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武汉:近四成区域今年内将变身“大海绵”

2023-08-07 17:10:58来源:长江日报   
核心摘要:8月5日,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带来了《长江大保护城市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他表示,要实现长江大保护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地处中游的武汉非常重要。
8月5日,第三届智慧海绵城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带来了《长江大保护城市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他表示,要实现长江大保护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地处中游的武汉非常重要。
 
夏军认为,武汉所处地理位置在长江中部,属于黄金之腰。武汉在长江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显著,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造和治理,在全国30个海绵试点城市中,走在了前列,挺起了黄金之腰。
 
早在2015年4月,武汉就成为首批16个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青山区和汉阳四新最先纳入海绵化改造示范区,特别是青山区江滩改造工程,将原来的陡窄土堤变身生态缓坡,杂乱滩涂建成海绵一体公园,集防洪与景观为一体。青山的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示范,未来还需要更多这样的示范区来支撑整体海绵城市的推进。
 
此外,夏军的报告中显示,长江大保护仍面临流域综合治理的难题,其复杂机制,需要多学科联合探索与研究,提高认知和预测能力。为加强流域与城市智慧管理的综合集成研究与应用,夏军团队正在给长江建一个“模拟器”,利用它来了解长江流域的“前世今生”。简单理解,就是以大数据驱动的长江流域综合模拟与调控决策系统,具有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等功能,为长江大保护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长江模拟器”共分为三期建设,目前处于第二期建设阶段,预计2030年建成后,将为流域水灾害预警、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现状评估、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与调控提供有效科技手段,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水资源管理、航运、防洪、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夏军表示,未来随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水系统及所在区域地理大环境和全球变化联系起来,通过流域的水文-水环境-水生态系统观测、系统规划和智慧管理,走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从概念到试点,从试点到全域推进,从项目示范到系统治理,在城市内涝防治、消除黑臭水体、保护城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让家园更加韧性、宜居、智慧。
 
目前,武汉市累计完成52个建设分区295.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占建成区面积32%;累计消除近百个历史渍水点和65个黑臭水体;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属性,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增强,城市整体水环境质量与生态品质不断改善,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预计2023年还将建成海绵城市55平方公里,累计38%建成区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意味着,武汉近四成区域将变身“大海绵”。
 
(责任编辑:吏希鹃)
下一篇:

重庆、成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双城记” 生活添便利

上一篇:

西藏自治区印发实施绿色建筑推广应用方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