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BIM技术在水域治理的深度应用

2020-07-19 11:07:06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武汉建筑业协会观摩南湖水环境记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南湖,是武汉市第三大城中湖泊,水域面积7.67平方公里,总岸线23公里
——武汉建筑业协会观摩南湖水环境记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南湖,是武汉市第三大城中湖泊,水域面积7.67平方公里,总岸线23公里,周边总人口超59万。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南湖片区采取了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完善配套项目设施等措施,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
 
7月18日,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李淼磊一行携协会会员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一起观摩了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并交流BIM技术在该项目的应用。该工程包括初期雨水收集及处理工程、市政污水收集配套工程、生态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等四大子项工程。
 
目前,四个子项工程均按计划稳步推进,计划今年年底试运行。项目自2019年初开工建设以来,致力于打造标杆项目,先后被碧水集团、市水务系统作为观摩工地,2019年荣获江城十大魅力工地第一名,并荣获武汉市工人先锋号。项目积极开展科技攻关,2项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专利3项,工法3篇,论文2篇,QC成果4项,并荣获2019年武汉建筑业协会举办的BIM视频大赛金奖。
 
副会长李淼磊致辞,他提到,水治理是新兴领域,此前,该项目曾荣获江城十大魅力工地第一名,这个奖项就是对项目本身的一种肯定。BIM视频大赛已经举办了三届,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线下培训改为线上模式展开,但我相信比赛仍然要朝着高水准的方向发展,因为这已经成为彰显武汉建筑业实力的一种方式。如今,行业已经认识到BIM技术的重要性了,很多复杂的结构没有BIM很难做到,下一步,设计部门的BIM三维审图时代也将到来。
 
 
会上,项目代表方作了《BIM技术助力南湖水环境提升》的讲座,在智慧工地监控室,观看了项目BIM+智慧工地演示、南湖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演示,在智慧工地监控室,记者看到进度情况表、水质检测、采样时间等信息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可以看到透明度、溶解氧、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的实时数据。
 
据了解,通过BIM+GIS的管网应用,该项目高效协调了设计及施工团队、将原有设计的32个工作优化为26个,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基于BIM的项目应用方法,充分发挥了EPC工程的优势,提高设计、施工的配合效率,避免了错、漏、碰、缺等设计错误,完善的编码体系为施工、运维预留了接口;BIM+GIS+IOT的水环境监测平台,在施工环节监测水质变化。避免了二次污染。
在技术交流阶段,各技术负责人分别就软件使用进度平台、整个体系是以设计院牵头还是以施工方为主、整体费用投入情况、BIM遇到变更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此后,观摩人员一行还参观了现场展牌区、初雨处理厂、水质净化试验装置、水生态修复区。据了解,南湖水质污染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存在初期雨水污染、配套污水管道不健全、周边地区雨污分流不彻底等。初期雨水一般指前半小时、5-10毫米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大量面源污染冲刷入湖,土壤里氮、磷含量不少,经雨水带进湖中,温度上升、湖水流动性差的时候,湖泊就容易发臭。
 
因此,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工程是此次开工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子项。工程将新建处理能力达25万吨/天的初雨处理厂以及容积达9万立方米的初雨调蓄池,同时铺设7.4公里初雨管道。碰到旱季或小雨时期如何处理?为最大化利用龙王嘴污水处理厂效益,旱季合流污水将优先进入该厂,不启用初雨调蓄池及初雨处理设施。
 
在生态修复示范区,技术负责人介绍道,通过调整优化水生态系统结构,实施包括生态隔离带构建、底质原位改善与水体透明度提升,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健康食物网构建等措施,有效提升示范区水质与生物多样性。种植的水生植物主要为去污能力较强的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等。
 
目前,项目初雨处理厂完成7块顶板,初雨收集管道完成约1km,生态修复工程、智能化系统同步实施,计划2020年12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2021年投入试运行。项目前期建设完成的12个生态排口改造工程已开始发挥作用,从2019年2月到10月南湖水质指标变化趋势上看,总氮、氨氮逐渐好转,实现“水清鱼畅”来日可期。
 
 
下一篇:

住建部:突出“四个重点”,打好“保交房”攻坚战

上一篇:

甘肃建投与中国核建、中核四〇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