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湖北鄂州:端稳饭碗,绘就乡村新画卷

2023-08-16 14:25:19来源:湖北日报   
核心摘要:十年来,湖北省鄂州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打造现代农业“种谷”,开展生态治理,补齐服务短板,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酷暑,深入鄂州东港村、峒山村考察,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殷殷嘱托如闪耀灯塔,照亮十年奋斗航程。
 
十年来,湖北省鄂州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打造现代农业“种谷”,开展生态治理,补齐服务短板,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筑牢农业基石

——鄂州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通种业创新转化链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风拂沃野,绿秧起伏。
 
盛夏八月,东港村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育种基地,连片的试验田里,新培育的“珞红3A”、超级稻“珞优8号”等秧苗青翠欲滴。
 
“当时,也是这样的炎热天,总书记走上田埂,拔起一株秧苗察看分蘖情况,夸奖很壮实。”基地东入口处,一张照片勾起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章志宏的回忆。照片中,总书记站在齐膝高的稻田里,手握秧苗。
 
“总书记的鼓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章志宏介绍,近年来,团队在水稻基础研究、基因克隆、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余项、植物新品种授权25个、审定水稻新品种10多个,这些新品种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4亿亩。
 
除了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科院等也不约而同将“种子”基地设在鄂州。鄂州在种业领域已先后与武汉21所高等院校对接,有各类育种基地40多家。
 
做好试验田,拓宽产业路。
 
2021年起,东港武大水稻育种基地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鄂州特色种业技术研究院和稻田产业协会,将“教授”与“农民”聚合,探索“玉米鹅—稻萍鸭—菜/绿肥”生态轮作新模式。目前,协会已吸纳种植大户、稻米加工企业、种业公司等会员53家,协力建设一个连片600亩、辐射2000亩的现代稻田产业示范园。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说,近年来,鄂州高度重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除了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种谷”,努力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还探索推广农户代种、集体代管、业主流转等多个撂荒地整治模式,复耕撂荒地两万余亩,一片片“眠田”变良田。
 
稻菽如浪的鄂州“丰”光无限,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两项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十年阔步前行,这里的奋斗者们用孜孜不倦的坚守、用科技创新的能力,把握住中国水稻种子的安全,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建设美丽乡村

——鄂州接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革命,探索生态价值实现工程,留住山水乡愁
 
离东港武大水稻育种基地不远处,就是长港镇峒山村,这里路面整洁、溪流清澈,新社区与古村落掩映于绿树红花间,处处皆美。
 
峒山村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的第一个村。那天,他同部分村民亲切座谈,称赞“峒山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要有大作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鄂州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坚克难的拼劲,打好环境整治翻身仗。
 
九十里长港河,是鄂州第一长河,它从峒山村擦肩而过,连通梁子湖与长江。曾经,这里的水清甜可口,可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污染一度比较严重。
 
如今,经过数年整治疏浚,长港河碧波重现,水质已恢复到三类水质标准。
 
峒山村成立乡村振兴党建发展联盟,规划实施“万亩香莲”“千亩水产”“百亩樱花”“十里水杉”,建起“二月兰广场”“污水处理科普馆”和“红色步道”,实现“秸秆回收”和污水管网的“净化处理”,推行“虾莲混养”“虾稻混养”模式,还建起“荷香园”“葡萄园”“水杉林”“彩色步道栖客基地”等乡村景观……
 
2018年,峒山社区(村)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
 
7月中旬,众多摄影爱好者在长港镇峒山村峒山湖湿地发现,数百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指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白鹭翩飞起舞、游走觅食、自然成趣。白鹭是一种喜水动物,对生态环境很敏感,被称为 “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
 
“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村民的‘幸福不动产’。”全国人大代表、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说,近几年,每到六七月份,大批白鹭、夜鹭、牛背鹭等珍稀鹭鸟,就会呼朋引伴前来筑巢安家,引得村民游客争相观赏。
 
十年来,鄂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以峒山村为示范,鄂州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起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连线美丽乡镇、连片美丽村湾;
 
2013年起,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6年起,率先在全域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生态审计、生态补偿、生态融资等改革创新随之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好生态换来真金白银。”梁子湖区区委书记蔡和林说,作为生态价值补偿最大受益者,他们将获得的数亿元补偿金全部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中。
 
十年蜕变之旅,勤劳智慧的鄂州人民,推进绿色发展方式,久久为功,绘就了一幅“田园景、山水韵、乡愁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补齐服务短板

——鄂州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废弃小学变身网红民宿,废弃矿井复垦为绿色茶园,矿井塔台建成矿采景观……走进鄂城区汀祖镇多个乡村,昔日闲置沉睡的资源正加速转换为资本。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鄂州在全省率先开启农村闲置资源整治,编制完成农村闲置资源概念性规划,将300多公里文旅绿道系统串联,形成“一环十点五场景”,打造一批网红旅游目的地。
 
村庄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近年来,鄂州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在全省率先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率先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许多乡镇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组建形成65个教联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结对共享;鄂州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内,各项基础质控数据指标实时显示在120指挥调度系统屏幕上,即使是在鄂州农村,救护车也能在30分钟左右将急诊患者送到最近的急救站……
 
加速从城乡一体迈向城乡融合,这不仅体现在硬件配套,更着力提升软件服务。
 
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返乡的90后余巧经多年探索,建立起村民办实事、解纠纷的“巧巧”工作室,开展巧“言”、巧“修”、巧“调”服务。如今,“巧巧”工作室在鄂州全市推广,让群众“有事有烦恼,随时找巧巧”。
 
在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200余名乡风文明志愿者走村串户,通过各类文艺活动激发村民意愿,把党群、干群拧成一股绳。5年前全区考核垫底的“软弱涣散村”,2019年、2022年先后获全市“红旗示范村”“全省百佳村民委员会”称号。
 
十年,既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这十年,是鄂州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的十年,厚重非凡的十年。
 
辉煌的光焰普照前路,勇毅前行、真抓实干,鄂州必将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
 
(责任编辑:吏希鹃)
下一篇:

山东枣庄建成海绵城市逾95平方公里

上一篇:

掘进国内最长盾构公路隧道 北京建设“地下版东六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