旦有异常运行还会及时报警。据悉,该平台运用GIS技术将“排水管线数据库”与资规部门“城市地形图”叠加,绘制成目前基本覆盖市区、长达8千公里且能查阅任意一段基础数据的排水管线“活地图”。
 
目前,市区265台污水管网水位仪、28根电子水尺、67座泵站监控视频等物联感知设备“潜伏”在主管网,管网转口衔接点、泵站等“重要岗位”全天候“放哨”,实时追踪、监控全市排水体系的“健康”,相关运行数据接入“智慧排水”平台。另外,平台通过模型模拟与数据分析,将温州市区100个街区网格按照“高、中、低、无”4个等级建立积水风险预测专题图,为指挥人员提供未来1~3小时预警辅助,提升决策精准度。
 
过去由于信息来源单一滞后、凭经验指挥调度导致的城市防汛应急抢险效率不高,依托“智慧排水”信息感知、归集、预测功能,雨前布防,雨中监测预警和事件处置,实现全周期的闭环内涝管理和城市防汛防台“精准施策”。
 
“智慧排水”平台还推出移动端“掌上管家”APP,工作人员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在户外开展业务派单、接件、处置等流程。令人欣喜的是“智慧排水”平台的信息不仅推送给抢险工作人员,也会推送给老百姓。“智慧排水”与“百度地图”携手联合,通过“掌上管家”,能将“智慧排水”所归集的城市道路积水信息推送至“百度地图”,再依托“百度地图”提示雨天规避积水,导航最佳路线,有效提升市民出行的安全性。
 
“古系列”保护助古建老宅“重生”
 
如今,“文化新基建”已成为国家级战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逐步形成“文遗+科技”融合发展的崭新局面,温州市“新城建”也将触角延伸至文化遗产。
 
温州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古码头、古桥、古亭楼、古树名木等“古系列”保护,传统力量管不了,管不好怎么办?“古系列保护·云端守卫”应用,以数字化改革驱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改革。系统首次相对完整地摸清了温州历史文化保护对象的家底,集成包括“瓯越记忆”历史人文知识服务应用、温州数字博物馆应用、泰顺古廊桥保护、龙湾古建筑保护、乐清古牌楼保护、古树古道“护木卫道”等14个“古系列”相关应用场景,将全市26类18512处古系列资源纳入到数字化保护网,并通过构建古迹全览、安全监管、保护落实、活化利用四大场景,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流程的文化遗产智慧监管闭环。
 
据悉,该应用利用AI分析、物联感知等10多项前沿技术多维监测,对文物古迹重要点位的火情、洪涝、盗窃、虫害等隐患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预测温州古迹在未来极端天气下的风险。由此实现“古系列”保护对象状态实时监测、风险识别智能预警、应急处置任务派发、开发利用决策辅助等多跨业务协同。另外着眼于“古系列”保护力量单薄的现实痛点,该应用扩增部门保护主体,并打通了社会公众参与保护“古系列”的渠道。温州市“古系列”保护应用核心子应用——龙湾区“古宅新生”应用就是鲜活的实践。
 
龙湾古建筑贞义书院就布设明火、沉降、倾斜、震动、用电等智能监测设备,依托智能预警AI算法,对重要古宅的火情、坍塌、电路等隐患全天候监测预警。目前,该应用已接收并处理16项安全预警,实现古宅安全事故“零发生”。
 
基于首创的古宅价值分析模型,“古宅新生”应用可对古宅稀缺性、文化性、艺术性、区位性、周边环境、开发难度、可利用空间等核心指数分析,有效挖掘高价值的古宅资源并开发利用。龙湾目前已活化开发21座闲置的古建民宅,据统计,基于古宅开发现状,结合亲子教育、党建活动、非遗传承等各类文化服务需求,入驻15个文产企业,举办文化学堂、文博展览、非遗体验、艺术基地等主题活动290余场,实现古宅以“用”促“保”。(蔡璟瑾)
 
(责任编辑:吏希鹃)
下一篇: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经验 大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

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成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