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在广州召开,广联达重磅发布建筑行业AI大模型

2024-05-26 15:35:48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5月25日,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年度盛会——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全体大会在“千年商都”广州召开。大会吸引了知名智库专家、院士学者、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及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参会。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李筱萌 肖岭峰 王瑞 通讯员 师晶晶)数字浪潮,浩浩汤汤。群贤毕至,于斯为盛。

5月25日,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年度盛会——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全体大会在“千年商都”广州召开。大会吸引了知名智库专家、院士学者、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及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参会。

无水印全景图
 
大会由蓝迪国际智库、中国建设报社、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围绕“AI+项目 激活系统性数字化新引擎”的主题,大会聚焦建筑业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通过专家院士论道、实践经验分享、技术成果展示等方式,分享共议“建筑行业AI”“新质生产力”“系统性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工地”等热点议题,进行形势研判、政策解读、热点探讨和经验交流,助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为大会致辞。重庆市原市长、研究员黄奇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丁烈云,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生态官刘江,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分别在大会作主旨报告。中国建设报社社长韩店主持全体大会。

赖志鸿
 
广州市副市长 赖志鸿

赖志鸿表示,广州高度重视以数字科技赋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建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广州将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层级的广州建造,加快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一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要素,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催生建筑领域智能建造的新模式、新动能。二是坚守“关键在质优”,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量和形态跃升。三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属性内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利流动,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廖玉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 廖玉平

廖玉平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核。面对新形势,建筑业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推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化数字赋能,优化产品供给,以发展智能建造为牵引,以全过程数字化为抓手,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新型工程组织模式为集约管理手段,不断推动传统的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培育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形成适合建筑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

赵白鸽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 赵白鸽


赵白鸽表示,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这一新质生产力,不断革新传统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新技术,促进建筑业数字化升级、高质量发展。智能建造以数字驱动、绿色建造、系统管理和新生产要素创新为特征,已成为基础坚实、爆发增长的优势产业。建筑业数字化体现出四方面巨大发展潜力,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建筑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二是以行业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大幅度提升产业效率;三是建筑业数字化平台发展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扩大;四是建筑业数字化应用的全球拓展将促进服务贸易提质增量。

黄奇帆
 
重庆市原市长、研究员 黄奇帆

全体大会上,黄奇帆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主旨报告时指出,新质生产力表现在每一个时代的新材料、新能源、新数字技术、新生物医药和新高端装备制造五大板块推陈出新的科技革命。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科学技术上的革命性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和要素创新五个层次的颠覆性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土壤和环境,生产性服务业越发达,全要素生产率就会越高,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具体到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的发展,一是建筑材料的长寿化和可循环利用;二是建筑用能的绿色低碳化和节能减排;三是运用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业各方面的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与建筑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建筑行业产业互联网的形成。

丁烈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丁烈云

丁烈云分享了《AI赋能建筑业变革》的主旨报告。他表示,AI赋能建筑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产品三大方面。智能设计表现为生成式设计,已经在AI生成建筑设计方案、AI生成城市规划方案、AI用于城市街道的景观改造、AI生成雪橇学车赛道设计方案等领域得到应用,但需要解决理性的数理逻辑与感性的艺术形式逻辑、功能逻辑统一的生成式设计算法这一科学技术问题。智能施工表现为人机协同,如智能工地、工程机械智能化等,需要解决建筑机器人输入与输出高度不确定性的智能算法问题。智能产品表现为建筑智能终端,下一个智能终端产品将会是智能建筑,如智能健康建筑、智能绿色建筑、智能学习空间、智能交往空间等,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刘江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生态官 刘江

刘江在《AI大模型:即将到来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主旨报告中表示,要面向未来,拥抱人人实践大模型的新时代。AI大模型是一种类似人脑而且即将超越人脑的通用智能。对于大模型的产业影响,刘江认为,交互方式的变革可能对产业带来巨大影响;数据要素是原油,大模型是通用炼油设备;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多模态、具身智能、智能体是下一步大模型发展的关键词,大模型的未来将是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
 
袁正刚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袁正刚

袁正刚作《建筑企业数字化的困局与破局》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数字化的本质是数据、连接、算法,建筑业管理的复杂性体现在高度专业、高度协同、高度独特、高度复杂,建筑业的本质是“点线面体”的业务系统。面对复杂性问题,需要系统性构筑建企数字化转型一体化解决方案。企业的数字化,需要以项目为中心,建立数据驱动的系统化管理和决策体系。当前,建筑业的数字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设计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国产BIM正向设计实现了协同设计、设计成本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实现了设计品质和设计经济性的双提升。可以说,国产自主设计软件完全能够替代国外产品,真正实现正向设计和一模到底,并正走向全球。施工阶段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工地,能够实现精细化的物料、人员、设备、进度管理,实现成本节约,管理安全可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连接,建筑业务平台能够打破业务孤岛、数据孤岛,也是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核心能力PaaS平台。
 
ai发布

袁正刚还在大会发布了建筑行业AI,他表示,未来已来,AI已经在改变社会。建筑行业AI核心能力是能够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工作、基于数据洞察的分析与决策、理解并生成专业内容。建筑行业AI大模型AecGPT,面向行业级应用,覆盖建筑行业规划、设计、交易、成本、施工、运维及综合管理等7个领域20个细分专业知识领域,具有自动化、分析决策、辅助生成等专业能力。广联达行业AI平台是一站式AI原生应用开发平台,由建筑行业AI大模型层、工具平台层、产品应用层三层AI技术体系构成,助力建筑行业软件产品和应用的AI化升级。广联达将All in AI,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软件产品AI重构,如AI智能设计、AI算量、AI斑马进度、AI物资管理、AI交易、AI安全、AI教育等。基于数据和连接的AI+项目,广联达开启了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新篇章。

袁正刚最后表示,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转型,而是思想的转型、业务的转型、发展的转型。数字化转型虽然复杂,但需要有人有企业去扎扎实实做,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做好。

展区

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标志性年度盛会,中国数字建筑大会2024除全体大会外,还设置了10余个主题研讨、数字建筑创新成果展和国产BIM软件应用示范项目——广联达智慧建造及华南总部基地观摩。这些专业度极高的主题研讨、成果展示和项目观摩,以多维度、立体化的视角,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剖析和细化研讨,助推建筑业数字化向全局性、系统性和深入性迈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中华建设》杂志社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媒体单位,由全媒体记者团全方位、多形式报道大会盛况,同时聚焦广联达智慧建造及华南总部基地、数字建筑创新成果展等内容,将推出“建筑业数字化新纪元”短视频系列报道。《中华建设》杂志社副总编辑吏主权受邀出席会议。
下一篇: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举行

上一篇:

中房协:将举办“2024年中国高品质住宅发展论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