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银杏谷今年的金色

2018-09-25 15:00:03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金黄的海洋
自古以来,观看就被视为个体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这一观点尤为突出。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视觉是“人类最高贵的感觉”,因为视觉的非物质性使得它更理性、更直接地为认识服务。更多的古希腊哲人经常会将清晰的视野与知识相联系,而将真理比作光明。这就引出了极为有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赋予“观看”与“认知”以模糊的因果联系?在《The Eyes of the Skin》中,作者引用了一个观点,认为视觉有一个其他感官所无法替代的特性,它能够自我指认。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在观看,从而强化了对自我存在的认知。另一方面,我们在观看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他人观看,于是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于这个可观看的世界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更加深刻地使得眼睛成为了观看世界的中心,也成为了自我认知的中心,从理论上为视觉的霸权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
而且,视觉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最有效地激发人的通感。我们欣赏着梵高的《星夜》,仿佛同时可以伸手触摸那带有一丝眩晕感的静谧;我们遥望满园春色,就似乎嗅到了花朵的芬芳;我们端详大海的照片,恍惚间耳边就已传来阵阵涛声。视觉的先导性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视觉的完整性是被其他感官所一同赋予的,任何一种感官的缺失都会导致体验的质量受损。正如本书中所言,“脱离了触觉的视觉无法了解距离、外在性或者事物背后的深刻性,从而也就无法感知空间与身体”。应该说,把对认知的贡献囫囵地归功于视觉,更多地是因为视觉外在上表现出来的客观性,因而被人为地赋予了辩证与理性的特质。而作者认为,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与这个世界的零距离接触是通过触觉来实现的。我们先触摸世界,然后才观看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视觉是触觉在距离上的延伸。那些由视觉所激发的通感也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这些体验保留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更进一步说,所有的感官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无主次之分,也无先后之分。观看只是我们客观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体验世界则需要所有感官的一同作用,消解个体与世界的隔膜。其实,我们触摸世界的同时,也在体验被世界触摸的感受。
 
(责任编辑:cjzc)
下一篇:

到 2027 年,我国将制定出台 100 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上一篇:

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让城市更有温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