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鄂家乡》(21)宜昌历史故事
徐家兴(武汉)

☆范缜
南朝齐梁间思想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仕任宜都(宜昌古称)太守。在任期间,他一方面废淫祀,教民破除迷信鬼神;一方面鼓励民众勤于农事,安居乐业。政绩斐然,为民称颂。
☆袁崧
东晋人,他在宜昌考察山川形貌,写下了对古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宜都记》,被现代学者錢钟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我国最早独立成篇的山水记。
☆李白
唐代大诗人诗仙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他曾三次历三峡之美:“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等佳句。李白离蜀出峡曾在宜昌小住,他诗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历史上最先对江水出峡的描绘。
☆杜甫
唐代诗圣也在夔州住了近两年,写出了《白帝城最高楼》、《八阵图》、《咏怀古迹》《登高》、《秋兴》等诗作400余篇。杜甫抵峡州(宜昌古称),游览了当地的山川,写《虎牙行》生动地描述了宜昌境内的险峻形势。
☆白居易
作《三游洞序》抄写在洞壁上,今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即由此得名,成为后世游览胜地。

☆陆羽
唐代茶圣,他考察栽培茶树及水质情况,走遍了全国山川。宜昌(古称峡州)峡江两岸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所写的专著 《茶经》记戴:“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对峡州茶叶评价甚高:“山南,以峡州上”。
☆欧阳修
他坐贬夷陵县令时,曾记述:“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画图夸。”
☆三苏
著名文学家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赴汴京途经三峡,到宜昌后,“三苏”同游三游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于洞壁上,因而被人称作“后三游”。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
在被贬涪陵期间,曾游览三游洞,书写了《三游洞序》。
☆南宋诗人陆游
对夷陵古城作了生动的描绘。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致今为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的历史故事:
※白起烧夷
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赵云大战长坂坡
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赵子龙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一次刘备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当阳长坂坡时,兵将被困、妻儿走失。赵子龙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入无人之境,斩杀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周岁的儿子阿斗。
赵云、字子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赵子龙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一次刘备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当阳长坂坡时,兵将被困、妻儿走失。赵子龙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入无人之境,斩杀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周岁的儿子阿斗。


※張飞三游洞擂鼓督战
建安十三年,曹军率军二十多万人攻占荆襄。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曹军穷追不舍直逼到长板坡,张飞将二十余骑断后,他据水断桥、横矛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使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
※关羽宜昌城点兵
关云长蜀汉名将,他常秉烛夜读《春秋》。在清代时关羽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帝庙。建安24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投降,华夏震惊!
关云长蜀汉名将,他常秉烛夜读《春秋》。在清代时关羽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帝庙。建安24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投降,华夏震惊!
没想到黄雀在后,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宜昌境内)。后又与儿子关平欲取罗汉峪沟,向西北突围,退回蜀汉。当关羽人马逃到临沮(当阳)行至罗汉峪中的一个三岔路口,中了吴兵在这里设下的埋伏,赤兔马被吴兵绊倒,关羽被擒,回马坡因此而得名。
相传关羽遇害后,阴魂不散,到玉泉山(当阳)高呼“还我头來!”
得到普净法师的点化。至今玉泉山有“关羽显圣处”石碑。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于遗迹。
※蜀吴夷陵之战
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为蜀汉先主。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为吴军所杀,刘备为关羽复仇,遂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蜀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
第二年夏,蜀军疲困,为东吴陆逊所破败回四川。章武三年,刘备死于白帝城。
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关于刘备故事的折子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