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走近金声玉振的孔子

2024-05-25 14:03:17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金声奖”颁奖大会上,央视主持人龙洋发表获奖感言:两千多年前,孟子用金声玉振评价孔子的思想,两千多年后,“金声”被命名为播音主持行业最高荣誉……她认为获奖是肩负了一份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走近金声玉振的孔子
王秋和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金声奖”颁奖大会上,央视主持人龙洋发表获奖感言:两千多年前,孟子用金声玉振评价孔子的思想,两千多年后,“金声”被命名为播音主持行业最高荣誉……她认为获奖是肩负了一份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由此说来,2022年设立的这个中国播音主持领域政府奖--“金声奖”竟然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孟子都有着必然关系,而且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禁令人感慨颇多。
 
获奖者提到的“金声玉振”这个成语非常响亮且内涵丰富,是一个寓意非常美好的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音乐演奏时的音韵响亮、和谐,并不是用来形容某一个人的词汇,只是和音乐演奏有关。后来才逐渐用来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金声玉振这个词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孟子以音乐演奏为比喻,说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贤。
 
我上大学时老师没有教过“金声玉振”这个词,因为那时正是批林批孔甚嚣尘上的岁月。当时“梁效”写作班子炮制了一个整版的大块文章《孔丘其人》,批判孔子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根本不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若干年后,我第一次见到“金声玉振”这个词是在山东曲阜的孔庙,方知道这个词是仅次于孔子地位的儒家文化传承人孟子所发明,是对人的最佳赞美之词,便牢牢记住了。
 
 
孟子认为孔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是指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而玉振则是指古代击磬发出的声音。钟是用青铜器做的,所以用金声来表达;磬是用玉石做的,所以叫玉振。这种表述象征着孔子思想像一首完整的音乐一样有始有终,尽善尽美。
 
后来人们认为,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用来形容孔子,恰如其分。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这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孔庙,孔庙大门之南有一座石牌坊,该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距今已近五百年,牌坊上就有“金声玉振”四个笔力雄劲的大字。这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胡缵宗亲笔题写的。可以说,这四个字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学养、思想、道德的肯定。
 
金声玉振这个词最早是孟子推崇孔子及其思想的一句话,也是最能继承孔子衣钵的一位古代贤人,后来人们常常用孔孟之道来形容儒家学说及思想。
 
凡是有机会到山东曲阜一游的人们,应该到孔庙看一看。人们一定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无比厚重,对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孔子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走近孔子。
 
我在这里用了走近,而不是走进,因为孔子的内涵实在太过丰富,涉及的领域颇多,无论是思想、文化、道德等诸多方面都高深莫测,走进不易,还是认真走近,学习探讨。
 
到了曲阜,就会发现孔子祖籍的建设规模之宏伟,真是名不虚传。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包含的历史意义,一直是山东一张亮闪闪的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颇有影响。
 
其实在2000多年前,孔子在世时,他住的老宅子并不太起眼儿。《史记》中记载孔子是父母“野合”而生,他3岁时父亲去世,17岁丧母。他一生坎坷,虽然他人生仕途最辉煌时在鲁国做过不大不小的官,也没有建起来像模像样的深宅大院,因为他是个一心一意做学问的人。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这种人能够影响后世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等等,但注定不能使家庭大富大贵。
 
最早提倡有教无类的孔子为了推广他的思想和学说,周游列国去讲学,陆续收了不少弟子,他们都愿意追随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也是一支不少的队伍。例如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等等……
 
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有不少人干出了一番事业而青史留名,对于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孔子最成功的时候,虽然有些小名气,但到处讲学过程中也碰了不少钉子。曾经一度穷困潦倒,有时如丧家之犬一般,甚至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是在他死之后,而且步步高升。这全是因为他有不少弟子很会办事,将孔子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言行语录和思想辑录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而千古流传。
 
孔子的教育理念、哲学思想以及道德规范,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教育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当初整理这部好书的是孔子的弟子们,他们中有会打仗的军人,有会做生意的商人,还有会做学问的文人,可谓藏龙卧虎,众多英雄豪杰。受这部好书熏陶成为杰出人才的更是数不胜数,说明《论语》一书对人们的智慧启迪和开导教化作用,不容小觑。
 
孔子的这些弟子又发展录取了更多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从而使儒家学说更加兴旺发达。即使是秦始皇制造出伤天害理的焚书坑儒大事件,也无法对孔子儒家学说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没有隔断其文脉,可见其精神及文化价值所在。倒是秦始皇自己因为这件事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直到略输文采的汉武帝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才开始进入登峰造极的程度。
 
宋朝有位宰相赵普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仅仅依靠“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中虽然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不能否认《论语》是一部有价值的好书,对封建政治家来说,要想管理国家,治理好老百姓,或者传宗接代,这本书的价值都不可低估。
 
世界上很多事物大多如此,一旦达到登峰造极,就预示着可能会发生变化了,甚至朝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了。
 
例如汉武帝推崇的董仲舒提倡的儒学就是一例,这位董老夫子提倡的儒学已经是对孔子所倡导的儒学做了很多修正或篡改。从这点来说,给董仲舒戴上个修正主义者的帽子,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董仲舒提倡的儒学与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在表面上差不多,但实际内容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孔子的言行是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董仲舒的格局要狭隘很多,其目的性也更强烈。董仲舒老先生的儒学已经偏离了孔子的初衷,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
 
简单说,孔子之儒学造福的对象是天下黎民百姓,而董仲舒之儒学造福的对象是封建统治阶级。
 
这也说明孔子在世时为什么并不太受最高统治者喜欢,基本上是被压制的。直到董仲舒对《论语》的中心意思作了修正,认为君权神授的皇帝开始喜欢儒学了。
 
原来的社会呈现的是百家争鸣局面,而此时的皇帝却要将其他百家罢黜,而独尊儒术,那这儒术怎么可能是孔子的本意呢!也因为如此,我对一些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也觉得不值得推崇,因为他们扼杀了百花齐放的学术风气。
 
但本文并不想探讨这些学术上的事,我只是到过山东曲阜,知道“金声玉振”的出处及写有这四个大字的著名牌坊,以及三孔--孔庙、孔林、孔府的宏伟壮观,规模宏大,也开始知道后世人们为什么对孔子如此推崇和拥戴。
 
现在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等。
 
三孔中的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府第。孔府地盘的大小在历史上多有调整,目前占地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180米,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建筑群设计遵循礼教与宗法原则,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规范地进行排列。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去世以后,其弟子均从自己家乡带来珍奇树木,种于孔子墓园。园中种植最多的就是楷木。楷木即为黄连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落叶乔木,可以长到20余米高。黄连木在我国也是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从北京到云南的广大地区均匀自然分布。
 
可惜的是,什么东西都经不住岁月这把杀猪刀的侵蚀。《论语》中记载孔子有一次站在江河岸边,不禁长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江水,不分昼夜一刻不停的流逝!是啊,明代文学家杨慎在长江边上也曾经感叹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其实何止是英雄,任何人都将被淘尽,只有对人类产生金声玉振作用的思想才会永远传承下去。这也正是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的道理,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一篇:

我国加强土地政策支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更新

上一篇:

建筑业数字化有哪些新成果?来逛这个展就够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