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武汉这些地铁站背后藏着一座“小森林”

2023-08-09 14:50:27来源:长江日报   
核心摘要:地铁出入口周边设计既要满足人行道、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流需求,又要设置各种公共设施,那么在有限的绿化面积条件下如何确保植物生长存活?8月7日,武汉地铁工作人员武凌云介绍,武汉地铁采用仿生绿化理念,已在科普公园站、琴台站、竹叶山站成功“种”出了3座“小森林”。
地铁出入口周边设计既要满足人行道、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流需求,又要设置各种公共设施,那么在有限的绿化面积条件下如何确保植物生长存活?8月7日,武汉地铁工作人员武凌云介绍,武汉地铁采用仿生绿化理念,已在科普公园站、琴台站、竹叶山站成功“种”出了3座“小森林”。
 
什么是仿生绿化?武凌云介绍,仿生绿化是模仿自然生态圈的一种植物配置做法,指在一片区域中从最下层的草籽开始,到第二层的地被植物,到第三层的灌木或者球类植物,到最上层的乔木或大灌木。
 
“这种做法旨在模仿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从一个湿地空间的最下层水体开始,向上有水生植物、地被、草本、灌木、多年生乔木,植物和水体足够丰富,以后自然会有昆虫鸟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武凌云介绍,武汉地铁在景观设计中充分采用仿生绿化理念,通过立体维度设计,采用多层植物配置方法,对景观绿化进行分层。上层植物分化阳光,下层植物固土携水,形成一个简易的自循环系统,在有限空间实现更优绿化。
 
在地铁8号线竹叶山站C1口,武凌云指着已成林的茂密乔木和葱绿灌木说,地上景观以人行、车行视角作为视觉中心,重点进行植物配置,以落叶乔木或灌木为主,高度适中,适合在城市道路旁边作为景观树使用,抗烟尘抗风能力强,对城市环境提升帮助大。
 
“下层灌木根系细密,能提高土壤的携水能力,面对洪涝气候有一定的生物自适应性,减少后期应对灾害性气候的维护成本。”他继续介绍,上层大乔木有足够优越的生长条件,基本可以做到常绿常青,多年生长的繁茂枝叶可以抵御较大风沙,防风降噪减少空气污染,隔离人流与车流,提升城市环境。
 
据了解,在武汉地铁站出入口广场绿化以及用于分割道路的花坛,目前已普遍使用仿生绿化的做法。例如,已建成的6号线琴台站,由于周边地形高差较大,土壤含水量不容易保持,通过先期种植地被植物覆盖土坡,以此增加携水能力,使坡面也可以种植少量乔木,以此来提高绿化率。
 
武汉地铁相关人士表示,新建一条地铁线,不仅要让出行便利,也要兼顾周边环境提升,给市民更多获得感。武汉地铁将不断优化功能设施和绿化景观,不仅让市民看得到美景,更能参与其中,增强美的体验。
(责任编辑:吏希鹃)
下一篇:

“五一在岗,劳动光荣”——中建八局安康苑一期项目节日快乐!

上一篇:

“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输电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