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2020年中国建筑业年度热词

2021-01-08 11:43:06来源:建筑时报   
核心摘要:2020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建筑业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2020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建筑业无惧风雨、砥砺前行。这一年,尽管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但建筑人主动作为,化危机为契机,在转机中觅战机。在这变化的一年中,建筑业从短暂停摆到加速复苏,期间更涌现出许多行业热词,不仅描述了这一年建筑业的基本定位,还勾勒出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这些关键词,改变了2020年的中国建筑业。
 
热词一:抗疫复工两手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全民抗疫战,主力团队中少不了建筑人全力以赴与疫魔赛跑的身影。
 
当新冠病毒席卷武汉时,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告急。为遏制疫情蔓延,1月23日下午,武汉市决定由中建三局牵头火速筹建面积达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个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以及面积达6万平方米、可容纳病床1600张的雷神山医院。广大建设者现场作业实行轮班制,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仅用10天和12天就实现工程移交,演绎了新时代的中国建造速度。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见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建筑业率先开展复工复产。2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动企业开复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序推动企业和项目开复工;加快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和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疫情期间,许多农民工无法顺利返岗,中国建筑、上海建工等企业采取“点对点”专车接送,确保工人“零风险”返岗复工,并持续组织各工地包车从周边地区集中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
 
2月起,全国各地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力促重大项目有序复工。京沈高铁、京雄城际等28个铁路重点工程的384个重要工点于2月陆续复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于2月11日起复工;2月21日,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全面复工;3月5日,杭州亚运会在建场馆及设施项目全面复工……
 
各类统计数据反映了建筑业的迅速复苏: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其中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67927亿元,同比增长3.4%,不仅实现增速由负转正,而且跑赢了全国的GDP增速。此外,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2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8%。
 
5_conew1
 
热词二:“两新一重”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两新一重”,旨在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两新一重”即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目前,政府已出台针对性政策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提速推进的同时,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也开启新的内需空间,相关投资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落地。
 
“两新一重”建设具体包括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其中,新基建是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鲜动能,契合了高质量发展和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它涵盖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兼顾了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短期内新基建还不能从规模上取代传统基建,交通、水利、能源、电力等重大工程仍然是稳定生产体系、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且必要的项目。因此,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必然与“两新”一起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巨大的发展潜能。
 
热词三: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这一年,建筑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奋斗!
 
这一年,“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从以前居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旧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这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发生的又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堪称人类迁徙史和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
 
这一年,全面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地质灾情的双重挑战,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目标要求如期实现。
 
这一年,贫困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十八大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208.6万公里,其中贫困地区达110万公里;贫困地区县城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许多贫困县还通了高速公路。贫困地区交通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
 
这一年,国家分批下达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吸纳约30万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有效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冲击影响。与此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建成了一大批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桥梁堤防等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站在承上启下的时间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扶贫之路长效持续的方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农村去,有望成为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热词四:智能建造
 
2020年的中国建筑业,继“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后,“智能建造”迅速升温,成为行业热词。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革、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为何要力推智能建造?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文件时指出,这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受到较大冲击,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集成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无疑,智能建造将成为建筑业的又一风口。
 
热词五:高质量发展
 
受疫情影响,以及面对国内外异常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整个建筑行业特别是广大施工企业严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其发展方式和路径,同时不断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度,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从年初住建部发布的年度工作要点,到年中住建部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方政府颁布的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等,均从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角度,提出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实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上寻求突破等要求。广大建企也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行业上下真正找准了优化结构、转化增长动能的新坐标。以数字转型为切入点并作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标签”,有力推进了行业的组织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建筑业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风生水起,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三全”升级和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的“三新”驱动明显增强,行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地位的作用显著彰显。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已成为整个行业企业的共识。

热词六:长江经济带  黄河生态保护
 
江河万里,水润中华。“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释放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烈信号。
 
自古以来,黄河就善淤、善决、善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这一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出台。该《规划》在长江重点生态区布局了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个重点工程;在黄河重点生态区布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5个重点工程。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正围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组织编制包括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内的一系列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据透露,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既要克服“单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齐划一”;一定要注意科学方法,要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特别要注重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进行科学修复,追求实效。”
 
生态修复相关政策的倾斜,给建筑企业指明新的发展方向。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生态修复被列入其中。业内的北京建工、上海建工等企业早已成立专业的环境修复公司布局环境治理的新兴业务,中建集团在生态修复工程也取得新进展。(记者  吴真平)
 
热词七:施工图审查
 
2019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要求“试点地区在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等方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之后,各地陆续开始试点,2020年已有约10个省市取消或部分取消施工图审查。从市场行为到政府买单到探索取消实施20多年一直争议不断的施工图审查制度走向拐点。
 
最早对国务院文件做出回应的是山西省。2019年7月1日起,山西取消现行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社会中介机构施工图审查环节,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施行建设、勘察设计单位质量承诺制和重要工程施工图专家论证制。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有山西、山东、陕西、深圳等地发文取消施审,厦门、湖北、浙江、南京等地在低风队险项目中取消施审。
 
取消施审之后如何保证设计质量是此项制度实施多年来的争议所在。取消的省市基本都提出了设计质量承诺制和实施终身责任制。作为替代性举措,还推出了专家论证制或专家评审制以及在发放施工许可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抽查,而抽查的比例很高,相当于是把许可前的审查时间放在许可后,但环节并未减少。此外,2020年住建部还回复回意在深圳和北京开展人工智能审查工作,为未来图审寻找更好的方式。此外,湖南等地还开始尝试施工图BIM审查,在业界引发大量关注,在BIM技术应用尚未全面普及之时推出此项制度,有些急于求成的意味。2020年无疑是施工图审查行为全面改革元年。(记者  李武英)
 
热词八:资质改革
 
2020年,建筑业资质改革进程取得重大突破,明确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7月,改革蓝图呼之欲出。住建部发布《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大幅压减资质的变革近在咫尺。
 
11月1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2020年12月2日,住建部正式印发《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数量由593项压减至245项。其中,施工特级资质改为综合资质,不分专业。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或不分等级),资质等级压减后,中小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放宽,改革设置了一年的缓冲期。
 
12月17日,住建部下发通知,除综合资质、特级资质和需跨部门审批的资质外,其他资质下放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等6个试点地区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资质改革时间节点和路线一目了然。
 
另一边,国务院于11月下旬发布了《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试点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或将为今后建筑业资质体系重构提供有益的借鉴。(记者  时永庆)
 
热词九: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
 
历经两年时间、经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工程总承包有了管理办法。2019年12月23日,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分为4章,包括总则、发包和承包、项目实施、附则,共28条。
 
在我国全面发展工程总承包的大环境下,工程总承包领域立法层级的提高,为推动解决各地方关于工程总承包规定的统一和纠纷解决提供了法律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工程总承包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建筑企业的总承包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
 
该《管理办法》规定了工程总承包方式的适用项目和发包条件,以及发包的方式和要求,明确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直接发包的方式进行分包。资质方面,对于工程总承包单位,《管理办法》提出了“双资质”或联合体方式进行承包的要求,同时实行施工与设计资质互认。对于责任划分,《管理办法》提出“总包负总责”制度,并明确了建设单位承担的风险。《管理办法》还对工程总承包总价合同形式、计价方法、项目经理任职条件、禁止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等核心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此外,2020年12月,《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发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版配套规范的出台,进一步指导和细化规范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当事人签约行为、维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记者  何梦吉)
 
热词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改造下水管道、加装电梯、建设“口袋公园”……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加速起步阶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机制。
 
2020年是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始按下快进键的一年。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施工图”,吹响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速的号角。
 
住建部官网于2020年12月17日公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一批)》。该清单政策机制分为加快改造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利用和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等三个方面。这标志着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加速起步阶段。
 
加快改造项目审批方面,提出多项措施,加快办理进程,有利于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如审批部门根据审查通过的改造方案和联合审查意见,一次性告知所需办理的审批事项和申请材料,直接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无需再进行技术审查。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或不涉及规划条件调整的项目,无需办理用地规划许可。
 
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方面,提出诸多措施,便于项目实施。如在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放松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和建筑容量等管控,有条件突破日照、间距、退让等技术规范要求、放宽控制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惠及民生、拉动基建的重要抓手。无论从改造速度还是改造模式,都不应该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改造质量,提升居民满意度。
 
下一篇:

深圳建成超充站362座 数量超过加油站

上一篇: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