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浙江:寄情绿水青山 助力乡村振兴

2019-05-08 15:44:00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态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住宿、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和产业形态。

中华建设网讯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态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住宿、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和产业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现在发展阶段所得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关乎执政之基、民生之本。但是,与新经济、新时代的要求相对照,目前各地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多个掣肘,需要从有序规划空间、培育接续产业、设置进出机制、出台服务标准等方面着手改进。

1_conew1

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浙江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特别是最近10年,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秉承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余村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乡村旅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古镇古村文化休闲旅游、渔业观光休闲旅游、新农村特色休闲旅游、中医药文化养生休闲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和老年养生养老旅游等乡村旅游类型。

经过几年发展,全省已有120多家乡村旅游点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0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示范点2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11个,示范点28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95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2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3家;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51家。以旅助农、以旅兴农、以旅富农的氛围浓厚,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集聚区。

对标新经济发展特征 乡村旅游难避梗阻

尽管发展提速,但浙江乡村旅游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其一,岛际交通阶段性扩能,航线接驳仍存掣肘。交通不便导致客流不足是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舟山市加大水上客运运力建造更新力度,形成了上海至泗礁本岛、枸杞岛、花鸟岛的三条北向,以及舟山至泗礁、嵊山两条南向共5条游客入岛航线,船舶载客数增加到6000多载客位,确保游客能较为便捷地入岛。但是,由于舟山市海岛众多,受船舶班期安排、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构性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一票难求”的现象并未彻底改观,不能满足游客入岛和离岛的实时需求。同时,航线扩充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游客分流,加剧了海岛旅游的“抢客战争”。

其二,乡村旅游季节性发力,“冰火两重天”难以为继。受气候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舟山市和海盐县及其周边地区乡村旅游淡旺季明显,影响乡村旅游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偏远的海岛旅游地区,如嵊泗列岛、东极岛,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暑期、长假旺季,淡季(冬季)几乎处于歇业状态,导致从事乡村旅游的本地和外来经营者处于半失业状态,影响乡村旅游收益和效率,极易引发经营者矛盾。由于淡季运营无法承担旺季配置的成本,且替代产业难以接续,容易对乡村旅游产生投资进退失据、资源浪费的不利影响,限制了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其三,民宿经济周期性洗牌,过度集聚释放风险。民宿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产品,民宿经济是现代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柱。从舟山市和海盐县的情况看,近年来民宿数量迅猛增长,老旧住宅改造民宿和新建民宿层出不穷,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同质化特征亦十分突出,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的需求,且逐步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2018年1~6月民宿闲置率高于往年同期。由于经营民宿投资成本较高、维护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较长,且受产业经济短周期因素影响,民宿产品升级换代较快,一旦出现过度集聚、大量民宿亏损或倒闭的现象,极易引发社会风险。

其四,配套服务适应性调整,管理机制亟待健全。与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不相适应,相关配套服务还存在跟不上的现象,特别是与吃、住、行、游、购、娱相对应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和产品配套不足,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通达性、便捷性和可及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附加值。部分地区店大欺客、店小宰客、租车黑客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相关部门虽已组织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但受产业更替升级阵痛期影响,新旧问题交织,加大了执法难度。

5_conew1

聚焦新时代发展要求 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下一步,浙江乡村旅游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部署。

一是把握区域发展动向特征,有序规划乡村旅游空间。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要符合区域发展阶段特征和产业布局发展规律,各地要把握供给和需求耦合规律,瞄准乡村旅游市场空间,测算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规划先行,避免产生“一哄而上”的乱象。要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景区景点建设的重要补充,强化全域联动,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先序和功能空间,培育乡村旅游增长极,对不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生态空间行使限制权。

二是适度超前培育接续产业,强化淡旺季自循环能力。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休闲经济、品牌经济、海岛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探索“旅游+”农(渔)业、文创等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纵向拉长、横向拓展,做强“旺季”。以冬季体验、民宿展示、旅游商贸等为突破口,利用“互联网+”等手段,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接续产业,做优“淡季”。

三是规范设置准入退出机制,引导民宿经济健康发展。针对民宿经济大规模扩张和可能存在的过度集聚等问题,要未雨绸缪,先行制定准入退出机制,规范门槛性和淘汰性管理,促进民宿经济由1.0和2.0版本向符合现代需求的高版本转变,逐步实现民宿产品和服务升级。相关部门要科学测算民宿经济年度容量,合理设置准入指标和标准,新进入民宿要严格符合准入要求。设立民宿退出淘汰标准,确立民宿退出淘汰机制,对于年度考核达到退出淘汰标准的民宿限期整改或勒令退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建设住宅用于开办民宿。

四是出台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提高统一治理管控能力。围绕从业资格、环境条件、公共服务、服务项目、安全条件、经营服务质量、定价机制等主要方面,制定出台行业服务标准规范,强化乡村旅游国家标准管控。搭建地市乡村旅游互联网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客流预警信息,强化淡旺季游客分流管控,协调配置好配套公共交通、住宿、泊车等服务资源。不断加强乡村旅游地社会治理综合管控,及时调解各类纠纷,确保游客出游顺畅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始终牢记“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不忘初心,成为勇于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省域标杆和全国样板。

下一篇:

山东枣庄建成海绵城市逾95平方公里

上一篇: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中国智慧城市规模全球第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